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机构管理系统(分支机构管理系统设计)
前沿拓展:
分支机构管理系统
保险公司的支公司和营销部的区别主要是工作职能不一样,二者是上下级关系,营销服务部隶属于支公司,营销服务部主要就是做销售,支公司架构要全一些,有理赔、客服等职能岗位。
第一,保险公司的分公司是二级机构,中心支公司是**机构,支公司和营销服务部都是四级机构。
第二,根据**《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市场准入管理办法》(保监发〔2013〕20号)的规定,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设立分两个步骤:筹建和开业。
(一)筹建申报材料
1、设立申请书;
2、保险公司申请前连续2个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和上一年度经审计的偿付能力报告;
3、保险公司总公司上一年度公司治理结构报告;
4、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设立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包括拟设机构三年业务发展规划和市场分析,设立分支机构与公司风险管理状况和内控状况相适应的说明);
5、申请人分支机构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
6、申请人内控制度清单;人身保险公司还须就《人身保险客户信息真实性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七条情况作出说明;
7、申请人作出的受到行政处罚或者立案调查情况的说明;
8、拟设机构筹建负责人简历及相关证明材料(要求提供学历原件、学历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学信网电子注册表,没有学历原件或**学信网电子注册表的,由申请人出具学历真实性与否的承诺);
9、拟设机构所在地保监局辖区内的其他分支机构运营情况说明,并就是否存在《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市场准入管理办法》第十二条所列情形做出声明;
10、筹建机构电子数据客户端;
11、保险监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应报送以上材料一式一份,按照目录逐一盖印,每份材料加盖骑缝章;制度类可报送光盘。材料中有**资料的,应当签注“经核对与原件无误”字样,并加盖申请人公章。)
(二)筹建注意事项
1、保险公司申请设立分支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申请人自身发展规划;
(二)保险公司上一年度及提交申请前连续两个季度偿付能力均达到充足Ⅰ类;
(三)保险公司上一年度及提交申请前连续两个季度分类监管类别不低于B类,且省级分公司上一年度及提交申请前连续两个季度分类监管类别不低于C类;
(四)保险公司具备良好的公司治理,内控健全;
(五)申请人具备完善的分支机构管理制度;
(六)在保险公司住所地以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申请设立的,当地省级分公司已经开业;
(七)拟设机构的上级直接管理机构开业满三个月。省级分公司在其所在地市设立分支机构不受此限制;
(八)拟设机构的上级直接管理机构内控健全;
(九)有符合拟设机构主要负责人任职条件的筹建负责人。
2、《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市场准入管理办法》第十一条:
申请设立省级分公司以外分支机构的,不得有以下情形:
(一)申请人或者拟设机构所属省级分公司最近两年内受到金融监管机构重大行政处罚的;
(二)申请人或者其管理人员因工作行为涉嫌重大违法**,正在受到金融监管机构或者司法机关立案调查的;
(三)在拟设机构所在地保监局辖区内的其他分支机构最近六个月内受到重大保险行政处罚的;
(四)在拟设机构所在地保监局辖区内,最近一年内有三家次以上分支机构受到保险行政处罚的;
(五)拟设机构的上级直接管理机构最近六个月内受到保险行政处罚的。
3、《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市场准入管理办法》第十二条:
申请设立省级分公司以外分支机构的,在拟设机构所在地保监局辖区内的其他分支机构运营情况不得有以下情形:
(一)无主要负责人或者临时负责人超期的;
(二)无稳定、规范的营业场所的;
(三)自行停业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停业情形已向保险监管机构报告的除外;
(四)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尚未整改到位的;
(五)最近一年内撤销分支机构三家以上的;
(六)最近一年内同一分支机构变更营业场所两次以上或者变更主要负责人三次以上的;
(七)最近六个月内发生过五十人以上群访群诉事件,或者一百人以上非正常集中退保事件,影响较为恶劣的;
(八)保险监管机构认定的其他情形。
4、《人身保险客户信息真实性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七条:
人身保险公司违反本办法,有下列内控不健全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其设立分支机构的申请:
(一)未建立健全客户信息真实性管理制度。
(二)核心业务系统、银(邮)保通系统等有关业务系统不具备客户信息字段完整性和逻辑准确性的控制功能。
(三)未将客户信息真实性纳入对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和公司其他从业人员的考核体系,并建立相应的惩戒机制。
5、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申请设立分支机构。营业部、营销服务部不得再管理其他任何分支机构。
6、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筹建通知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分支机构的筹建工作。筹建期间届满未完成筹建工作的,应当重新提出设立申请。
7、筹建机构在筹建期间不得从事任何保险经营活动。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导语:随着政企云化转型的深入,云平台承载的关键业务越来越多,平台可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各行各业在面对**新常态之下,如何降低空间、时间、人员对运维工作的影响,迫切需要多样化、支持远程运维能力的服务。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关于云运维的话题
越来越多政企客户们开始
从推动“云优先”向关注“云效能”转变:
云平台运维要赋予IT更好的能力
帮助业务更高效运营
更好地满足IT信息化决策的需求
那么,云运维到底难在哪?
