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APP,2021年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有5项正确错误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2021年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APP,2021年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有5项正确错误,以及2021年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APP,2021年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有5项正确错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本站哦。
本月底截止!这笔钱别忘了退
根据国家**公告
从2022年3月1日至6月30日
符合相关规定的居民个人
需要办理2021年度个人所得税
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事项
根据公告,2021年度终了后,居民个人需要汇总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所得的收入额,减除费用6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和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后,适用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并减去速算扣除数,计算年度汇算最终应纳税额,再减去纳税年度已预缴税额,得出应退或应补税额,向税务机关申报并办理退税或补税。
6月30号就要截止办理啦
还没有办理个税汇算的小伙伴
快快收下这份攻略
助你轻松完成年度汇算
1
谁需要办理年度汇算?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需办理年度汇算:
(一)已预缴税额大于年度汇算应纳税额且申请退税的;
(二)纳税年度内取得的综合所得收入超过12万元且需要补税金额超过400元的。
应退或应补税额=[(综合所得收入额-60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已预缴税额。
2
奖金计税方式如何选择?
小编提醒大家,国家已经决定将全年一次**奖金不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实施按月换算税率单独计税的政策,延续至2023年底。所以,今年在进行个税汇算的时候,针对年终奖还会有一道计税方式的选择题:单独计税或者全部并入综合所得计税。
不同的计税方式会影响纳税金额。专家分析,对于那些全年工资相对少、年终奖相对多的人来说,可能选择将年终奖并入综合所得计税方式更省税。
要想知道哪一个计税方法对自己更有利,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个税APP上,两种计税方式都**作一下,但都先不要确认,比较一下哪种计税方式划算,就选择哪种。
3
如何查询是否已完成申报?
在申报完成后,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APP首页——我要查询——申报查询,查看已申报记录,此处有“未完成”、“已完成”、“已作废”三个菜单,均可点开查看申报记录详情。
如2021年度综合所得年度汇算申报记录详情显示绿色的“已完成”标签(如下图),说明您已完成申报。
但如果申报记录显示在“未完成”标签,并且显示“待申请退税”字样(如下图),说明您只是提交了年度汇算的退税申报表,但是没有申请退税。
申报退税≠申请退税。这种情形税务机关并没有接收到您的退税申请,所以您也不会收到退税。针对这种情况,您需进行“申请退税”**作即可。
点击“待申请退税”的申报记录
可以看到已申报的记录详情
请点击右下角“申请退税”
系统会弹出特别提醒
阅读以后点击“继续退税”
选择接收退税的银行卡,点击【提交】
如前期已在APP“个人中心”
添加过银行账户信息
系统将自动带出
如需新增
请点击【添加银行卡信息】
建议填报本人在**境内
开立的一类银行账户
并确保在收到退税前处于正常状态
等税务机关和国库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
就可以收到退税款啦
4
虚假填报收入、扣除等申请退税
多人被查
湖南省娄底市某**公司14名纳税人误信网络虚假填报视频,在未实际发生大病医疗支出费用的情况下,虚假填报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
主管税务机关发现后立即走访该单位,约谈公司法人代表和财务人员,要求该单位加强政策宣传辅导,逐一辅导错误填报员工并尽快更正。
目前,上述14名纳税人已全部更正。考虑到上述纳税人在税务机关提示提醒后认错态度良好,及时纠正错误,税务部门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不予处罚。(“首违不罚”原则)
湖南省娄底市税务局有关负责人提醒广大纳税人,要依法依规办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如实填报收入、扣除等信息,切勿听信网络等各类小道消息,避免虚假填报影响纳税信用。
福建省厦门市税务部门在进行2021年度个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退税审核时,发现纳税人刘某在仅取得单位内部培训**、不符合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填报条件的情况下,错误填报了每年3600元的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厦门市税务局进一步审核发现,该纳税人在父母健在但不满足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填报条件的情况下,仍将祖父母添加为被赡养老人填报专项附加扣除。
经税务机关提醒,刘某承认错误并已按规定更正申报。考虑到该纳税人在提示提醒后能够纠正补税,认错态度良好,税务部门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不予处罚。
提醒大家:
对虚假填报收入、扣除等申请退税的,以及不依法办理汇算清缴补税的,税务机关将依法追缴税款、滞纳金,并纳入税收监管重点人员名单,对其以后3个纳税年度申报情况加强审核,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进行处罚。
税务部门提醒:
广大纳税人应依法依规办理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认真阅读个税APP提示提醒信息,如实准确填报收入、专项附加扣除等申报项目,需申报补税的要在法定期限内完成申报补税,不要轻信网上各类“退税秘笈”,更不要在网络社交平台随意传播非官方涉税信息,做依法诚实守信的纳税人。
综合|工人日报微信公号 粤省事 国家税务局广东税务
来源: 深圳特区报
2021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作篇
2021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正在进行中,做好汇算准备的您快来**作吧!
