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个人所得税表格,个人所得税表格计算公式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年度个人所得税表格,个人所得税表格计算公式和年度个人所得税表格,个人所得税表格计算公式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年度个人所得税表格,个人所得税表格计算公式以及年度个人所得税表格,个人所得税表格计算公式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手把手教您盘点个税账本
《关于办理2019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事项的公告》昨天结束征求意见,汇算清缴已经进入倒计时。那么市民究竟该补税还是退税呢?记者从税务部门证实,缴纳个税的工薪阶层中至少有七成多有望退税或无需补税。财务专家提醒,虽然税务系统的年度清缴是明年3月1日开始,但市民不妨提前盘点下自己的个税账本,检查是否有遗漏的专项附加扣除事项,或者预缴税款中有重复扣除的情况。
哪些人能退税?
中低收入者将成退税“主力军”
记者获悉,这次个税年度清缴,中低收入群体将成为退税“主力军”。按照我国个税综合所得适用的税率,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6万元者税率为3%,3.6万元至14.4万元适用10%税率,14.4万元至30万元档适用20%税率,30万元至42万元档次则适用25%的税率,在这之上还有3档更高的税率。
初步测算显示,年度应纳税收入在14.4万元以下者有大量“退税族”;在年度应纳税收入14.4万元至30万元档,补税或退税的概率都相对较小;而对于年度应纳税收入超过30万元的人群,则会相对较多出现需要补税的情况,且收入越高补税金额也可能越多。
据了解,应纳税所得额并非税前的“毛收入”,而主要指市民全部综合所得收入扣除基本减除费用、三险一金以及专项附加扣除额度等费用后的金额。所以工薪族可以向公司或单位查询自己每月工资中的应纳税收入,计算出自己实际年度应纳税总收入,再根据对应的适用税率计算出自己大致应该缴纳的年度个税总额。而这项个税总额,很可能与您逐月预扣缴的个税累计额有出入,汇算清缴的总原则就是多退少补。
哪些情况能退税?
附加扣除申报有误将退补税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子女教育和赡养父母容易重复过度申报,租房和购房也可能出现同时申报的错误,因此,对于市民来说,六项附加扣除申报有误者,将会相应面临退税和补税可能。
■案例
孙先生是一家有着650余名职工的文化类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近期他们就发现了多位职工在附加扣除申报方面存在问题。
“比如有员工申报了3项附加扣除,可最近发现税务部门只认定了2项,有2000元赡养老人的项目并未获得认可。”孙先生说,事后他们发现这位员工与哥哥事先没有沟通,结果应分摊赡养老人费用两人都按全额2000元申报,最后二人均未获得税务部门的认定。
“林先生也是一个特殊案例,他买了期房,但还在租房住,他把租房和购房贷款都申报了,结果事后发现也没能获得税务部门认定。”孙先生解释,因为按规定,这两项附加扣除只能择一申报,不能同时申报。
来自税务部门的消息还显示,现实中也存在着因为申报有误,纳税人多享受了附加扣除的情况。例如针对子女教育,应分摊的夫妻双方都进行了全额申报也暂时按此进行了扣除,但在汇算清缴时市民就应修正这一错误。
收入多元退税几率大
如今很多市民的收入日益多元化,不少人除了单位的“**工资”,还会在外面有社会**,或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取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各种所得,对于这一人群来说,年度内适用的预扣预缴率高于或低于全年综合所得年适用税率的,也将面临退税或补税的可能。
不过记者获悉,即便市民有多元化收入,但只要总量不是很高,也将是退税几率远远大于补税。这是因为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的实际最低税率分别是14%和20%,要远远高于综合所得的最低税率3%。
例如某纳税人每月固定一处取得劳务报酬1万元,适用20%预扣率后预缴个税1600元,全年累计19200元;全年算账,全年劳务报酬12万元,减除6万元费用(不考虑其他扣除)后,可适用3%的综合所得税率,全年应纳税款1080元。因此,仅这一方面他就可以申请18120元的退税。
如何避免缴错税?
