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 税率

前沿拓展:

个税 税率

2020个税税率表:1、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2、工资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的,包括8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3、工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4、工资范围在17000-30000元之间的,包括3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5、工资范围在30000-40000元之间的,包括4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5%;6、工资范围在40000-60000元之间的,包括6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0%;7、工资范围在60000-85000元之间的,包括8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5%;8、工资范围在85000元以上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45%。

法律依据:《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个人所得税的年度汇缴清算工作,已经从2022年3月1日拉开序幕了。虎虎在这里要恭喜可以退税的人,也要恭喜需要补税的人。毕竟退税当然是好事,但是补税也可以证明你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大部分人。

对于个税汇算清缴工作,虽然我们只需要在个税APP上面根据提示动动手指即可,但是个税的计算过程我们还是需要了解的。毕竟,我们也需要自己计算一下,系统有没有计算错误。

个税 税率

个税速算扣除数是什么?

个税速算扣除数是指我们计算个税税款时,使用快捷计算方法时需要扣除的数额。

具体来说,在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款时,计税依据乘以最高税率得到的结果和真实数值之间的差额。每一级这个差额都是一个常数。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规律,把这个常数计算提前计算出来。

个税 税率

这样根据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计算出来的常数,就是我们使用的个税速算扣除数,

比方说,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时,使用的就是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对于的税率是3%、10%、20%、25%、30%、35%和45%,而相应的速算扣除数就是0、2520、16920、31920、52920、85920和181920。

具体税率表如下:

个税 税率

这样当我们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后,就可以根据税率表直接计算需要缴纳的个税了。

举例说明:

虎虎在2022年前两个月的应纳税所得税额是37600。根据综合税率表可知,适用的税率是10%,速算扣除数是2520。

预扣预缴时,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所以,虎虎需要缴纳的个税=37600*10%-2520=1240。

通过上面的计算过程,我们也能发现速算扣除数确实很好用。如果不使用速算扣除数,就需要把实际的应纳税所得额分配到相应税率进行分开计算。

个税 税率

我们还是使用上面例子中的数值,按照常规算法计算一下。

由于应纳税所得额是37600,所以需要分为两部分,即36000和1600。然后分别计算需要缴纳的个税,计算过程如下:

36000属于第一级,税率是3%,需要缴纳的个税=36000*3%=1080。

1600属于第二级,税率是10%,需要缴纳的个税=1600*10%=160。

合计需要缴纳的个税=1080+160=1240。

计算的结果虽然一样,但是不使用速算扣除数的情况,计算起来要复杂多。并且,应纳税所得额越大,涉及的税率越多计算起来越复杂。

个税 税率

个税的税率表有哪些?

其实个税的税率表不止一个。我们常用的就是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时,使用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当然,我们在个税年度汇缴清算时,使用的也是这个税率表。这个税率表,上文已经提到了。

除了这个税率表,还一个比较常用的就是月度税率表。这个税率表,主要就是应用于非居民个人获得工资、劳务报酬、稿酬以及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当然,这个税率表居民个人在年终奖单独计税时也会用到。具体税率表如下:

个税 税率

月度税率表,也是可以通过年度综合税率换算过来的。我们在具体使用时一定不能用错了。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事,劳务报酬和生产经营所得,也有属于自己特有的税率表。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虎说财税

拓展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0716452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