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海湿地公园(七里海湿地公园图片)
前沿拓展:
来源: 今晚报
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号观点。
5月的七里海,草木葱茏,百鸟争鸣,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银鱼紫蟹芦苇草,候鸟迁徙的休息站,京津绿肺,天然氧吧,这是七里海留给人们的印象。七里海湿地声名鹊起,更多是因为这里曾被打造成湿地公园供人游玩。但您或许不知道,这片古潟湖湿地,是全世界著名的具有古海岸性质的湿地之一,是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天津市“南北生态”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
长久以来,受历史遗留、生产生活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七里海湿地功能退化了;旅游开发和水产养殖曾使这片“京津绿肺”黯然失色。
拯救七里海已是迫在眉睫。
近年来,天津市宁河区将保护生态环境、修复七里海湿地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是宁河区最重要的工作,没有之一。宁河人用一项项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鸟瞰七里海湿地。摄影:刘乃文
1
七里海有着鲜活的海陆变迁史,古人称之为巨泽七里海。临海湖泊、水深泽阔等文字记载从古籍之中均可找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思路活跃的人们看中了七里海的商业价值,鱼塘蟹塘、地上建筑物相继建起,分割经营的状况出现了。
兴家坨村位于七里海湿地保护区内,村民5400多人,是宁河区俵口镇的人口大村。原村支部**马树发告诉今晚报记者:“过去我们村在兴坨水库搞大户养殖,核心区内4000多亩的水面成为全村鱼类养殖的基地。湿地核心区的土地长期实行大承包,农户承包水面进行水产养殖,环保意识比较淡薄,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影响。”
像兴家坨村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到了2012年,随着七里海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完工,七里海湿地公园对外营业,每天数以万计的游客纷至沓来,人比鸟多的场景,如今看来有些讽刺。
一边是渔民圈地养鱼养蟹,饵料投放加速着七里海水质恶化;一边是大批游客涌入,鸟类难觅安静栖息之地;加上自然原因,湿地水源匮乏严重,“湿地不湿”的状况日益加剧,长此下去,七里海变成“罗布泊”也非危言耸听。
****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用湿地退化、野生动植物减少换来一时经济效益提升,在算过这笔得与失的“生态账”后,天津**、市**决定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下大力度进行七里海湿地修复。引水调蓄、苇海修复、鸟类保护、生态**等一系列工程,就是要最大限度消除人类曾经留下的痕迹,还湿地原生态。
陈力是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组**、主任,今晚报记者跟随他乘坐电动汽车深入七里海腹地查看,他一处处指给今晚报记者看,并向今晚报记者细致介绍——
过去兴家坨村的鱼塘就在这里,现在全部拆除了,堤埝拆除、地形修复工程已经完工,为鸟类营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这边对淤积严重的苇田沟渠进行清淤疏浚,部分地块进行了芦苇补种,核心区内生态补水已基本到位,现在整个七里海水系贯通,湿地核心区引水蓄水问题彻底解决。
为了最大限度避免人为干扰,34条通往湿地核心区的道路全部阻断,全长49公里的封闭式环海防护栏已经建成,并在围栏沿线安装摄像头,成立巡护队24小时巡查值守,采取全封闭式管理,杜绝破坏湿地、捕杀鸟类等行为发生。
实施修复工程的几位工作人员告诉今晚报记者,他们即将从核心区内陆续撤离。可以说七里海核心区已真正成为无人为干扰的一片净土,天然湿地的原生态面貌开始显现,古朴自然之美又回来了。
2
24小时不间断巡查值守,巡护队员总是悄无声息地来,悄无声息地去,保护鸟类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对它们的干扰。每一次巡护都是在发现问题,查找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今晚报记者跟随巡护队展开了例行巡护。
巡护队副支队长韩克武告诉记者,他切身感受到修复工作开展后,七里海的生态环境大为改观:“这里安静了,除了鸟鸣啾啾,基本上听不到其他声响,水质也在逐步改善,最重要的是鸟多了,不仅数量多了,种类也多了。”监测数据表明:鸟儿从每年的二三十万只,到现在的五十余万只,从182种到235种,而且震旦鸦雀、文须雀等全球性濒危鸟类重返七里海。
更为打动人心的是,从2017年至2019年,短短两年时间,通过一系列的保护和修复,湿地反哺人类的作用日益显现。“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你对它好,它一定会回报给你。湿地的自我修复功能也在加速,生物多样性愈加明显,这里每天都在向京津冀地区释放出大量的负氧离子。”巡护队员于家根望着远处浩浩荡荡的苇海介绍说。
苍鹭忽闪着翅膀在海天一线翱翔,中华雉随处可见,野鸭、黑翅长脚鹬在宽阔的水面上悠闲地徘徊捕食。“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景出现在眼前,我们知道方向是完全正确的。”陈力坚定地认为。
对于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改变,陈力有他的思考,他认为:过去,将湿地打造成公园,的确带来了经济效益,但“重经济、轻生态”是目光短浅的表现,是狭隘的。当今天我们认真解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深刻价值时会发现,经济效益绝不是简单地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更不是贪图眼前的利益而债留子孙。
“****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就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绝不能‘玉为石用’,更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陈力说。
今晚报记者了解到,依照《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17-2025)》中所列,宁河区对七里海的生态修复还在进行中。44.8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已经初现成效,42.27平方公里的缓冲区也在加紧运作,着眼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因素干扰湿地生态,宁河区计划逐步将七里海湿地保护区缓冲区内的5个村落,2.5万村民实施生态**,预计2020年底前将完成整体搬迁,并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实施缓冲区内土地坑塘的生态修复,扩展湿地范围。
草更绿,水更清,鸟更多,环境更美好。宁河区正在积极把“生态欠账”补齐,力争将七里海这张名片打造成天津市乃至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亮点。
芦荡茫茫、碧波荡漾、百鸟云集、野趣横生,大绿、大水、大美,七里海展现出了自己的磅礴气势,这片原生态的“绿色肺叶”,终将成为天津市“南北生态”发展战略中璀璨的一颗绿宝石。
回想起几年前,喧嚣下的七里海曾用湿地的退化这一危险的信号向人类发出警示,收到警讯的人们必须有所行动。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后,七里海感知到了人类的善意,它也在不断释放出“绿色效益”。
对于修复好七里海湿地,为子孙后代守护好这片“京津绿肺”,湿地周边群众没有犹豫。老百姓从过去的“盼温饱”到今天的“盼环保”,从过去的“求生存”到今天的“求生态”,百姓们从参与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管理中获益,真正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意义。
拓展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015479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