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哪些城市和深圳一同
前沿拓展:
1980年哪些城市和深圳一同
1980年,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有7个。分别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霍尔果斯、喀什。
经济特区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1979年7月,****、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2年**加快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模式移到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等国家级新区新的特区扩大改革等发展起来,成为**新一轮改革重要标志。
2010年5月,**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霍尔果斯、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廖虹雷
禹国刚
樊建平
钟立钊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纳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轩慧、王纳
深圳,这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城市,这是一个满怀梦想的城市。
1980年,深圳有30万人口、GDP2.7亿元,2019年,深圳的常住人口1400万,实际管控人口2500万,GDP超过2.6万亿元。特区40年,这片土地上人口增长了83倍,GDP增长了将近1万倍。
一个满怀梦想的城市,背后是一群满怀梦想的人,一个充满传奇的城市,更是充满了传奇的故事。今天,我们讲述四个年代四个深圳人的故事。他们有的年逾古稀,有的风华正茂,但他们同样在为这个城市燃烧自己,用科技赋能深圳城市未来,用人文关怀充实深圳精神内核。
他们的故事各有精彩,正是无数的这种精彩,构成了深圳特区40年的传奇画卷。
廖虹雷
退休后踏遍300古村呼吁保护最老的深圳
说到对深圳掌故的熟悉程度,没几个人能比得上廖虹雷老师。前不久他在福田区图书馆开讲关于深圳地名的掌故,妙趣横生的讲述,让馆内一席难求。廖虹雷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1946年生于深圳宝安,一直从事文化工作。1980年,廖虹雷被调往罗湖区工作,不久后任罗湖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后来入职深圳市台办,一直工作到2006年退休。最早的一批深圳拓荒牛,廖老师当之无愧。
退休后的廖虹雷开始了挖掘和记录深圳民间文化的工作,“广府话、客家话、潮州话我都会听会说,对研究本土文化有优势。”廖虹雷平时相机不离身,本子不离手,只要听到深圳独特的人和事,他都会认真记录,并坐公交车去实地考察。
如今,到了古稀之年,很多人都选择含饴弄孙,但廖虹雷老师却在十多年时间里走访了深圳本地的近300条古村,收集整理深圳本地民俗文化,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来呼吁社会重视保护深圳古村落,以及这背后代表的本土民俗文化传统。
面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廖虹雷痛心地说:“20年来深圳有1000个古村消失了,这些都是有两三百年历史的古村落。”深圳古村落亟待保护。他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深圳人,我可能无力留下古村旧宅,但可以坚守深圳民俗一块领地,研究、整理,甚至通过举办一些大活动,把这些民俗留下来,把这些典故传播开去,告诉子孙后代我们的先民是如何生活的。”
禹国刚
用历史功勋回应了当年的质疑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率先开始集中交易,标志着新**从此有了资本市场,并且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禹国刚老先生无疑是那段辉煌历史中最重要的标志性人物。
2018年12月18日,在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禹国刚以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者、深交所主要筹建者的身份荣获了“改革先锋”的称号。面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的专访,禹国刚说,他人生最感到自豪的地方,是碰到了**改革开放,能够在时代给予的机遇中,为深交所的创建和发展贡献力量。“所有的工作都是大家的功劳和成绩,我不过是其中的一员,做了我该做的事,尽了我该尽的力。”他如是说。
禹老家中的白墙,挂着大小不一的相框,当记者仔细读来,俨然就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再一跃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知名的证券交易所的一段历史。
