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离婚(厦门离婚在哪里办离婚证)
前沿拓展:
不得了!不得了!
家庭矛盾大爆发了!
这些发生在外地的“大**”
起因竟然都是
二孩到底跟谁姓?
这个难题
说不定你家也会遇到!
晚报君做了个调查
数百名二孩家长或打算生二孩的市民参与了调查。受访者中,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占32%,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占18%,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的占50%。
大部分人觉得 跟谁姓无所谓
受访者中,认为二孩随父姓是传统的占44%,认为跟谁姓都无所谓的占52%,还有4%受访者认为,二孩应该随母亲姓以尊重女方的价值。
为啥觉得该跟妈妈姓?
表示希望二孩随母姓者中,出于女方要求的占38%,出于长辈要求的占28%,另有34%受访者是出于其他原因。
实际上大部分二孩还是跟爸爸姓
受访的二孩家庭中
二孩跟爸爸姓的占77%
跟妈妈姓的占23%
为啥要跟爸爸姓呢?
为了尊重传统而让二孩随父姓的占71%,出于长辈要求而让二孩随父姓的占18%,其余11%受访者担心不同的姓会影响孩子对家庭的认同感。
那么厦门有木有发生过
像外地那样“**”的事呢?
夫妻因为这个闹僵的,有!
小晴的父亲和她丈夫阿通在婚前有个约定:以后一定要生两个小孩,不管是男是女,第一个跟母亲姓,第二个跟父亲姓。大女儿出生后,孩子随小晴姓。
去年,小晴二胎生了一个男孩。看见这个男孩,小晴的父亲对当初的约定有了动摇,阿通也很生气。为了此事,小晴还在坐月子时就和阿通争吵了好几次,两人一度闹得很僵。后来,小晴母亲不断地做丈夫和女婿的工作。最后,双方各让一步:二宝还是跟阿通姓,不过名字里加上了小晴的姓,这场风波才平息下来。
弄得小孩一年没取名的,也有!
阿军和妻子第一胎生了个男孩,自然跟着阿军姓。前年,符合政策的他们生下了第二胎,也是个男孩。这时,妻子的父母提出,老二要跟妈妈姓,阿军并没有意见。然而,阿军的父母却跳出来坚决反对。
阿军夫妇原本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起初都在做各自父母的工作,可到后来,他们也出现矛盾,甚至闹起了离婚。最可怜的还是孩子,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二宝都没有名字,也不能上户口。最终,为了孩子能顺利上户口,爷爷奶奶妥协了,二孩跟女方姓。
当然也要来看些正能量的
公公主动提出二孩跟妈妈姓
王女士有两个孩子,大儿子今年4岁,二女儿1岁。儿子跟爸爸姓郑,女儿跟妈妈姓王。在她还在坐月子时,公公便主动提出“二孩”可以跟她姓。
跟爸爸姓 民族成分随妈妈
陈女士去年底生下二宝,最近刚出月子。她和丈夫都不是独生子女,两个孩子都是跟爸爸姓。陈女士来自湘西凤凰,是土家族。“二宝的民族成分要随我,不然我心里不平衡。”
梁女士家的大儿子刚满6岁,二女儿1岁多,两个孩子虽然都跟爸爸姓,但儿子的民族成分是壮族,随她;女儿是汉族,随爸爸。一方面是因为少数民族可以享受一些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报“壮族”也是希望他能“壮”一些。
对于这事儿
专家和吃瓜群众怎么看呢?
厦门文史专家彭一万
孩子随父姓是过去封建男权思想的体现,以前一般只有男方“入赘”才会随母姓。在当今社会,男女平等早已成为共识,姓氏自由度也很高,二孩跟谁姓不应该成为问题。但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传统观念、文化程度等的局限性,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孩子必须随父姓。母亲怀胎十月很辛苦,对家庭的付出也不比父亲少,因此二孩跟妈妈姓也是很自然的选择,不应引起不必要的**。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更重要的应当是人品道德以及家风、家教、家训,而不是姓氏问题。
厦大社会学副教授朱冬亮
二孩跟谁姓本身是个有争议的话题。从法律上来说,二孩跟父母双方姓都是没问题的。但从现实需求来看,情况则比较复杂。古代随母姓一般是“入赘”,与男方尊严相关,现在这种观念在一些农村地区也普遍存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较多,女方虽然可能不愿明说,但也有传宗接代的需求。我认为,孩子还是遵循传统随父姓会好一些。孩子姓氏不同,对于第一代可能影响不大,但到第二代、第三代该跟谁姓,却可能带来家庭认同方面的问题。
市民陈先生
姓氏问题牵涉到太多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这些都是大人应该解决的,不应当让小孩去承担。因此,在打算要孩子前,夫妻双方就应当商量好。不管跟谁姓,孩子的生命一半是妈妈给的,一半是爸爸给的,两者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
这个问题你咋看?
欢迎“写留言”给晚报君~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苏奇 江雨丰 通讯员:陈惠婷 编辑:罗小州 值班主任:蔡萍萍
拓展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102486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