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计算个人所得税(python计算个人所得税原理)

前沿拓展:

python计算个人所得税

D、16


本文转自GitHub文章:Python – 100天从新手到**

https://github.com/jackfrued/Python-100-Days

Day03-分支结构

分支结构的应用场景

迄今为止,我们写的Python代码都是一条一条语句顺序执行,这种结构的代码我们称之为顺序结构。然而仅有顺序结构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我们设计一个游戏,游戏第一关的通关条件是玩家获得1000分,那么在完成本局游戏后我们要根据玩家得到分数来决定究竟是进入第二关还是告诉玩家“Game Over”,这里就会产生两个分支,而且这两个分支只有一个会被执行,这就是程序中分支结构。

if语句的使用

在Python中,要构造分支结构可以使用if、elif和else关键字。所谓关键字就是有特殊含义的单词,像if和else就是专门用于构造分支结构的关键字,很显然你不能够使用它作为变量名(事实上,用作其他的标识符也是不可以)。下面的例子中演示了如何构造一个分支结构。

“””
用户身份验证
“””
username = input(‘请输入用户名: ‘)
password = input(‘请输入口令: ‘)
# 如果希望输入口令时 终端中没有回显 可以使用getpass模块的getpass函数
# import getpass
# password = getpass.getpass(‘请输入口令: ‘)
if username == ‘admin’ and password == ‘123456’:
print(‘身份验证成功!’)
else:
print(‘身份验证失败!’)

唯一需要说明的是和C/C++、Java等语言不同,Python中没有用花括号来构造代码块而是使用了缩进的方式来设置代码的层次结构,如果if条件成立的情况下需要执行多条语句,只要保持多条语句具有相同的缩进就可以了,换句话说连续的代码如果又保持了相同的缩进那么它们属于同一个代码块,相当于是一个执行的整体。

当然如果要构造出更多的分支,可以使用if…elif…else…结构,例如下面的分段函数求值。

“””
分段函数求值
3x – 5 (x > 1)
f(x) = x + 2 (-1 <= x <= 1)
5x + 3 (x < -1)
“””
x = float(input(‘x = ‘))
if x > 1:
y = 3 * x – 5
elif x >= -1:
y = x + 2
else:
y = 5 * x + 3
print(‘f(%.2f) = %.2f’ % (x, y))

运行结果:

x = 5
f(5.00) = 10.00

当然根据实际开发的需要,分支结构是可以嵌套的,例如判断是否通关以后还要根据你获得的宝物或者道具的数量对你的表现给出等级(比如点亮两颗或三颗星星),那么我们就需要在if的内部构造出一个新的分支结构,同理elif和else中也可以再构造新的分支,我们称之为嵌套的分支结构,也就是说上面的代码也可以写成下面的样子。

“””
分段函数求值
3x – 5 (x > 1)
f(x) = x + 2 (-1 <= x <= 1)
5x + 3 (x < -1)
“””
x = float(input(‘x = ‘))
if x > 1:
y = 3 * x – 5
else:
if x >= -1:
y = x + 2
else:
y = 5 * x + 3
print(‘f(%.2f) = %.2f’ % (x, y))

说明:大家可以自己感受一下这两种写法到底是哪一种更好。在之前我们提到的Python之禅中有这么一句话“Flat is better than nested.”,之所以提出这个观点是因为嵌套结构的嵌套层次多了之后会严重的影响代码的可读性,如果可以使用扁平化的结构就不要去用嵌套,因此之前的写法是更好的做法。

练习

练习1:英制单位与公制单位互换

“””
英制单位英寸和公制单位厘米互换
“””
value = float(input(‘请输入长度: ‘))
unit = input(‘请输入单位: ‘)
if unit == ‘in’ or unit == ‘英寸’:
print(‘%f英寸 = %f厘米’ % (value, value * 2.54))
elif unit == ‘cm’ or unit == ‘厘米’:
print(‘%f厘米 = %f英寸’ % (value, value / 2.54))
else:
print(‘请输入有效的单位’)

运行结果:

请输入长度: 43
请输入单位: cm
43.000000厘米 = 16.929134英寸

练习2:掷**决定做什么

“””
掷**决定做什么事情
Version: 0.1
Author: 骆昊
“””
from random import randint
face = randint(1, 6)
if face == 1:
result = ‘唱首歌’
elif face == 2:
result = ‘跳个舞’
elif face == 3:
result = ‘学狗叫’
elif face == 4:
result = ‘做俯卧撑’
elif face == 5:
result = ‘念绕口令’
else:
result = ‘讲冷笑话’
print(result)

说明:上面的代码中使用了random模块的randint函数生成指定范围的随机数来模拟掷**。

练习3:百分制成绩转等级制

“””
百分制成绩转等级制成绩
90分以上 –> A
80分~89分 –> B
70分~79分 –> C
60分~69分 –> D
60分以下 –> E
“””
score = float(input(‘请输入成绩: ‘))
if score >= 90:
grade = ‘A’
elif score >= 80:
grade = ‘B’
elif score >= 70:
grade = ‘C’
elif score >= 60:
grade = ‘D’
else:
grade = ‘E’
print(‘对应的等级是:’, grade)

练习4:输入三条边长如果能构成三角形就计算周长和面积

“””
判断输入的边长能否构成三角形
如果能则计算出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Version: 0.1
Author: 骆昊
“””
import math
a = float(input(‘a = ‘))
b = float(input(‘b = ‘))
c = float(input(‘c = ‘))
if a + b > c and a + c > b and b + c > a:
print(‘周长: %f’ % (a + b + c))
p = (a + b + c) / 2
area = math.sqrt(p * (p – a) * (p – b) * (p – c))
print(‘面积: %f’ % (area))
else:
print(‘不能构成三角形’)

运行结果:

a = 3
b = 4
c = 5
周长: 12.000000
面积: 6.000000

说明:上面的代码中使用了math模块的sqrt函数来计算平方根。用边长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叫做海伦公式。

练习5: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
输入月收入和五险一金计算个人所得税
Version: 0.1
Author: 骆昊
“””
salary = float(input(‘本月收入: ‘))
insurance = float(input(‘五险一金: ‘))
diff = salary – insurance – 3500
if diff <= 0:
rate = 0
deduction = 0
elif diff < 1500:
rate = 0.03
deduction = 0
elif diff < 4500:
rate = 0.1
deduction = 105
elif diff < 9000:
rate = 0.2
deduction = 555
elif diff < 35000:
rate = 0.25
deduction = 1005
elif diff < 55000:
rate = 0.3
deduction = 2755
elif diff < 80000:
rate = 0.35
deduction = 5505
else:
rate = 0.45
deduction = 13505
tax = abs(diff * rate – deduction)
print(‘个人所得税: ¥%.2f元’ % tax)
print(‘实际到手收入: ¥%.2f元’ % (diff + 3500 – tax))

说明:上面的代码中使用了Python内置的abs()函数取绝对值来处理-0的问题。

拓展知识:

python计算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1、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2、**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实行源泉扣缴与自行申报并用法,注重源泉扣缴。

3、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可分为按月计征和按年计征。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从**境外取得的所得,实行按年计征应纳税额,其他所得应纳税额实行按月计征。

法律依据:《中华****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cen.cn/2022120151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