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万个人所得税填报:个人所得税怎么填报专项附加扣除

26万个人所得税填报:个人所得税怎么填报专项附加扣除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26万个人所得税填报:个人所得税怎么填报专项附加扣除和26万个人所得税填报:个人所得税怎么填报专项附加扣除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26万个人所得税填报:个人所得税怎么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以及26万个人所得税填报:个人所得税怎么填报专项附加扣除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所得预缴申报表填写

在日常申报业务中,客户在填报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申报表2018版(2021年修订)时,第2行“营业成本”怎么填?会不会和系统申报的利润表数据产生比对差异?相关税务答疑如下:

问:《中华****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18年版)》中第2行“营业成本”是否包括营业外支出和期间费用?

答:根据《国家**关于发布<中华****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18年版)>等报表的公告》(国家**公告2018年第26号)附件1的规定,第2行“营业成本”:填报纳税人截至本税款所属期末,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本年累计营业成本;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故第21行“营业成本”不包括营业外支出和期间费用。

从上述税务机关的答疑看,申报表第1、2、3行数据之间没有勾稽关系,不用担心系统风险提示。

个人所得税退税来了,别忘记提交这几项,多退不少钱。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2023年3月,个人所得税退税政策正式实施,一场轰动的退税热潮正在悄然兴起。在这个全新的税收格局下,人们迫切想要了解如何申请退税、有哪些可抵扣项以及退税的具体流程。

首先,如果你尚未安装个人所得税APP,那么请赶紧下载并完成注册登录。这个APP将成为你申请退税的得力助手,一切从这里开始。

关于退税的时间安排,有一些关键信息需要牢记。3月20日之前,你需要提前预约才能退税,而3月20日之后,你可以随时办理,但务必在6月30日之前完成。现在预约的话,最早的**作日期将是3月11日以后。

退税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首先需要了解可抵扣的个税项目。如果你的年度收入超过60000元或月度超过5000元,你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然而,不要担心,三险一金可以抵扣个税。

此外,专项附加项目也可以帮助你减轻税务负担。这些项目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等。子女教育费用可以选择夫妻一方扣除,每个子女每月可扣除1000元。继续教育费用则适用于接受学历继续教育的纳税人,每月可扣除400元,但同一学历不得超过48个月。大病医疗费用每年限额为8万元,可以由本人或配偶扣除。如果你是首次购房者并有房贷,每月可以抵扣1000元。对于没有自有住房的居民,可以填写住房租金以抵扣个税。而对于父母年龄超过60岁的纳税人,赡养老人费用可以100%抵扣,非独生子女则为50%,每月最高可抵扣1000元。

在2023年,新增的抵扣项目包括3岁以下婴幼儿看护费和个人养老金。3岁以下婴幼儿看护费可以由父母双方或单独抵扣,每月可抵扣1000元。而个人养老金每月可抵扣1000元。

此外,每年还可以填报专项附加扣除项目,这将有助于更大幅度地减轻你的个税负担。

有些人可能会遇到退税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个税专项抵扣填报不及时,导致年度汇算时未添加所有的专项抵扣项目,从而使个人所得税金额偏高。如果你每月的收入超过5000元,那么具体的扣税计算可能会引起你的关注。

根据税务规定,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 应发工资 – 免税额60000元 – 三险一金 – 企业年金 – 专项抵扣 – 个人养老金

如果以我自己为例,首先查看2022年的收入。在确认年度收入后,扣除三险一金、房贷以及专项扣除项目后,我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4279元。

这意味着我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属于第一档,税率为3%,因此我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金额为728.37元,而不是表面上的2300多元。

经过一番仔细计算,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所在。由于3岁以下婴幼儿看护费和赡养老人两个项目的填报时间较晚,导致它们没有被正确抵扣。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没有算错的话,我可以获得1500多元的退税。

这个意外的好消息令我欣喜若狂,我迫不及待地等待着3月20日之后,无需预约即可申请退税。现在,我建议每个人都仔细检查自己的情况,看看是否有退税的机会等待着你。在这个退税热潮中,你也许会发现意外之喜。不妨趁早查看一下,说不定有个惊喜等着你。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关于26万个人所得税填报:个人所得税怎么填报专项附加扣除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创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31101576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