第一步:进入综合所得汇算申报页面
成功登陆手机个人所得税APP后,点击首页“2021年综合所得年度汇算”专题开始申报,也可以通过首页的“我要办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进入综合所得汇算申报页面。
进入该页面后,会看到两种申报方式。**您使用“我需要申报表预填服务”,这种方式便捷、准确。
预填申报表项目数据,只是税务机关提供的一项服务,不能替代您的申报义务,您仍需对申报表内数据进行确认。
点击“开始申报”进入标准申报页面。
第二步:进行基础信息和汇算地的确认。
在标准申报页面,您需要完成对基础信息和汇算地的确认。
汇算地确认的原则如下:如果您有任职受雇单位,应当向您任职受雇单位(含按累计预扣法为您预扣预缴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的单位)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如您有两处及以上任职受雇单位的,可选择其中一处进行申报。如您没有任职受雇单位,则向您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或者主要收入来源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确认之后,点击下一步进入“收入和税前扣除”页面。
第三步:收入和税前扣除项目确认
在“收入和税前扣除”页面,您能看到系统为您预填的申报数据,您需要对收入和税前扣除信息逐项进行确认。
某些纳税人在该页面会出现红色字体提示,则需要先对红色字体标注的事项进行确认。
划重点:
1、如果您的收入有需要新增的项目,您需要点击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对应所得项目右侧箭头,进行新增。
2、如果您的工资薪金收入有奖金等需要确认的项目,会在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右侧出现“存在奖金,请在详情中进行确认”红字提示,点击红字右侧的箭头,进入奖金计税方式的选择。
奖金计税方式的选择,将会影响汇算的税款计算结果。分别选择按合并计税或单独计税方法,个税APP会自动算出结果,根据您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就可以。
3、您需要对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进行确认,核实是否准确、完整。对于需要修改或者新增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点击专项附加扣除右侧箭头,进入修改或新增页面。
对于需要填报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的纳税人,您可通过手机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并注册、登录、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后,通过首页的“年度费用汇总查询”模块查询。建议您日常也保存好相关票据备查。
4、如果您有通过中华****境内公益**社会组织、县级以上****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向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的捐赠,可按照个人所得税法有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核对之后,点击下一步,进入税款计算
第四步:税款计算并提交申报
除零申报外,税款计算结果一般有三种,应补税、应退税、享受免申报。
应补税:
需补税的纳税人,提交申报后,点击“立即补税”来完成补税**作。补税方式有银行卡支付、微信、支付宝等。
年度汇算需补税的纳税人应在2022年6月30日前缴纳税款,年度汇算期结束后未足额补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将依法加收滞纳金,并在其《个人所得税纳税记录》中予以标注。
应退税
年度汇算应退税的纳税人,点击下一步,并申请退税。
申请2021年度汇算退税的纳税人,如存在应当办理2020年及以前年度汇算补税但未办理,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2020年及以前年度汇算申报存在疑点但未更正或说明情况的,需在办理2020年及以前年度汇算申报补税、更正申报或者说明有关情况后依法申请退税。
办理退税添加的银行卡应当为本人在**境内开立的银行卡,建议纳税人填报I类账户(Ⅰ类账户指全功能银行结算账户,可办理存取款、转账、消费和缴费支付、支取现金等功能的银行卡),并保持银行卡状态正常。
享受免申报
如果需补税,但纳税人综合所得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或者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均不需办理年度汇算。
申报记录查询
年度申报完成后,如果有需要变更的事项或者想查询申报记录,点击首页“2021年综合所得年度汇算”专题查看进度或者点击“我要查询”。
温馨提示:
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制度施行以来,一些不法分子瞄准了纳税人急于获取退税、乐于获取退税的心理,推出所谓的“退税秘笈”,吸引点击和流量,博取眼球和关注。税务机关郑重提醒,要留意税务局官方公布的各类通知和信息,切勿听信网络上各类涉税小道消息,应如实填报自己的收入和扣除情况。
来源:辽宁税务
个税汇算可以“打补丁” 快查查自己是否少退了税
长沙市民刘先生在个税APP上更正后,在原本退税6396元的基础上,可多退近1200元。
红网时刻**3月17日讯(记者 肖娟)今年3月1日,2022年度个税汇算已开始。部分市民在欣喜看到自己可以退税的同时,懊恼发现部分项目忘记抵扣。那么,是否可以追加这部分退税呢?
