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应纳税所得额(居民个人应纳税所得额)

前沿拓展: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扣除的费用是三险一金,具体是基本的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以及住房公积金。如果是生育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的话是由单位承担的,所以个人是不需要缴纳的。
一、 关于个人所得税的申报
相信有不少人都会交税,因为交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那么个人所得税申报也是比较简单的,可以采取数据电文邮寄等方式来进行申报。也可以直接到主管的税务机关申报,或者是采取符合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使用方式来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时也可以申请专项的附加扣除,扣除后会减少纳税人的税费,支出但前提必须是纳税人,在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以及大病医疗这方面有相关的支出。所以说缴纳个人所得税是非常重要的,他在关键的时候也可以作为收入证明的佐证,那么以后想贷款的话也是比较方便的。
二、 个人所得税退税的申报**作流程
个人所得税退税的申报**作流程也是比较简单的,首先可以直接安装一个个人所得税的APP,然后需要注册登录,再注册的时候是要填写个人信息的,那么个人信息是不能填错的,否则就会注册失败。注册成功之后可以进入到主页面。点击综合所得年度汇算,就可以进入到申报的界面,选择使用已申报的数据,填写会阅读标准的申报须知,然后点击我已阅读并知晓。在确认基本信息选择申报的汇缴地,然后生成和确认申报表的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收入项目都是有对应的内容的,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查看核实。
综上所述,个人所得税缴纳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在关键的时候作为收入的佐证,而且还可以防止隐匿个人收入。


2019年最新个人所得税不含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表换算

个人所得税中,由任职、受雇单位负担纳税人的个人所得税现象比较常见。现在公布的个人所得税政策中,暂时尚未直接给出不含税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表,由于问到的人比较多,今天我们一起来计算推倒一下。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居民个人应纳税所得额)

1.综合所得税率表。

适用范围:

(1)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时。(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使用的预扣率表与此类似)

(2)股权激励单独计算个人所得税时。

(3)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按年领取或因出境或个人**亡而一次性领取时。

(4)解除劳动关系超过3倍数额的部分计算个人所得税时。

(5)提前退休单独计算个人所得税时。

推导过程:

(1)计算出各个级距内应纳税所得额上限对应的个人所得税金额。

(2)用各个级距内应纳税所得额的上限减去累计个人所得税金额即可计算出不含税应纳税所得额的上限金额(最后一个级距为下限金额)。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居民个人应纳税所得额)

推倒后的税率表:

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居民个人应纳税所得额)

【提示】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按月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使用时需将上表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替换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将上表的”全年不含税应纳税所得额”替换为”累计不含税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2. 换算后的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适用范围:

(1)非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计算纳税时。

(2)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选择单独纳税时。

(3)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按月领取或按季领取以及因出境或个人**亡之外的其他原因一次性领取时。

(4)低价售房单独计算个人所得税时。

推导过程:

(1)计算出各个级距内应纳税所得额上限对应的个人所得税金额。

(2)用各个级距内应纳税所得额的上限减去累计个人所得税金额即可计算出不含税应纳税所得额的上限金额(最后一个级距为下限金额)。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居民个人应纳税所得额)

推倒后的税率表:

换算后的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居民个人应纳税所得额)

3. 经营所得税率表。适用范围:

(1)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的个人合伙人来源于境内注册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生产、经营的所得。

(2)个人依法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活动取得的所得。

(3)个人对企业、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

(4)个人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

推导过程:

(1)计算出各个级距内应纳税所得额上限对应的个人所得税金额。

(2)用各个级距内应纳税所得额的上限减去累计个人所得税金额即可计算出不含税应纳税所得额的上限金额(最后一个级距为下限金额)。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居民个人应纳税所得额)

推倒后的税率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居民个人应纳税所得额)

4.劳务报酬所得预扣率表。

适用范围:居民个人取得各类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时。例如:常见的**收入、**董事费等。

推导过程:

由于居民个人仍然采用原来20%至40%的超额累进预扣率,所以仍然可以使用原政策中的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适用的税率表作为预扣率表。

推倒后的税率表:

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居民个人应纳税所得额)

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居民个人应纳税所得额)

和上面三类税率表不同的是,劳务报酬所得并非按不含税劳务报酬所得给出预扣率表,而是按不含税收入额给出预扣率表。实际计算税款时,要先用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额计算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后再进行计算。

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

(1)不含税收入额不超过3360元的:

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预缴不含税收入额-800)÷(1-预扣率)

(2)不含税收入额超过3360元的:

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1-预扣率×(1-20%)]

或 =[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当级换算系数

下面通过两个常见的例题,看看不含税收入的具体计算方法:

【案例1】2019年3月,甲公司高管李某从**境内取得税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36000元,甲公司代付全部的个人所得税税款。全年一次性奖金选择单独计税。李某2019年3月年终奖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12=36000÷12=3000(元),查找不含税税率表,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10元。

应纳税所得额=(36000-210)÷(1-10%)=39766.67(元)

39766.67÷12=3313.89(元),查找含税税率表,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10元。

王某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缴纳个人所得税=39766.67×10%-210=3766.67(元)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居民个人应纳税所得额)

【案例2】王某为某建筑公司提供大厦图纸设计,工作结束后,建筑公司在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后,向王某支付了税后报酬68000元。针对该笔收入建筑公司应负担并预扣预缴王某的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速算扣除数)×(1-20%)]÷[1-预扣率×(1-20%)]=[(68000-7000)×(1-20%)]÷[1-40%×(1-20%)]=71764.71(元) 应预扣预缴税额=71764.71×40%-7000=21705.88(元)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居民个人应纳税所得额)

张敏老师。从事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等教学辅导工作多年。统筹负责税法学科教学产品设计及教学工作实施,十余年来致力于税法科目的研究。中华会计网校税法类辅导专家。

拓展知识: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中应纳税所得额指的是所有与工资收入相关的补助等费用减去社保费用和专项附加扣除等费用,如所述是按照工资额加上奖金来计算,即10000元。在不考虑社保和专项附加扣除等情况下,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为(10000-5000)*0.1-210=290元。

根据《中华****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

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额(会计利润)往往不一致。当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有关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当依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 。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中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 应该缴纳税款的所得额, 就是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也就是计算的依据。 2000元是工资这块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就是说2000以上的 要全额征税 2000以下的 就不征税, 比如 2001元 就要以2001元作为计算依据 征收个税, 2000元 就不用征税,因为没有超过起征点。

这个应纳税所得额指的是一般的工资加奖金,但是有一部分补贴是不算进去的,比如说住房公积金,独生子女补贴等。

按照你说的这种半年工作半年待工的话是不可以分摊的。

以上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法中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个人应该缴纳税款的所得额, 就是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也就是计算的依据。一般包括个人工作所获得工资、福利等所有的收入,除去免税的所得,如个人住房公积金等。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080946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