** IT运维工程师
** IT运维工程师:
“干了十多年的IT运维工作,以前都是以基础设施作为维护对象,现在业务全面上云之后,容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多云运维面临的挑战扑面而来,我们经常打趣说,运维从“机械时代”跳跃到“智能时代”了。”
●痛点1:复杂的云平台架构对平台运维人员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张升 业务开发工程师
张升 业务开发工程师:
“新业务上线,软件升级和配置变更必不可少。此类升级变更任务对**作可靠性要求极高,一旦出错往往会带来系统性业务可用性风险,经营损失不可估量。”
●痛点2:多元化的业务应用带来快速的平台软件迭代和更高的系统风险。
Peter Lee CIO
Peter Lee CIO:
“上云之后,配备多领域的高级别运维专家是必要的,可以对平台建设及业务规划给出更科学合理的建议;同时我们运维部门希望引入自动化、在线化、移动化的运维工具,然而这些都需要高昂的投资,这让我们望而却步。”
●痛点3:专业运维人员配置和大量自动化能力开发,使得运维成本飙升。
丁力波 能源信息建设规划架构师
丁力波 能源信息建设规划架构师:
“作为一家超过10万人的企业,我们在20多个城市部署有分支机构,业务规模及支撑系统部署存在差异,各分支自有的运维人员技能和经验参差不齐,如何把多分支的运维工作统一管理起来,实现有效的协同,这不是一道简单的命题。”
●痛点4:大规模多分支机构的差异化业务场景,大大增加了全局统一运维的复杂度。
华为云Stack提供三种云平台运维模式解决政企客户的运维挑战:
选择一省心省力的远程托管运维
无须自建云运维能力,华为一站式运维服务,客户聚焦业务应用,省心无忧。
远程托管运维,客户最省心省力,无需花精力建设和管理自有运维团队,将平台可靠性设计、可用性保障等运维工作托付华为远程运维中心,即可从繁琐的基础维护工作中释放出来,从而可以聚焦到政企自身服务和业务创新等核心经营事务。
优点:
1、远程运维团队经验丰富,**到告警后快速响应,远程登录云平台,快速分析问题,并提供最优处理方案;
2、华为200+运维专家团队,覆盖IaaS、PaaS、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等10+类云产品技能,单局点问题经验可以快速**应用于同类问题解决;
3、华为运维团队致力于集中化运维工具平台开发创新,采用运维数据底座+DevOps的敏捷工具开发,将加速客户云平台运维智能化进程。
选择二按需服务的远程协助运维
本地+远程协助的两级运维体系,提供快捷、高效、安全的运维服务。
在客户负责整体云平台运维管理职责,但自身运维团队只具备基础运维能力的情况下,华为可派驻驻场团队承担必要的云服务运维工作,通过安全专线与华为远程运维中心建立连接,把涉及主动预防、高阶云服务**作等技术要求高的维护工作交给华为。华为将定期和不定期(重大事件)向客户汇报提供的服务交付成果。
优点:
1、简化客户现场运维难度,高阶云服务专家集中远程中心,把复杂技术问题留给华为,降低对客户现场人力数量和能力的要求;
2、高阶服务专家按需介入,重大故障/问题快速修复,缩短故障闭环时间;
3、专家在线支持版本迭代升级,季度开展深度巡检、有效降低升级风险。
选择三行业云技术服务中心
华为专业运维能力下沉至行业云技术服务中心,行业专网保障数据安全,应急连线加持紧急恢复。
行业云技术服务中心,适应于行业一片云或大规模行业局点需构建专属运维团队和能力的场景。华为可提供专业运维能力下沉支持,如运维专家培养、运维工具使用、运维体系及流程建设等。