红网时刻**记者了解到,可通过个税APP“更正”功能,把之前少退的税补回来。不仅是2022年,2019、2020、2021年的个税汇算也可以申报、更正,享受国家的福利。
根据要求,在3月1日-20日期间办税需求的纳税人,需通过个税APP预约办理时间,并按照预约时间办理汇算。3月21日后,纳税人无需预约,可在汇算期内随时办理。
第一种:新增项目忘记抵扣
根据政策要求,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支出、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等费用。
根据今年的扣除政策,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增加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个人养老金。
以个人养老金为例,2022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长沙成为36个先行城市之一。在去年各大银行的“花式抢人”大赛中,不少市民开通了个人养老金业务。
根据规定,参加人每年可在1.2万元的额度内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缴存资金,可享受税收递延优惠。按照目前最高45%的个税税率,参加个人养老金当年最多可省税5400元。
第二种:老抵扣项目遗漏
事实上,不仅是新增抵扣项目,老项目也可能遗漏。如父母刚满60岁(12000元)、孩子出生(从出生月份起每月1000元)、新考了**(职业资格继续教育3600元)、上年度发生大病支出等,都可以增加抵扣项目。
其中大病支出项目,并非定额抵扣,而是要根据自身的花费,因此,更容易错漏。如果市民自己和家人上年度发生大额医疗费,自负(即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并非自费)15000元以上的部分可进行抵扣。
以长沙市民刘先生为例,2022年妻子共发生医疗费用90970.39元,医保报销60000余元,个人自负总额26963.2元,15000元以上的部分为11963.2元。其个税税率为10%,他可在原本退税6396元的基础上,多退近1200元。
如何查询?下载并打开“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进入首页后,在“查询服务”版块,点击“年度费用汇总查询”,即可查询本人2022年度符合大病医疗个税抵扣政策金额,最多可税前扣除80000元。不仅是本人,家人发生大病支出项目也可以进行抵扣。税率越高,可退税的金额越多。
市民可以通过个税APP“更正”功能进行修改,点击我要查询-申报查询-已完成,在选择具体年度,界面底端能看到“更正”,**作之后就可以修改了。
第三种:扣除比例错选成50%
“我在房贷分配比例那一栏,‘是否婚前各自首套贷款且婚后分别扣除’选了是,房贷原本可以抵扣12000元的,分别扣除就只能抵扣50%。”一位自称“小白”的市民表示,抵扣房贷时当时默认选了是,少退了600元。
根据要求,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等项目可以夫妻一方“100%(全额扣除)”或双方“50%(平摊)”。一般建议,收入更高、纳税更多的一方进行抵扣。
不仅是房贷,子女教育、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等项目都可以。
第四种:选错计税方式
根据要求,居民个人取得的全年一次**奖金,可以选择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即年终奖既可以选择单独计税,也可以选择并入综合所得申报。
“我是做销售工作的,平时基本工资不高,主要靠年底的奖金。”到底是单独计税,还是将其纳入综合所得?市民在工作中,经常会有类似的疑问。
如果1-12月的应纳税为负数时,即无需纳税时,将年终奖并入综合所得抵扣,一定是最佳选择。
如平日里有纳税,年度年终奖在36000元(按月换算成3000元以内,税率为3%),两种计税方式也几乎没差别。
但是,当年终奖较多(大于36000元),两种计税方式差别较大。对于市民而言,可在申报时提交个人信息后,选择不提交,再退回到首页按照另一种方式测算,即可得出更好的方式。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原创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cen.cn/20231101576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