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计算器2020(个税计算器2020计算方法)

前沿拓展:

个税计算器2020

个税2021年新规计算器:填写收入总额,扣除部分五险一金,专项扣除部分即可进行计算。

次年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内容需于每年12月进行确认。纳税人未及时确认的,扣缴义务人于次年1月起暂停扣除,待纳税人确认后再行办理专项附加扣除。2021年度的专项附加扣除仍为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继续教育。

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6项。纳税人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分项填报,如果扣除项目无变化,也可选择快捷**作。若用户未及时确认,则系统于2021年1月起暂停该用户所享受的扣除,直至确认后重新享受专项附加扣除优惠。

扩展资料:

个税2021年新规介绍如下:

考虑到新税制实施已有一个完整的纳税周期,纳税人也有了执行新税制后的全年收入纳税数据,对该部分工作稳定且年收入低于6万元的群体,在享受原税改红利基础上,可对其税款预扣预缴方法进行优化。

2020年夫妻一方填写子女信息,2021 年变更为另一方填写。那么,2021 年夫妻一方需要先删除子女教育信息,再确认,另一方填写信息即可。2020年填写的租赁合同显示 “已失效”,需要重新修改租房信息,再确认。

参考资料来源:**网-新个税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对境外人士的优惠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个税预扣预缴出新规 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


累计预扣法难懂?新个税税率难记?为方便大家记忆学习,今天小编把新个税的一些知识点重新做了一次梳理!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2020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个税计算器2020(个税计算器2020计算方法)

2、新个税税率记忆总结

新个税税率难记?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税率?

的确新个税较之前是繁琐复杂了好多,今天把相关内容总结为一张明细表,遇到问题可以按图索骥。

2020最新个税税率表和​专项附加扣除!打印出来贴上随时查看

有关个税的税率和预扣率,建议可以从以下12个要点来学习理解:

1、个人所得税有税率和预扣率两种计算比率。

2、个人所得税税率有综合所得税率、经营所得税率、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以及20%比例税率四种。如下图

2020最新个税税率表和​专项附加扣除!打印出来贴上随时查看

个税计算器2020(个税计算器2020计算方法)

2020最新个税税率表和​专项附加扣除!打印出来贴上随时查看

3、个人所得税预扣率有预扣率表一和预扣率表二、以及20%的预扣率。如下图:

个税计算器2020(个税计算器2020计算方法)

2020最新个税税率表和​专项附加扣除!打印出来贴上随时查看

4、适用20%税率和适用20%预扣率、是完全不同的税目。

5、只有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才会使用预扣率,年终统一适用综合所得税率,多退少补。

6、预扣率表一和综合所得税率表的数字是一样的,它适用居民工资薪金的预扣预缴。预扣率表二和旧个人所得税法下的劳务报酬税率的数字是一样的,它适用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适用。20%的预扣率适用居民个人的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7、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佣金收入比较特殊,它虽然属于劳务报酬,但在预扣的时候适用的是工资薪金的预扣率表一

8、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主要适用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非居民个人这些所得不存在预扣预缴的问题。

9、单独计算的全年一次性资金,按月和按季领取、非特殊原因一次性领取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同样适用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

10、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超过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的部分;提前退休取得一次性补贴收入适用综合所得税率。

11、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个人合伙人、承包承租经营者个人以及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取得的经营所得,适用经营所得税率

12、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这几项所得统一适用20%的税率。不区分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不需要预扣税款,由扣缴义务人直接扣缴税款。

3、专项附加扣除总结记忆

除了税率,专项附加扣除也难倒了大批会计人,今天也用图片和最热门的6大问题帮大家总结记忆一下!

一、个税6大专项附加扣除记忆看这张图就够了

个税计算器2020(个税计算器2020计算方法)

2020最新个税税率表和​专项附加扣除!打印出来贴上随时查看

个税计算器2020(个税计算器2020计算方法)

二、专项附加扣除六大热点问题,帮助大家理解学习

1、住房贷款

父母为子女买房,房屋产权证明登记为子女,贷款合同的贷款人为父母,住房贷款利息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如何享受?

答:从实际看,房屋产权证明登记主体与贷款合同主体完全没有交叉的情况很少发生。如确有此类情况,按照《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规定,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可以扣除。本例中,父母所购房屋是为子女购买的,不符合上述规定,父母和子女均不可以享受住房贷款利息扣除。

2 、继续教育

如果纳税人在接受学历继续教育的同时取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或者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如何享受继续教育扣除?

