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怎么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算公司税金吗)
前沿拓展:
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怎么算
一、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意思是指员工发生应纳税所得时,由企业帮员工先缴纳,再从员工的工资里面扣取。个人所得税是由员工自身负担的。
二、具体账务处理是阻宣剧起围关害许:
1、计提工资时:
借:管理费用-工资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2、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等
3、扣个人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三、扣缴义务人向个人支付下列所额什坐利突和体改总位销得,应代扣代缴个人所承乱受另几资呀适律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2、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序科以营、承租经营所得;
3、劳务报酬所得;
4、稿酬所得;
虽占视溶川准跳把背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6、环念却科护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7、财产租赁所得;
8、财产转让所得;
9、偶然所得;
10、经国务院**刑案求每义纸均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在个人所得税中,所谓代扣代缴,就是由扣缴义务人代纳税人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税款,所谓自行申报,就是纳税义务人以自己的名义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税款。那么,二者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在实务中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是以代扣代缴为主、自行申报为辅的。《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其他情形的,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纳税申报。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暂行办法》(国税发[1995]65号)进行了补充规定,扣缴义务人向个人支付下列所得,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三)劳务报酬所得;
(四)稿酬所得;
(五)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十)经国务院**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一、哪些需要自行申报呢?
《国家**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6]162号)规定,凡依据个人所得税法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一)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
(二)从**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
(三)从**境外取得所得的;
(四)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
(五)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11个税目中有10个税目是需要支付方代扣代缴的,另有5种特别的情况是要取得所得的纳税人自行申报的。这二者当然有重合,如12万元申报。但整体的格局很清楚:以代扣代缴为主、自行申报为辅!
二、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没有可选择性
这一点在实务中有非常多的人犯错。大家的第一个观念就是:只要最终交税就行了!谁交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道理看上去合理,但是对于处在不同位置上的人来说,它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三、具体有哪些不同呢?
《中华****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词,什么叫“扣缴义务人”?就是说你在支付的时候是负有扣缴义务的,这个义务对于支付方就意味着法律责任,详细一点,如果你没有尽到义务的话,那么即使纳税人最后仍然补缴了税款,还是可能因为没有尽到扣缴义务而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这就是法律风险了。当然在实务中,站在税务机关的角度,如果税款确实已经入库了,一般是不会再去追究扣缴义务的问题。
但是从支付人的角度来讲,把相应的法律责任寄托在支付对象的纳税能力和诚信上,无论是在合同约定上还是实务**作上都是任何一家谨慎的公司(个人)不愿意看到的。况且从各地税务机关的角度来讲,扣缴还是自行申报涉及税源的问题,就是扣缴的税款要交在扣缴单位所在地(股权转让除外),自行申报则不一定在扣缴单位所在地交了。
一旦缴纳地点不同可能涉及在一处退税然后在另一处补税的成本,而且还涉及相关的法律责任。所以,在实务中,我碰到过很多次有律师**的公司即使知道自行申报更方便,也要坚持走“代扣代缴”的途径,就是因为律师们很看重消除扣缴“义务”这个过程,这也是非常负责任的做法!
来源:众可信财税服务
拓展知识:
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怎么算
1.不一样是因为累计税法。过去,个人所得税是按月计算的,当工薪阶层的月薪和扣除不变时,扣缴的个人所得税是一样的。 累计扣缴办法是指扣缴义务人在纳税年度内,将累计工资和工资收入余额计入当月,减去累计基本扣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额外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缴税款收入。 根据综合所得税税率表,计算累计预扣缴税款,扣除预扣缴税款后的余额作为本期预扣缴税款。 简单地说,当年度发生的月份累计收入减去当年度不需要纳税的部分,按照税率表计算,然后减去当年度缴纳的税款,当年度应扣缴的税款,当年度应扣缴的税款。
2.累计预提法的具体计算公式, 累计预付应纳税所得额累积计算=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扣除费用-累计扣除特别扣除-累计特别额外扣除-依法确定的累计扣除其他扣除包括:累计基本扣除费用乘以5000元/月乘以月数计算。 通过税率表3找到适用的税率。 预缴当月当期应税(累计应税收入预缴)×税率-快速计算扣除-累计预缴税3.2019年累计扣缴方法案例分析,月薪3万元,社保公积金每月可负担5500元/月。 他可以享受额外的额外扣除3000元/月,每月缴纳个人税。
拓展资料
1.值得注意 3月份,当累计应纳税收入超过36000元时,税率从3%跃升至10%; 9月份,累计应纳税收入超过144000元,税率从10%跃升至20%,因为随着小明累计应纳税的增加,适用税率的跃升和上升,导致个人所得税增加,税后工资下降。 由于税务局应将儿童教育、继续教育、严重疾病医疗、住房贷款、住房租金、养老等六项特殊项目作为个人所得税的特殊额外扣除,从而为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减轻”税收负担。 假设个人所得税是按月**计算的,如果个人收入波动较大,必然会有更高的收入。
2.当月适用税率高于全年收入所确认的税率。 此时,可能需要申请退税和最终结算。 新的累计预提规则将按照年度收入对应的税率代扣代缴。 除非发生极端情况,否则可以大大降低最终结算和支付的可能性。 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后的重点总结,实施综合分类的结合模式。 采用累计预提方法计算年纳税情况,按月代扣代缴。 年底后,综合收入最终结算和支付,超额税收返还,不足弥补。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124500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