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纸上谈兵的主人公)

前沿拓展:

纸上谈兵

赵括!

“侵终兰洲度杨够消量纸上谈兵”出自《艺十拿均化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似场敌界往滑还普星古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程以业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宁介雨祖女重试厚扬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脚显阿。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既互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向韩国进攻,切断了上**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在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上**的韩军将领打发使者去赵国请降。赵孝成王派军队接收了上**。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带兵把上**团团围住。赵孝成王得知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20多万大军去援救上**。他们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时,听说上**已经落入秦军之手。

王龁转而进军长平。廉颇连忙叫兵士们修筑堡垒,坚守阵地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王龁无计可施,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把廉颇调开。”他沉思了一会儿,想出了一条计策。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有为的赵括带兵;廉颇老了不中用了,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爱学兵法,谈起用兵之道,口若悬河,自以为天下**,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叫人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败秦军。赵括说:“秦国的大将白起比较难对付。但是王龁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轻而易举。”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这个决定遭到了蔺相如的反对,可是赵王听不进去蔺相如的劝告。

赵括的母亲也给赵王上了一道奏章,不**赵王派他儿子去换廉颇。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原因。赵母说:“他父亲临终时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派不上用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赵王说:“你不要管了,我已经决定了。”

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传到秦国,范雎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代替王乾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其人非同一般,伊阙一战斩韩魏军24万;南破楚都郢,焚楚夷陵;华阳斩魏、赵军15万;战功显赫,威震东方,纸上谈兵的赵括又怎是他的对手?赵括上任,一反廉颇所为,更换将吏,改变固守防御战略,让大小将领大为不满。接着他制定了进攻方案,传令准备出击。

纸上谈兵(纸上谈兵的主人公)

公元前260年8月,赵括率赵军主力出城进攻秦军。两军稍事交锋后,白起命秦军佯败后撤,诱敌深入。赵括误认为秦军抵挡不住,便挥师紧追。当赵军前进到长壁后,预伏在这里的秦军主力精锐迎面扑来,赵军攻势受阻;白起又组织了一支轻装突击队直插过来。正面的秦军主力已让赵军疲于应付了,又怎经得起这一股新生力量的冲击?赵军渐抵挡不住,赵括欲退兵,但为时已晚:白起埋伏于两翼的2.5万秦兵在赵军与秦军主力格斗时已迂回到赵军侧后,抢占了西壁垒高地,截断了赵军的退路,赵军被全面包围。白起见袋形阵已形成,为防止这“庞大猎物”逃脱,“口袋”还得系上口,他即派精骑5000迅速插入赵军营垒间,牵制、监视守营的那部分赵军。赵军被围困,只得筑垒坚守。

赵王大惊,忙派兵增援。秦王知道赵派援兵后,便往河内(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征发年满15岁的男丁参加长平之战,堵截赵国援军,断其粮道。9月,赵军已被困46天,粮尽援绝,内部自残以人肉充饥;他们还不时受到秦军突击队的冲击,**亡的阴影笼罩着全军。突围4次失败后,赵括孤注一掷,亲领赵军精锐强行突围,结果再遭惨败,赵括本人也中箭身亡。赵军失去主帅又身心疲惫便放弃抵抗,白起怕赵军日后反叛,只让年少体弱的240人归赵,其余全部坑杀于长平。

秦赵长平之战,结果以赵国的惨败而告终,赵军先后**亡达45万人,秦军也**亡过半。赵国实力由此大为削弱。

拓展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13051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