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啥意思
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是指个人将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的“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4项,合并后按年计算全年最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再减除纳税年度已预缴的税款后,计算应退或者应补税额,向税务机关办理申报并进行税款结算。
通俗地讲,个税汇算清缴也称之为年度汇算,分两步:
第一步是合并个人“综合所得”全年收入。
第二步是按年计算税款,多退少补。新个税法实施后单位每月代扣的个税只是预缴,有可能多缴,也有可能少缴,一年后算总账再多退少补,所以多缴税的人群这时候突然有了一笔意外之财,少缴税的人群就要补税。
个税年度汇算清缴,是指对上年度所得税进行清算。然后按照税务政策的要求与规定,把应调整而产生的变化进行处理。
一般来说,纳税人取得合法所得就需要办理汇算清缴,一般有自行办理、委托办理、他单位办理等三种方式。
1.下载并登录个税app,点击综合所得年度汇算;
7.如果你有可退的部分是可以发起退款的。
预缴税额小于应纳税额的人需要补税。如在多个单位任职并领取工资薪金,导致综合所得年税率高于预扣预缴率等。
补税,可以通过网上银行、办税服务厅POS机刷卡、银行柜台、非银行支付(即第三方支付)等方式缴纳应补税款。
退税,可以在个税app上进行相应的**作,如流程如个税汇算清缴**作。
前8个月应纳税额:前8个月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前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8/12。
后4个月应纳税额:后4个月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后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4/12。
全年应纳税额=前8个月应纳税额+后4个月应纳税额。
《中华****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是什么意思
1、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是指个人所得税在年度终了后的税款汇总结算清缴工作。为了保证税款及时、均衡入库,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取分月、分季预缴税款,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征收办法。依据税法规定,年度汇算不涉及财产租赁等分类所得,以及纳税人按规定选择不并入综合所得计算纳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等所得。
2、分月、分季预缴,一般按纳税人本季度(月)的课税依据计算应纳税款,与全年决算的课税依据往往很难完全一致,所以在年度终了后,必须依据纳税人的财务决算进行汇总计算,清缴税款,对已预交的税款实行多退少补。
3、各地税务机关应督促网上申报软件开发商、使用适应自身管理需要的自有申报软件的纳税人按发布的标准规范修改,税务机关自行开发的网上申报软件也应按发布的标准规范同步修改,以确保汇算清缴工作顺利开展,确保数据采集的规范、完整、准确,为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4、各地税务机关应遵循符合标准规范即不禁止的原则,将选择网上申报软件的权利交给纳税人,进一步提升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纳税服务的良好体验,确保各地税务机关同时可接收各种网上申报方式报送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表单,确保符合本次标准要求的企业所得税申报数据均能进行受理和反馈。
个税年度汇算清缴什么意思
个税年度汇缴什么意思,取得个人所得的次年3月到6月份需要办理纳税申报,个人不去缴纳个人所得税,那么,后果是比较不利的,下面来详细了解个税年度汇缴什么意思。
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什么意思?
年度汇算指的是年度终了后,纳税人汇总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综合所得的全年收入额,减去全年的费用和扣除,得出应纳税所得额并按照综合所得年度税率表,计算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再减去年度内已经预缴的税款,向税务机关办理年度纳税申报并结清应退或应补税款的过程。
简言之,就是在平时已预缴税款的基础上“查遗补漏,汇总收支,按年算账,多退少补”,这是以后我国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依据税法规定,年度终了后,居民个人(简称“纳税人”)需要汇总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所得(简称“综合所得”)的收入额,减除费用6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和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以下简称“捐赠”)后
适用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并减去速算扣除数(税率表),计算本年度最终应纳税额,再减去年度已预缴税额,得出应退或应补税额,向税务机关申报并办理退税或补税。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应退或应补税额=[(综合所得收入额-60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捐赠)×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年已预缴税额
依据税法规定,年度汇算不涉及财产租赁等分类所得,以及纳税人按规定选择不并入综合所得计算纳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等所得。
第一,年度汇算的主体,仅指依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无需办理年度汇算。
第二,年度汇算的范围和内容,仅指纳入综合所得范围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所得。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分类所得均不纳入年度汇算。同时,按照有关文件规定
纳税人取得的可以不并入综合所得计算纳税的收入,也不在年度汇算范围内,如选择单独计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等。当然,如果纳税人在年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时是单独计算纳税的,年度汇算时也可选择并入综合所得计算纳税。
一、个税年度汇算清缴是什么意思?