答:根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纳税人接受学历继续教育,可以按照每月400元的标准扣除,全年共计4800元;在同年又取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或者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且符合扣除条件的,可按照36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因此对同时符合此类情形的纳税人,该年度可叠加享受两类扣除,当年其继续教育共计可扣除8400元(4800+3600)。

3、赡养老人

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离异后再婚的,如何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答: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离异后重新组建家庭,在新组建的两个家庭中,如果纳税人对其亲生父母的一方或者双方是唯一法定赡养人,则纳税人可以按照独生子女标准享受每月2000元的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在填写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时,纳税人需注明与被赡养人的关系。

4、子女教育

有多子女的父母,可以对不同的子女选择不同的扣除方式吗?

答:可以。有多子女的父母,可以对不同的子女选择不同的扣除方式,即对子女甲可以选择由一方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扣除,对子女乙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照每月500元的标准扣除。

5、大病医疗

在私立医院就诊是否可以享受大病医疗扣除?

答:对于纳入医疗保障结算系统的私立医院,只要纳税人看病的支出在医保系统可以体现和归集,则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支出,可以按照规定享受大病医疗扣除。

6、住房租金

我年度中间换租造成中间有重叠租赁月份的情况,如何填写相关信息?

答:纳税人年度中间月份更换租赁住房、存在租赁期有交叉情形的,纳税人在填写租赁日期时应当避免日期有交叉。

如果此前已经填报过住房租赁信息的,只能填写新增租赁信息,且必须晚于上次已填报的住房租赁期止所属月份。确需修改已填报信息的,需联系扣缴义务人在扣缴客户端修改。

在文章的最,把现行有效的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分享给大家!帮助大家记忆学习。

4、个人所得税减免税项目总结

截止2019年7月,根据总局的减免税代码表统计,现行有效的个人所得税减免项目有57项,将其分为了14类,分类如下:

第一类,与房屋相关的优惠,一共有8项。

第二类,与金融保险相关的优惠,一共有11项。

第三类,与农业相关的优惠,一共有2项。

第四类,与弱势群体相关的优惠,一共有3项。

第五类,与受灾人员相关的优惠,一共有2项。

第六类,与**相关的优惠,一共有3项。

第七类,与普通工薪相关的优惠,一共有2项。

第八类,与特定职业相关的优惠,一共有2项,分别是远洋运输人员和外交人员。又一次看到了外交人员,不总结还没注意到外交人员优惠这么多。

第九类,与外籍个人相关的优惠,一共有7项。

第十类,与专家人才相关的优惠,一共有5项。

第十一类,与中奖相关的优惠,一共有3项。

第十二类,与鼓励行为相关的优惠,一共有2项,分别是见义勇为奖金和举报违法**奖金免税。

第十三类,与地区相关的优惠,一共有2项。

第十四类,与税收协定相关的优惠,一共有5项。

上述优惠具体的政策文号如下:

2020最新个税税率表和​专项附加扣除!打印出来贴上随时查看

个税计算器2020(个税计算器2020计算方法) 个税计算器2020(个税计算器2020计算方法)

2020最新个税税率表和​专项附加扣除!打印出来贴上随时查看

个税计算器2020(个税计算器2020计算方法)

2020最新个税税率表和​专项附加扣除!打印出来贴上随时查看

个税计算器2020(个税计算器2020计算方法)

2020最新个税税率表和​专项附加扣除!打印出来贴上随时查看

2020最新个税税率表和​专项附加扣除!打印出来贴上随时查看

个税计算器2020(个税计算器2020计算方法)

2020最新个税税率表和​专项附加扣除!打印出来贴上随时查看

个税计算器2020(个税计算器2020计算方法) 个税计算器2020(个税计算器2020计算方法) 个税计算器2020(个税计算器2020计算方法) 个税计算器2020(个税计算器2020计算方法)

本文来源:税台、晶晶亮的税月、小颖言税

图文编辑:数联财税

拓展知识:

个税计算器2020

百度App搜索【个税计算】,在查询页中的“个税计算器”中输入你的城市、税前月薪、五险一金的实缴基数、专项附加,点击查询即可查到税后收入及个税预扣预缴计算公式等信息。

1.输入个人计算,点击搜索。

2.输入所需信息,点击开始计算。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071645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