当年的深交所在禹国刚的主持下,主动迎接科技的挑战,把前沿科技跟金融紧密结合,为深交所今天的技术领先同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金融市场又迎来新一轮的技术挑战,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交易所都在探索如何把区块链技术跟证券交易结合起来。对此,禹老认为,我们今天绝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发扬当年敢闯敢试,敢于为改革开放大胆开拓创新的精神,主动迎接新科技的挑战,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禹国刚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继续发扬‘拓荒牛精神’,在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示范引领作用。”
樊建平
抱着10万元南下最终建成深圳先进院
8月12日,由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建设的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大市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总概算获得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总投资超过16亿元,由深圳市**全额投资建设。15年前,樊建平带着借来的10万元现金,南下深圳建起了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先进院)。15年后的今天,先进院已经成为这个城市里最具代表性的新型科研机构之一。
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时,院长樊建平回顾了当时创设先进院的历程。“哈佛大学之为哈佛大学,清华大学之为清华大学,靠的不光是建筑与设备,不光是名字与历史,靠的是人,有人才能创造历史。不管如何,都是在说明人才的重要、人才的难求与难得。”樊建平说,一流的人才、二流的设备,干出的还是一流的成果;一流的设备、二流的人才,干出的成果只能是二流的。
15年来,深圳先进院坚持每年到世界各地招揽人才,在**发生以前,每年樊建平都要出国两三趟,了解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动态,同时把聚集在科技前沿的人才招揽回来。樊建平表示,深圳先进院就好比一个花园,人才就像种子,资金和管理加起来也不如种子的作用重要。深圳先进院要打造的是一片人才“森林”,找到“好种子”尤为重要。创新靠人才。先进院已连续三年获得深圳市“人才伯乐奖”,也是深圳市第一个两次获得深圳市科技奖最高荣誉“市长奖”的单位。截至2019年底,先进院的海外归来人才数超600名,博士后人数达552人。
作为新型科研机构,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从最初的5人团队发展到今天3000余人规模,从早期以集成技术为主,到今天布局人工智能、脑科学、合成生物学、材料学等前沿科学领域,截至今年7月底,合作孵化企业近千家,专利申请总量达9152件,累计输出人才1.3万。
钟立钊
坚持做有温度的企业 为公益慈善效力
6月30日是“广东扶贫济困日”,广东省永道生态集团捐赠8888万元。值得一提的是,抗击**肺炎**期间,永道生态环保分公司捐赠防疫物资一批,**承担1亿多元的医疗废物处理费用。这家企业的创始人钟立钊是一位36岁的年轻人,2014年他把永道深圳总部落户福田区。
钟立钊是一名退伍军人,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从摆地摊卖服装白手起家,到主营农业、环保、教育的集团公司,他荣耀过、失败过,痛定思痛重整行装再出发,那份源自橄榄绿的家国情怀始终如一,他披荆斩棘,风雨过后阳光灿烂。如今他坚持每年拿出5%的利润扶贫济困,帮扶困难群体与特殊群体。截至今年,其社会公益事业捐赠达2.8亿元,产业扶贫及消费扶贫逾4.5亿元。
钟立钊出生于汕尾海丰偏远农村。2007年,他揣着1万多元的退伍费和几个月的工资开始摆地摊创业,凭借敏锐的判断和努力,他4年内先后开了72家百货商场,年交易额达到200多亿元。但后来因为拓展过快等原因遭遇了资金链的断裂,不得不卖掉了50多家百货店,事业遭重创。
痛定思痛,他创办了广东永道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000多万元收购农地,种植蔬菜,养殖猪牛鱼虾,用现代企业方式来经营农业。广东永道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菜篮子基地”,其供应广东菜篮子市场占比达22%。
2014年,永道深圳总部落户福田区,他开始涉足危险废物、建筑废物、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再生利用,目前永道集团在浙江、东莞、深汕合作区、广东汕尾分别设立了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资源利用、危险废物处理科技公司,占地面积分别超30万平方米和10万平方米,并涉足新能源充电桩设备生产等。
最为难得的是,钟立钊始终坚持“做有温度的企业”。今年抗击**肺炎**中,短短两个月,永道集团捐款捐物累计1320万元,并承担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处理费用1亿多元。
2019年,永道集团推出“拥军快乐行”计划,包括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优待军人家属、支持征兵工作、关爱现役与退役军人等。今年5月,永道集团捐赠2000万元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金”正式获批成立,目前已有19个退役军人创业团队获得该基金支持。“我想说,当兵的经历是宝贵而有价值的。我希望永道集团能成为退役军人融入社会的第一个家,行正道、回馈社会,开启人生新旅程的驿站。”钟立钊说。
拓展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026483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