优点:
1、随行业云平台建设,适配客户业务场景,帮助客户快速构建基础云服务/高阶云服务运维团队,及高效运维流程体系;
2、在行业云技术服务中心部署远端运维工具平台,实现对分支机构的可**、可维护、可管理,为业务快速决策、指标分析提供重要参考;
3、运维工具平台和所有运维**作数据流都在行业内网,可以供行业云运维中心实时查阅,运维全局统一管理。
▎华为云Stack运维解决方案五大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一:基于业界及华为最佳实践,形成一整套运维管理体系
华为长期参与国家ITSS组织运维标准制定讨论,同时遵循ITIL、ISO20000、ISO27001等国际通用的标准要求,形成一整套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运维管理体系。
关键能力二:专家服务队伍
汇聚从解决方案设计、交付、云服务运维各领域的专家,在运维中心拥有5年以上的资深专家近200名,持有ITIL、PMP、HCIE相关的认证。
关键能力三:技术支持中心(TSC)平台:它拥有业界领先的运维工具体系,致力于集中化、自动化和数字化运维,助力客户快速使用云服务,聚焦业务创新。
全场景覆盖:高效标准的流程与工具,覆盖智能**、故障处理、服务变更、主动运维;
运维自动化:运维**作自动化和基于运维大数据的智能化,提升运维效率;
主动运维:AIOp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IT Operations),异常事件发现,故障预测、深度巡检;
云梯接入**:网络反向建连,消除**端口,通信矩阵极致收编,通信可审计,可控易控。
关键能力四:完善的集中运维安全管理机制,保障运维安全
华为云(西安)运维中心已经通过了国家网络安全认证,遵守国内外法律法规约束,以及客户自身对安全管理的要求,在数据安全、IT安全、人员安全、物理安全、作业可信五个方面提供可信、可控、透明的运维服务。
关键能力五:华为全球交付与运维服务能力
华为云全球技术服务体系将华为30多年的运维能力加以沉淀,以华为云自研工具平台为底座,集结500+原厂运维服务工程师和30000+严选合作伙伴工程师,共同打造“1+3+N”的华为云全球交付与运维能力。(1+3+N:即1个西安运维中心核心节点,罗马尼亚、马来西亚、墨西哥3个海外节点, 以及N个客户现场运维中心。)
▎华为云(西安)运维中心
华为云构建“1+3+N”全球技术服务体系,让用户聚焦创新,安心上云用云。
坐落在西安的华为云运维中心为客户提供包括托管运维、远程协助和行业云技术服务在内的三大运维服务模式,同时以自动化工具、“远程+现场”两级安全运维体系、资深专家和海量行业经验等能力为政企客户智能运维保驾护航。华为云(西安)运维中心核心节点将承载华为云**区全部政企客户集中运维业务,同时也是全球技术服能力孵化中心和政企客户云运维体验中心。预计到2025年,华为云(西安)运维中心将接入超过1000个节点,服务25万多台设备。
华为云Stack运维解决方案,聚焦支撑业务云化转型、优化运维成本、保障平台安全可靠,使客户聚焦业务上云,享受平滑安全的用云体验。
关注@华为云,了解更多资讯
拓展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0822466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