市民可选择专业机构**
年关将至新旧交替,个税汇算清缴的热度也在悄然升温。避免缴错税、多缴税,合法节税以及减免税,类似的宣传语不时出现在一些涉税服务机构的相关课程广告中,而参加这样一堂课程经常需要七八百元甚至上千元。
“最近已经有十几家大型单位跟我们预约了**进行职工个税汇算清缴的工作,大致涉及近5000名职工。”中烨泽瑞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郭英杰说。
记者从多家**机构了解到,目前业内对于个税汇算清缴基本是按人头收费,价格在每人200元至500元不等,人数较多的大公司价格会相对有所下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部人力资本服务合伙人糜懿全解释,对于高收入、收入来源多元化的市民,收费水平根据纳税人情况和复杂程度还可能略有上浮。
与此前的个税申报类似,大部分工薪族可以委托单位**汇算清缴,但市民也可以找专业机构**。“这其实主要是个**问题,很多人除了在本单位有收入,还有社会**,或者在外有培训费、专家讲课费等收入,而且收入不菲,为了不让单位知道,不少人会选择在专业机构进行个税汇算清缴。”中烨泽瑞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郭英杰说。
提醒
跳槽换岗职工可能涉及补税
需要强调的是,在盘点个税账本时,市民一定要在**的个税APP任职受雇栏目认真核对相关信息,以免“背”了不属于自己的收入,抬高了自己的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
中瑞方胜金融公司总经理杜成提醒,今年曾经跳槽、在大型企业内部不同单位换岗的职工,应抓紧在年内与新单位人力或财务部门确认是否有重复扣除的问题。例如市民在两个以上单位任职受雇并领取工资薪金,预缴税款时在同月内重复扣除了基本减除费用(5000元/月),那么您很可能就会涉及到补税的问题。
另外,有些市民在今年内新发生接受继续教育,或者子女入学,以及租房、买房等情况,如果没有申请附加扣除应尽快申请,同时也应及早确认自己的最新附加扣除信息是否已经被有效激活。
面临普信重罚应该及时补税
个税年度汇算清缴有三种渠道:一是自行办理年度汇算;二是通过取得工资薪金或连续**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的扣缴义务人代为办理;三是委托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单位及个人代为办理。不管走哪种申报渠道,市民都需要对报送数据和材料的及时**和真实**负责。
“美国的税务罚则比我国更严,一旦被查出虚报或者不申报个税,公民在升学、就业、贷款、信用卡和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等方面都会面临‘寸步难行’的问题。”**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告诉记者,国内税务系统对故意报送错误信息且拒不改正的市民也将给予列入纳税黑名单、影响个人信用等处罚。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部人力资本服务合伙人糜懿全也提醒市民,个人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存在明显错误,在税务机关通知后,个人一定要及时改正和补缴税款,否则税务机关将会暂停纳税人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优惠。暂停后,居民个人只有按规定进行更正并经税务机关确认后,方可继续享受扣除和追补以前扣除。
本报记者 赵鹏 制图 张迪
表格详见本版PDF。
2023年个税税率表及速算扣除数
一、2023个税税率表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表一(综合所得适用)
1.年度不超过36000元的税率为:3% 速算扣除数:0
2.超过36000-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速算扣除数:2520
3.超过144000-3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速算扣除数:16920
4.超过300000-42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 速算扣除数:31920
5.超过420000-6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 速算扣除数:52920
6.超过660000-9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 速算扣除数:85920
7.超过960000元的税率为:45% 速算扣除数:181920
换算成月的综合所得税率表
1.不超过3000元的税率为:3% 速算扣除数: 0
2.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速算扣除数:210
3.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速算扣除数:1410
4.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 速算扣除数:2660
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 速算扣除数:4410
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 速算扣除数:7160
7.超过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45% 速算扣除数:15160
(综合所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
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税法第六条的规定,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5000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从以上税率可以看到,如果工资刚好是5000元,那么是不需要纳税的。如果工资超过5000元就开始纳税,工资越高税率越高,那么纳税金额就越多。
工资一万元要交多少税?
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五险一金-起征点-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月收入10000元,起征点5000元;其他扣除0元;专项附加扣除0元;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10元。
税额=(10000-5000)×10%-210=290元。也就是说,税后工资是971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表二(经营所得适用)
1.年度不超过30000元的税率为:5%
2.超过30000-9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3.超过90000-3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4..超过300000-5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
5.超过500000部分税率为:35%
(应纳税所得额=纳税年度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
(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财产租赁+财产转让+偶然所得)
(1)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2)财产租赁所得<4000元,-800元费用;所得>4000元,-20%费用。
(3)财产转让所得=转让财产的收入-财产原值-合理费用。
(4)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每次收入额。
(5)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收入-20%费用;稿酬所得=收入*70%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二、2023年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
根据预扣预缴法,个税的计算公式如下: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本年度累计应发税前工资—累计个税起征点—累计五险一金个人部分—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三、可以免征、减征个税的情形
免征个人所得税:
1.省级****、国务院部委和******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
8.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9.****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减征个人所得税:
1.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2.因自然灾害遭受重大损失的。
3.国务院可以规定其他减税情形,报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四、个人所得税法律规定
《中华****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就是个人所得税的新个税计算是根据职工的收入多少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的。
关于年度个人所得税表格,个人所得税表格计算公式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创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31102576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