发工资没扣个税怎么办(没发工资个人所得税上有)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发工资没扣个税怎么办这个问题,没发工资个人所得税上有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个人所得税按实发工资还是应发工资

一、个人所得税按实发工资还是应发工资

1、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基数即不是应发工资,也不是实发工资。

应发工资是指劳动者当月取得的全部收入。应发工资扣除交纳的养老保险等社保保险费用和住房公积金后,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基数。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工资是扣除所得税后的余额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源于**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2、《中华****个人所得税法》

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1、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4、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5、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个人所得税是应发工资还是实发

个人所得税是按应发工资计算的,而不是实发工资。

应发工资是劳动者应当实际得到或用人单位应当实际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报酬,而实发工资则是扣除社保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和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因此,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基数是应发工资扣除社保保险费用和住房公积金后的余额。

1、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包括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开业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城乡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及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人经**有关部门批准,取得营业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活动取得的所得。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既个人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税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综上所述,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通知限期缴纳的,纳税人应当按照期限缴纳税款。

《中华****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

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急!关于个人所得税。是先发工资,还是先报税

没有规定是先发工资后申报个人所得税,或者先报个人所得税再发工资。两个事情的先后取决于各个单位发放工资的时间。从企业的财务管理角度来说,通常都是先计算好每个月的工资及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并进行账务处理,待下个月申报期内的随便哪一天都可以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当然也可以根据企业的**情况,可以在每个月的上旬、中旬或下旬发工资,并不影响个人所得税的申报缴纳。

先申报个税还是先发工资

1、在个人所得税计算中,需要将工资收入、其他所得以及各种扣除项目进行计算。如果工资是唯一的收入来源,可以通过工资单计算个人所得税。如果有其他收入来源,例如创业或投资收益等,需要将这些收入也计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中;

2、在计算个人所得税后,可以根据合同约定的时间向雇主提出发放工资的要求。在发放工资时,需要向雇主提供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以便雇主可以按照正确的税务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申报是按照实发工资纳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如下:

1、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4、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5、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综上所述,应该先计算个人所得税,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税款,然后再向雇主提出发放工资的要求。

《中华****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条

个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明显偏低的,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当地的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有价证券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税法第九条第二款所说的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计征方式,是指本条例第三十八条所列的特定行业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预缴,自年度终了之日起30日内,合计其全年工资、薪金所得,再按12个月平均并计算实际应纳的税款,多退少补。

个人所得税上面显示工资发放,实际没收到

1、个税显示有工资但实际没收到这意味着你可能被拖欠了工资或者劳务费,而拖欠工资或者劳务费属于违法行为。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如果协商没有办法解决,则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2、一,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3、二,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神申请仲裁。

4、三,通过诉讼的途径解决。其中通过诉讼的途径解决又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5、1,针对劳动**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提**讼。

6、2,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生效后劳动单位不执行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7、3,属于劳务类的欠款,可以直接向**提起民事诉讼。

8、劳务费的**可以适用于债权债务**的解决方式,建议尽快向****要求还款,否则一旦超过了诉讼时效,可能会面临丧失胜诉权。上诉后如果在履行期未履行**判决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9、**在受理强制执行后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存款,如果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他又拒绝履行**生效的判决,则他会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信用报告里,并被限制高消费和出入境,甚至还可能面临司法拘留。在有能力而拒不发放工资或者劳务费的情况下,涉嫌拒不执行裁定罪。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碰到拖欠工资等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千万不要采取扣押物品、爬楼、堵路等过激行为和暴力手段,一定要依靠法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否则一时冲突不但于事无补,还可能因为触犯了法律而面临追究责任的情况。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原创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31225585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