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植树(北京植树节)
前沿拓展:
北京植树
北京首推植树节网上捐款, 捐60元算作完成年度任务。
今天是**植树节,北京青年报记者从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今年全市计划完成义务植树100万株,抚育树木1100万株。
本市将推广“网络尽责”形式
目前,社会义务植树和林木绿地认养接待点等正加紧准备,将通过首都全民义务植树网公布。今年本市将推广“网络尽责”形式,首都地区适龄公民可选择网上尽责,捐款60元即可完成年度义务植树尽责任务,并可获得义务植树证书。此外,结合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从今年开始,本市力争在每个有条件的区分别建成一处区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该基地兼具科普展示、植树尽责、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
3月12日是**植树节,但是,由于北京地处北方,气候偏寒,为了适时植树,提高成活率,本市把每年4月的第一个周末定为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日。每年3月下旬到4月下旬是北京植树的黄金时节。据统计,截至2017年,参与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总人数已达9688.8万人(次),折合完成义务植树2亿余株。
今年植树接待点将在义务植树网公布
全民义务植树共有8类尽责形式,包括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和其他形式。为了满足市民及团体参加义务植树、认养林木绿地的需求,每年都会推出接待点。比如,去年共青林场、六合庄林场、京西林场、八达岭林场等地设置了21处接待点,市民可以去现场参加修枝、涂白、除草等抚育劳动,以履行自己的植树义务。今年这项工作仍在加紧准备当中,筹备完成后将通过首都全民义务植树网向公众公布。在树种的选择上,按照相关技术规范,主要选择长寿、抗逆、景观效果好的乡土树种,并将加强树木养护管理,确保林木成活成林。
除了“实体尽责”,今年本市将依托首都全民义务植树网推广“网络尽责”形式。按照规定,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捐款20元算完成一株植树任务。首都地区适龄公民(男11岁至60岁、女11岁至55岁)捐款60元(折算植树3株)算作完成年度义务植树尽责任务,可获得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颁发的年度电子义务植树尽责证书。
首个“互联网+植树基地”落户房山
另据了解,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从今年起,本市力争在每个有条件的区建成一处区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的建设,不但可以为广大首都市民群众提供多种尽责形式实践,同时可为全国创造经验,接待各方面义务植树的参观学习。远期考虑,可在基地中展示义务植树的文化,使基地升级为‘活态化’义务植树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义务植树的历史和发展过程。”该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首个“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计划建在房山区张坊镇南白岱村。基地内三面环山,总面积达到64万平方米,里面设有尽责抚育区、团体种植体验区、个人种植体验区、森林音乐厅等主要区域,同时形成义务植树历史步道、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成果展、珍贵树木园、志愿者中心、亲子体验园、种植教学园、趣味年轮园等景点,以丰富公众的义务尽责体验和游憩体验。该基地将兼具科普展示、植树尽责、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
小学生作树画为小树穿衣
在植树节即将到来之际,史家小学五年级4班和二年级17班的二十余名同学来到朝阳区泛海国际社区的中心花园,为这里的一棵棵小树“穿上花衣”。
在现场看到,二十多名身穿校服的同学们已经开始认真地画了起来。只见小松鼠、白天鹅、大狮子等一个个造型可爱的卡通图案呈现在树干上。半天的时间,同学们就为三十多棵树画上树画。“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冬天看见树木都光秃秃的,而且涂上的白色防护层看上去特别的单调,我就想到了能不能让冬天的小树也看上去很好看,不再单调。”二年级17班的同学吴欣凝告诉记者。五年级4班学生吴笑天也表示,希望这个活动能够延续下去,让更多的小树穿上好看的“花衣服”。
3月12日是**植树节,记者从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今年春季,全市设立春季植树尽责接待点17处,可供植树面积1100亩;设立林木抚育活动接待点28处,可抚育面积8300亩。市民可以通过“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微信公众号进行尽责预约、签到,同时领取“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
北京已有超过1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今年是第44个**植树节。为适应北京的地理及气候特点,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每年四月的第一个星期日被定为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日。
据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义务植树处处长刘丽莉介绍,自开展全民义务植树以来,北京已有超过1亿人次通过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2.1亿株。1980年到2021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2.83%提高到44.6%,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08%提高到4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
北京市持续推动“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累计建成国家、市、区、街乡、社村五级“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44个,群众尽责更加方便快捷。
“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提供全年化尽责服务
过去在大家的记忆中,植树就是挖坑种树,但随着首都造林绿化工程的不断扩大,如今的北京已绿树成荫,可以大面积种植树木的地方越来越少,为了让市民更方便地履行植树义务,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不断细化,形成了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其他形式8大类37种尽责形式。
随着四季交替,树木对生长环境的需求也不同。夏天绿树成荫,大家可以为树木浇水、剪枝、除草;秋天落叶满地,市民可以进行林下废弃物、可燃物清理,收集落叶做成有机肥料;万物凋零的冬天,市民可以为树木穿上防寒保暖的“冬装”,给鸟儿挂鸟巢,这些都是尽责的丰富形式。
今年全市将开展尽责服务接待活动1000余场,市民可以通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官方网站、“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公众号等方式查看义务植树和抚育劳动接待信息。另外,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还会公布国家级、市级、区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名单,为市民提供全年化尽责服务。
市民还可以通过“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微信公众号进行尽责预约、签到、捐资尽责和证书查询。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赵琳
拓展知识:
北京植树
北京市**从2013年开始在全市建立25个植树基地分别在京西林场、太阳宫公园、双秀公园、柳荫公园、望和公园、燕东公园等,因为场地有限种树名额有限抢手,需要网络报名抢名额。想在北京植树节植树,要快要早先网络报名才能拿到名额。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009478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