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计算器(北京年薪计算器)

前沿拓展:

年薪计算器

第二天。

小菜问道:“你说计算器这样的小程序还可以用到面向对象三大特性?继承和多态怎么可能用得上,我实在不能理解。”

大鸟:“小菜很有钻研精神嘛,好,今天我让你功力加深一级。你先要考虑一下,你昨天写的这个代码,能否做到很灵活的可修改和扩展呢?”

小菜:“我已经把业务和界面分离了呀,这不是很灵活了吗?”

大鸟:“那我问你,现在如果我希望增加一个开根(sqrt)运算,你如何改?”

小菜:“那只需要改Operation类就行了,在switch中加一个分支就行了。”

大鸟:“问题是你要加一个平方根运算,却需要让加减乘除的运算都得来参与编译,如果你一不小心,把加法运算改成了减法,这岂不是大大的糟糕。打个比方,如果现在公司要求你为公司的薪资管理系统做维护,原来只有技术人员(月薪),市场销售人员(底薪+提成),经理(年薪+股份)三种运算算法,现在要增加**工作人员(时薪)的算法,但按照你昨天的程序写法,公司就必须要把包含原三种算法的运算类给你,让你修改,你如果心中小算盘一打,‘TMD,公司给我的工资这么低,我真是郁闷,这下有机会了’,于是你除了增加了**算法以外,在技术人员(月薪)算法中写了一句

if (员工是小菜)

{

salary = salary * 1.1;

}

那就意味着,你的月薪每月都会增加10%(小心被抓去坐牢),本来是让你加一个功能,却使得原有的运行良好的功能代码产生了变化,这个风险太大了。你明白了吗?”

小菜:“哦,你的意思是,我应该把加减乘除等运算分离,修改其中一个不影响另外的几个,增加运算算法也不影响其他代码,是这样吗?”

大鸟:“自己想去吧,如何用继承和多态,你应该有感觉了。”

小菜:“OK,我马上去写。”

Operation运算类

public class Operation

{

private double _numberA = 0;

private double _numberB = 0;

public double NumberA

{

get { return _numberA; }

set { _numberA = value; }

}

public double NumberB

{

get { return _numberB; }

set { _numberB = value; }

}

public virtual double GetResult()

{

double result = 0;

return result;

}

}

加减乘除类

class OperationAdd : Operation

{

public override double GetResult()

{

double result = 0;

result = NumberA + NumberB;

return result;

}

}

class OperationSub : Operation

{

public override double GetResult()

{

double result = 0;

result = NumberA – NumberB;

return result;

}

}

class OperationMul : Operation

{

public override double GetResult()

{

double result = 0;

result = NumberA * NumberB;

return result;

}

}

class OperationDiv : Operation

{

public override double GetResult()

{

double result = 0;

if (NumberB==0)

throw new Exception("除数不能为0。");

result = NumberA / NumberB;

return result;

}

}

小菜:“大鸟哥,我按照你说的方法写出来了一部分,首先是一个运算类,它有两个Number属性,主要用于计算器的前后数,然后有一个虚方法GetResult(),用于得到结果,然后我把加减乘除都写成了运算类的子类,继承它后,重写了GetResult()方法,这样如果要修改任何一个算法,就不需要提供其他算法的代码了。但问题来了,我如何让计算器知道我是希望用哪一个算法呢?”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工资包括职称和薪级两个部分。职称是评审出来的,2006年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其薪级是按照《2006年套改表》查出来的

年薪计算器(北京年薪计算器)

2006年套改表

2006年以前参加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2006年底或2007年初用这个套改表,确定了2006年的薪级,以后每一年的年度考核合格加1级,考核不合格的不加。正常情况至2021年共加了15级,至2022年共加了16级。

当年用这个表给每个人套出来两个薪级。一个是根据2006年的职称套出来的;另一个是根据比2006年当时的职称低一级的职称套出来的。套出来的两个薪级哪个高就用那一个。

套改时工作年限=年-年+1,任职年限=年-年+1,大学毕业生从高中毕业后开始算套改年限,即如果大学专科学习2年,就加2年套改年限;如果大学本科学习4年后又升入硕士研究生学习3年才参加工作,共上了7年大学,就加7年套改年限。民办教师转公办如果有离职学习经历的,离职学习期间的年限需要扣减(一般是中师)。大学学习期间的套改年限不计入工龄,只用于套改薪级。