个税年度汇算清缴,其实就是指上年度所得税清算的一个过程。按照税务政策规定,把应该调整增加的增加,该调整减少的减少。纳税人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一般纳税人可以自行办理汇算清缴,也可以委托扣缴义务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办理汇算清缴。
二、个税年度汇算清缴具体怎么**作?
1、登录个税APP,点击综合所得年度汇算;
7、如果你有可退的部分是可以发起退款的。
三、个税年度汇算清缴,你关心的10个热点问答来啦!
1、最近网上有很多退税秘笈,听说“每个人都可以退到税”,是真的吗?
错。年度汇算是在平时已预缴税款的基础上“查遗补漏,汇总收支,按年算账,多退少补”,年度有多缴税款才会有退税,如果是少缴税款,汇算后还需要补税。
2、符合什么条件可以免于年度汇算?符合条件的还要通过手机APP申报吗?
年度居民个人取得的综合所得,年度综合所得收入不超过12万元,或者年度汇算清缴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居民个人可免于办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时存在扣缴义务人未依法预扣预缴税款的情形除外。
3、为何我做完了个税年度汇算但还不能退税?
您的退税正在审核中,只要您填报的数据真实合法,请耐心等待,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申请退税是纳税人的权利,可以放弃退税。
5、如果这几天没办退税会不会来不及?
年度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期为3月1日至6月30日,在此期间您都可以办理汇算申报。若您是属于有任职受雇单位的纳税人,税务机关都与您单位约定了办理年度汇算时间段,税务机关将优先处理约定时间段的退税申请。
为了您有更好的办税体验,建议在此时间段内办理年度汇算。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6、专项附加扣除平时忘记扣了,那么年度汇算的时候还能扣吗?
可以。下列未申报扣除或未足额扣除的税前扣除项目,纳税人可在年度汇算期间办理扣除或补充扣除:
①纳税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在年度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大病医疗支出;
②纳税人在年度未申报享受或未足额享受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以及减除费用、专项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③纳税人在年度发生的符合条件的捐赠支出。
7、在网上申报还需要保存申报资料吗?
需要的。纳税人办理年度汇算时,除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汇算申报表外,如需修改本人相关基础信息,新增享受扣除或者税收优惠的,还应按规定一并填报相关信息。填报的信息,纳税人需仔细核对,确保真实、准确、完整。纳税人需将年度汇算申报表以及与纳税人综合所得收入、扣除、已缴税额或税收优惠等相关资料,自年度汇算期结束之日起留存5年。
纳税人如未依法如实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的,可能面临税务行政处罚,并记入个人纳税信用档案。
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采取隐瞒收入、编造虚假扣除等手段逃避缴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答:年度终了后,居民个人(以下称“纳税人”)需要汇总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以下称“纳税年度”)取得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的收入额,减除费用6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和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后
适用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并减去速算扣除数,计算年度汇算最终应纳税额,再减去纳税年度已预缴税额,得出应退或应补税额,向税务机关申报并办理退税或补税。年度汇算不涉及财产租赁等分类所得,以及纳税人按规定选择不并入综合所得计算纳税的所得。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需要办理年度汇算:
已预缴税额大于年度汇算应纳税额且申请退税的;
纳税年度内取得的综合所得收入超过12万元且需要补税金额超过400元的。
纳税人在纳税年度内已依法预缴个人所得税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无需办理年度汇算:
年度汇算需补税但综合所得收入全年不超过12万元的;
年度汇算需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
已预缴税额与年度汇算应纳税额一致的;
符合年度汇算退税条件但不申请退税的。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原创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40301588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