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警OL手游技能怎么更换(红警ol战略主动技能怎么使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红警OL手游技能怎么更换,以及红警ol战略主动技能怎么使用对应的知识点,本网页致力于为用户带来全面可靠的币圈信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使命召唤手游连杀技能在哪换
进入使命召唤的多人对战,点击连续得分奖励选项。选择想要更换的技能,点击装备选项按钮,点击替换选项更换技能完成,详细步骤:
1、点击使命召唤的多人对战,如下图所示:
2、点击连续得分奖励选项,如下图所示:
3、选择想要更换的技能,如下图所示:
4、点击装备选项按钮,如下图所示:
5、点击替换选项更换技能完成,如下图所示:
彩虹岛手游怎么替换技能
1、首先打开《彩虹岛》游戏,登录自己的个人账号。
2、其次在游戏商城内购买技能更换技能书。
3、最后在个人仓库使用技能更换书道具,将自己要更换的技能进行更换即可完成。
**手游怎么换技能 技能切换**作方法
**手游换技能方法:
1.打开技能栏,点击自己想要切换的技能图标。
2.选中之后,点击到自己所需要更换技能的键位。
3.点击确定,即可完成技能切换。
文明与征服技能怎么换位子
您是要问文明与征服技能怎么换位置吗?步骤:
1、打开文明与征服手游,点击进入英雄界面。2、点击进入技能界面。3、玩家点击遗忘技能,装备其他技能这样即可更换技能位置。
**手游技能怎么替换?
1.打开技能栏,点击自己想要切换的技能图标.
2.选中之后,点击到自己所需要更换技能的键位
3.点击确定,即可完成技能切换
只要你仔细阅读了上述,那么你就已经了解了红警ol战略主动技能怎么使用的相关知识,如果屏幕面前的你还有什么对红警OL手游技能怎么更换好的建议和想法,欢迎各位再下面评论区评论出来,我们将及时回复。
更多阅读
激战狂潮亚历山大怎么连招的简单介绍
最近有很多小伙伴咨询关于激战狂潮亚历山大怎么连招的问题,小编结合多年的经验整理出来一些对应的资料,分享给大家。
亚历山大一世病卒,他两个弟弟不肯继位,最后是谁继位?
亚历山大一世病卒,他两个弟弟不肯继位,最后三弟尼古拉决定继位。
10月6日,**军向奥伦堡发起进攻,战争打了1个月,始终不能攻下,但围攻奥伦堡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到次年3月,队伍已经发展到5万人。听闻**者冒充已逝丈夫彼得三世,叶卡特琳娜二世万分恼怒,马上派卡尔少将前去**。
11月初,卡尔率军开始围攻**军,激战半月,节节败退,最终俄军向**军投降,卡尔只得告病回家。沙皇**第一次对普加乔夫**的征讨失败。1774年1月,女皇派出比比科夫前往****。3月,比比科夫率军逼近奥伦堡,意图对被困俄军进行支援。
普加乔夫亲自率军迎敌。3月22日,双方在塔提舍瓦堡展开激战,**军战败,普加乔夫不得不放弃对奥伦堡的围困,进而率军向其他地方转移。4月,普加乔夫率余部来到乌拉尔地区,受到了当地巴什基尔和工厂农奴工人的热情拥戴,**军队伍再次发展壮大。
**军继续行进,5月,普加乔夫的队伍占领了马格尼特纳,又接受了当地伊谢特哥萨克人和士兵的加入。随着队伍的再次壮大,**军顺利地占领了卡拉盖斯克堡、彼得罗巴夫洛夫斯克堡、斯提普纳堡和特罗依茨卡堡。接下来,**军只要占领喀山,便可向莫斯科进发。
6月21日,奥萨城投降,为**军打开了通往喀山的大门。普加乔夫趁机率主力军奔向喀山方向。7月,普加乔夫率军对喀山发起了进攻,不幸遭到沙皇援军的疯狂**。简单休整后的**军再度向喀山进攻,结果主力折损过半。
经过两次战斗,**军力量大损,于是普加乔夫率领队伍向顿河地区撤退。在撤退途中,普加乔夫不断以”彼得三世”之名发布诏书,表示跟随他的穷苦百姓可以获得土地与自由,这极大地鼓舞了那些贫苦**,**军队伍再次壮大起来。各地纷纷掀起**对其进行呼应。
在此状态下,贵族地主惶恐不已,女皇也对此深恶痛绝。因此,当奥斯曼土耳其战争结束,女皇马上派出大队人马前往平叛。1774年8月24日,**军主力大约万人与俄军在黑雅尔附近的萨尔尼科夫渔场展开对决,**军惨遭失败,战**者2000人,被俘6000人,实力大损。
普加乔夫只好率余部转移至雅伊克地区。也就是在这里,普加乔夫遭遇了与拉辛一样的命运。9月,普加乔夫被叛徒出卖,后被押往莫斯科。1775年1月10日,普加乔夫在莫斯科被处**。其他**军成员也遭到血腥杀戮。
与**军相关的地方被一律更名,普加乔夫的出生地齐莫维伊斯克镇被更为波将金镇。雅伊克河改名为乌拉尔河,而驻守此地的雅伊克哥萨克也改名为乌拉尔哥萨克。这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也以失败告终了,但是在沙皇**统治之下,对农奴制基础上的**制度及黑暗统治深恶痛绝的也不仅仅限于农民。
在农民**中,领袖们打的旗号是不外乎是拥护”好沙皇”,打击大贵族,他们着眼于改善生存状态,对于**制度和政体没有丝毫触及。而其他群体又不一样,当农民**如火如荼之时,一些贵族青年开始放眼整个欧洲,也作出了试图改变整个**政体的尝试。