例如于老师

于老师1976年9月参加工作,是民办教师转公办的,1993年7月聘任中级,2004年8月聘任副高级,他没有离职学习经历。则2006年套改时计算套改年限=2006-1976+1=31年;副高级任职年限=2006-2004+1=3年;中级任职年限=2006-1993+1=14年。根据这2个职称3个年限,就可分别查出来两个薪级,查法是:

在表的上部任职年限一行找到31,即表中的“30-31年”,然后向下看。在表的左边找到“副高级”中的“3-4年”一行向右看,在刚才“30-31年”的交汇处是29,即于老师现岗位高职称套出来的薪级是29级。

年薪计算器(北京年薪计算器)

于老师现职称套改年限31年副高级聘任3年套出29薪级

然后再在表的左边找到“中级”中的“13年以上”一行向右看,在刚才“30-31年”的交汇处是30,即于老师低职称套出来的薪级是30级。

年薪计算器(北京年薪计算器)

于老师低职称套改年限31年中级聘任14年套出30薪级

30级比29级大,所以于老师最后确定的薪级是30级。是用低职称套出来。

再比如魏老师

魏老师是大学专科毕业,1987年7月参加工作,2002年4月聘任中级,2004年8月聘任副高级,大学2年专科计入套改年限。则2006年套改时计算套改年限=2006-1987+1+2=22年;副高级任职年限=2006-2004+1=3年;中级任职年限=2006-2002+1=5年。根据这2个职称3个年限,就可分别查出来两个薪级,查法是:

在表的上部任职年限一行找到22,即表中的“22-23年”,然后向下看。在表的左边找到“副高级”中的“3-4年”一行向右看,在刚才“22-23年”的交汇处是24,即魏老师现岗位高职称套出来的薪级是24级。

年薪计算器(北京年薪计算器)

魏老师现职称套改年限22年副高级聘任3年套出24薪级

然后再在表的左边找到“中级”中的“5-6年”一行向右看,在刚才“30-31年”的交汇处是21,即魏老师低职称套出来的薪级是21级。

年薪计算器(北京年薪计算器)

魏老师低职称套改年限22年中级聘任5年套出21薪级

24级比21级大,所以魏老师最后确定的薪级是24级。是用现在高职称套出来。

2006年以后参加工作的新人

2006年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不用这个套改表,他们大学专科毕业转正后定薪级5级;大学本科毕业转正后定薪级7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转正后定薪级11级。以后每一年加1级。

你知道你是哪一年参加工作吧, 2006年的职称是哪一年聘任的,比2006年的职称低一级的职称是哪一年聘任的。根据这几个数据就可查出来你的薪级了。你试试看?

拓展知识:

年薪计算器

2021年退休工资计算器计算公式如下: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1、120了)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退休金计算介绍:

目前,我们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领取养老金,分别是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养老金以及基础养老金,下面就来分别谈一下养老金计算方法有哪些。

社保退休工资公式初步计算:

退休工资=退休前上一年当地月平均工资*20%+个人账户本息和/120。

社保退休工资计算公式举例说明:

例如:一名男职工,2010年其60岁退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566元。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时,个人账户中有50000元,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为0.6。

那么他的基础养老金=(3566元+3566元*0.6)+2*15*1%=427.92元。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50000元/139=359.79元;上列两项合并,他的月基本养老金为427.92元+359.79元=787.71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年薪计算器

2021年退休工资计算器 计算公式如下:

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等于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职工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根据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基础养老金跟三个因素相关,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职工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

介绍:

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现在一般也称为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有人社厅统一公布了。这一工资,保障了退休老人的养老待遇水平能够跟在职职工工资水平相衔接,不会出现收入上的相对贬值。特别适用于我们过去几十年,工资收入快速发展的基本国情。

缴费年限,实际上包括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这实际上体现了参保职工为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做贡献时间长短的一种因素。这也是大多数老人能够知道的一项因素,就是工龄。可是如果没有实现养老保险缴费,只工作也是没用的。

职工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主要是职工缴费档次的高低。如果说职工始终按照60%基数缴费,养老金的平均缴费指数是0.6。一般可以表述为月缴费基数÷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比重的平均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0813464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