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社保补缴价格表(70后社保补缴价格表?)
前沿拓展:
70后社保补缴价格表
2021年成都社保补缴差额是:
二零二一年的社保补缴差额以最低缴费基数来计算,养老保险2021年最低缴费基数为3245.4元,2020年最低缴费基数为2836.2元,那么根据他们的缴费基数差3245.4元减去2836.2元等于409.2元,409.2元乘以百分之二十四等于每个月单位和个人98.21元,补差额六个月就是589.25元。
问题:70岁的人还可不可以补缴养老保险,如果政策允许,该不该补?
70岁已经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了,到底是否还有机会补缴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呢?这个问题要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个险种,分三个时间段梳理,不同时间结论不同。而且还要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为地方政策不同,个人情况也不同。总的来说补缴政策日趋严格,能补的机会越来越小,越往后越没有补缴的机会了。即使能补,70岁年龄也太大了,身体不好的人,要考虑必要的风险,慎重决定。
一、第一阶段:养老保险缴费制度建立之初
1、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1992-1995年各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制度建立时,以及最初一段年限(具体时间各地有所不同),已经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是有机会一次性补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享受养老金的。当年一般趸交几万元,即可终生按月领取养老金了。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制度建立时,城乡居民已经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办理手续后,可以免费享受基础性养老金。当时已经超过45岁的,能够坚持连续缴费,到60岁时,也是可以领取养老金的,不受缴费需要满足15年的约束。当时,未满45岁的,必须缴费满15年,到60岁时,才能享受养老金。
二、第二阶段:从养老保险缴费制度建立一段时间后到现阶段
1、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各地养老保险缴费制度建立一段时间后,政策逐步收紧,现在绝大部分地区,不要说70岁,只要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以前没有参保的,已经不允许个人补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了。以前有过正式单位,有视同缴费年限,或者参**,或者单位原因当年未给缴纳社保,需要补缴,总之缴费年限不够15年,或只有视同缴费年限,没有实际缴费年限的,允许补缴或延时继续缴费。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满15年的,可以领取养老金,但不绝对,具体以地方政策为准。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目前大部分地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补缴政策也在逐年收紧,但仍有不少地区目前还允许超过60岁,也就是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一次性补缴,交够15年的,可以办理手续领取养老金。且补且珍惜吧。
三、第三阶段:未来前瞻
无论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还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缴限制越来越严格,而且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比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严格。将来的大趋势应该是一旦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话,一律不允许补缴。具体实施时间各地决策层有自己的安排,节奏可能不同,不会一刀切。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停止补缴的时间应该会更早一些。
四、如果70岁还允许补缴,是否真的有必要补缴?
1、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我认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补缴的必要性不大,不建议补。因为现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已经比较高了,真的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在很多地区即使按最低标准补缴15年的话,一般没有十几万也下不来,大概需要7-8年,也就是78岁左右,才能收回本钱。长命百岁还好,不然风险比较大,不见的划算。所以我的建议是没有必要补了。不如拿着这些补缴钱,过好今后的日子。除非你的身体很好,能活个80~90岁。可人有旦夕祸福,谁能说得准呢?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即使70岁,任然有必要补,因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低,而且可以自己选。很多地区最少可以每年交100-200元,补缴15年,才1500-3000元。投入很小,就可以享受养老金。虽然养老金标准不高,但总算有一份保障,有就比没有强。而且最重要的是除了个人账户的钱,可以享受**资金拨付的基础性养老金,还有阶段性上涨。城乡居民养老金=基础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39)。算起来1-2年本钱就回来了,后面都是赚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很有必要补,很值得补,不必犹豫。尤其适合高龄人员中的穷苦人,身体不好的人,以及当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没有机会补缴的人。
友情建议:
70岁的人,就不用考虑补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了,建议在当地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补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允许就放弃养老保险,拿着老本,做点银行出售的保本理财产品,要留出日常生活费用,过好今后的日子。另外建议所有没有城镇职工医保的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按年缴费100-200元,或200-300元(各地标准不同),就可以拥有本年度的医保报销保障,虽然报销比例不如职工医保,但至少也能报销一半,能减轻不少医疗费用的负担。对上了岁数的人意义更加重大。
我是“水流云在草青青”,认真诚恳的退休顾问,欢迎大家关注我,查看更多关于社保及退休的文章。愿天下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拓展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120498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