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机关事业单位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

前沿拓展: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

1、过去的过渡性养老金平均缴费工资x享受比例。
其中,月平均缴费工资是指平均缴费指数乘以退休
时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享受比例为
1)19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不超过25年者,其享受比例为19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x1.2%2)19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超过25年者,其享受比例为30%+(19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25)x1%。
2、养老保险并轨后的过渡性养老金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x本人视同缴费指数x视同缴
费年限x过渡系数(1.2%)
《中华****社会保险法》第十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退休后,大家都知道我们领取的待遇叫做基本养老金。可是,很多人并不熟悉基本养老金,实际上是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的。

过渡性养老金的由来

2005年国家《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同时国家还规定,国发1997年26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的退休人员,再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机关事业单位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

过渡性养老金要按照待遇水平合理衔接、新老政策平稳过渡的原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确定。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方法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全国多数省市都是跟社平工资相挂钩的。比如山东省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是这样:过渡性养老金等于退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1.3%×平均缴费指数。1.3%一般被称为过渡性系数。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机关事业单位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

北京市和天津市的过渡系数是1.0%,黑龙江省和上海市的过渡系数是1.2%,四川省和山西省的过渡系数是1.3%,云南省和浙江省的过渡系数是1.4%。似乎没见到1.1%的,呵呵。

我们现在社保缴费产生的养老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没有实施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以前,一般叫做统账结合以前,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怎么办?最初的时候上海市采用的是虚账实记,设计了一个虚拟账户。后来,2017年上海市又采取了跟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的办法。

江苏省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是:(1995年全省和参保人员所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平均数×参保人员缴费工资指数×1995年底前的缴费年限×12%+1996年以后的利息)÷120。所以,各省市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机关事业单位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

过渡性养老金,跟本人后期的实际缴费指数相挂钩,因此如果本人后来缴费档次提高,养老金会更高一些。

有过渡性养老金怎样缴社保更划算?

如果我们全部按照100%的社会平均工资缴费,按照山东省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每一年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年限都会增加1.3%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实际上如果按照100%社平缴费基数缴费,社会平均工资不变的话,60岁退休一年只可以领取0.69%的社平工资。照此计算,一年过渡性养老金至少相当于188%的社平缴费基数缴费产生的个人账户养老金。

最早参加养老保险或者有视同缴费年限的的基本上是国有集体企业的职工。随着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实际上一些国有企业都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作为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后,维持养老金待遇水平的一种补充。企业年金的最高缴费合计比例可高达12%,相当于个人账户养老金8%的1.5倍。这一原因实际上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上也得以体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实际上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四部分的。过渡性养老金实际上相当于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两部分的一种补偿。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机关事业单位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

所以,国家制定过渡性养老金的缘由是十分复杂的。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拓展知识: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

计算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一)计算每月缴费指数:取员工参加工作起至退休时的每月缴费工资,除以当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计算平均缴费指数:将员工自参加工作起至退休时缴费年限的每月缴费指数相加,除以其缴费年限的月数,得出平均缴费指数。

(三)计算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将平均缴费指数乘以退休时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得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扩展资料

产生原因:

199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下称6号文),这个文件规定了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重要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个人累计缴费满15年,或工龄满10年,可按月领取养老金。

所领取的养老金来自于个人缴费的积累,即个人账户中累积的储存额,除以预期寿命,就是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但是,由于在此之前,没有实行职工个人缴纳个人养老保险费的规定,一些职工缴费不久后就要离退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过渡性养老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标准为: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享受比例。 

享受比例按下列办法确定:  

1、1992年7月31日前缴费年限未超过25年的,其享受比例为1992年7月31日前缴费年限×1.2%; 

2、1992年7月31日前缴费年限超过25年的,其享受比例为30%+(1992年7月31日前缴费年限-25)×1%。

延展阅读:

过度性养老金是指计算 “中人”建立个人帐户之前的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是统一制度后“中人”基本养老金的一个组成部分。功能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我认为我们山东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有问题,后期交的高过渡性养老金就高,后期交的少过渡性养老金就少,造成了有人工资很高,改革期间下岗职工做出了很大牺牲,下岗后工资很低。同样是国企职工,视同缴费年限应该统一基数一样才公平(就是统一指数100%),因为那时的工资是国家规定的,和后期缴费指数无关,同样的工龄养老金炫出很大,很不公平。过渡性养老金=社平工资X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基数X视同缴费年限X1.3%~,指数化平均工资和自己(和后期)交的养老保险档次有关,这就造成过渡性养老金有三六九等之分是不应该的,高的很高低的很低,同样视同缴费年限为15年为例,假设退休时社平工资6000,算出过渡性养老金为6000(X缴费基数60%)X15X0.013=702元。缴费基数100%,200%和300%的分别是1170元2340元和3522元。同样15工龄,差距大不大。因为那时工资国家规定不应出现基数差才对,人为造成差距太不合理了,(以后会随着社平工资的提高,会高的离谱,也就造成了现在退休金有拿6000和2000多的根本原因)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118496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