最早的一批革命青年便是我们后来熟知的”十二月**人”。”十二月**人”18世纪晚期,贵族出身的革命思想家亚·尼·拉吉舍夫发表《自由颂》和《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预言沙皇必将被推翻,号召**起来推翻**制度。
因为观点**,拉吉舍夫被流放至西伯利亚。但是,其作品在贵族学生中引起了强大的反响。再加上欧洲思想家伏尔泰、卢梭、狄德罗、达兰贝尔、孟德斯鸠等人思想的传入,类似人人平等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俄国的进步青年。
1811年左右,在这些进步思想的引导下,莫斯科的进步青年组织了”少年兄弟会”,意图在库页岛建立一个”新的**”。但是还未等他们的梦想实现,次年便爆发了第一次卫国战争。为抵御拿破仑入侵,这些青年纷纷入伍御敌。
然而,当他们追击法军来到欧洲,立刻被自由民主的氛围震撼到了。反观国内,当卫国战争结束后,地主对农民的盘剥更上新高度,使得1815—1825年十年间的农民**达到200余次。不只农民对生活现状表示不满,工人与士兵也纷纷发动**。
三者**不仅未能改善自身局势,反而迎来了沙皇更为残酷的管制,终于出现了”**克切耶夫暴政”。暴政的基础源自一项新政,即”军屯制”。1816年,**克切耶夫辅助沙皇在俄国境内推行军屯制。
在被划为军屯区的地区,农民被按军事结构组编起来,进行军事化管理。被编入军屯的农民不仅要参加生产劳动,还需要进行军事训练,每项工作都需要按时完成,一旦违规,便会遭遇夹鞭刑等惩罚,许多人被活活打**。
为了保障兵源充足,当局还干涉农民的婚育情况,要求有生育能力的妇女必须每年生一个孩子。生下来的男孩将在8岁入军簿,进”世袭兵学校”学习并接受训练,以便在其12岁时正式参军。这种**克切耶夫体制不仅在军屯区推行,还向大学蔓延,使得推行**克切耶夫体制的圣彼得堡大学几乎如同军营。
军屯制推行之后,俄国社会陷入一种畸形状态,那些没有推行军屯制的学校也实施了严格的教会教学,反对者将受到严惩,思想钳固达到新高度。观乎国内外迥然不同的思想氛围,进步的青年们终于决定崛起了。
1825年12月,他们举行试图改组**的武装**,于是以”十二月**人”的称谓传承于世。早在1816年,这些进步青年就组建了第一个秘密组织”救国协会”,协会以废除农奴制和**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实施代议制为目标,试图以发动政变的方式扶植有民主理念的新皇上台。
但因为人数太少,计划很难实施,于是在1818年成立秘密组织幸福协会。新协会放宽了入会资格,仍旧以废除农奴制和**制度为己任,但其对国体的设想从原先的立宪制改成了共和制,人数成倍增多。
1821年,因为组织被泄密,幸福协会被解散,进步人士成立了南方协会与北方协会继续筹谋政变。两个新的秘密组织——南方协会和北方协会。两个协会驻地不同,理念大同小异。南方协会建立在乌克兰的第二集团军,他们通过系统的纲领性文件《**法典》。
阐述其完全废除农奴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决心,以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为目标。而北方协会建在彼得堡,他们有一份承认私有财产的纲领文件,也是以反对农奴制和**制度为主要宗旨。南北协会经常相互沟通,后来决定开展合作,起草一致的行动纲领与计划,然而还未准备好。
**的机会就来了。1825年11月19日,亚历山大一世病卒,他的两个弟弟互相推让不肯继位,最后三弟尼古拉决定继位,将时间定在12月14日早上。同时,南北协会的进步青年们也决定在这天早上起事。
亚历山大的战马那么出名,他是怎么驯服他的战**?
编者按:布西发拉斯,是亚历山大大帝心爱的一匹马,它是古代最著名的一匹真实的马。
冷静而又深谋远虑的性格,与生俱来的勇敢和对一切事物的热忱,是亚历山大成功的最大秘诀。在有关那匹著名的战马——布西发拉斯的故事中,这一切展现的淋漓尽致。那是一匹烈马,当然,也是一匹宝马,曾被作为礼物送给腓力。当时,亚历山大尚在幼年。
战场上的亚历山大和他的战马布西发拉斯
当人们把这匹马牵到一个与宫殿相连的花园中,国王连同他的大臣们一起来欣赏它时,它激烈地腾跳起来,一副难以驯服的样子。结果,没有一个人敢靠近它,更别说骑上去驯服它了。刚刚还兴高采烈的腓力此刻也开始不满于这匹烈马狂躁的表现了。他想:显然,无人能够驾驭这匹性情顽劣的畜生。此时,几乎所有的围观者都说这是一匹劣马。
当时,只有亚历山大一个人静静地站在一旁,观察着这匹**一举一动,冷静地分析它的脾性。他发现这匹马之所以狂躁,是因为它无法适应现在这个新奇而又陌生的环境;而且,这匹烈马似乎也被自己投射到地上的那庞大而又清晰的影子给吓到了;同时,亚历山大也注意到,这匹马极度狂躁并不是因为它性情顽劣,而是源于它的高贵与骄傲,因为它是充满勇气、热情,体魄强健的宝马,桀骜不驯的它不甘心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战马布西发拉斯和亚历山大
腓力已然在心中认定这是一匹劣马了,于是,他下令把它送回希腊的塞萨里亚,将它物归原主。亚历山大十分担心会因此而错失一匹宝马,所以他恳求父亲让他尝试着去驯服这匹烈马。一开始,腓力是不同意的,在他看来,一个年轻的王子想要驯服这样的烈马未免太过于鲁莽了,而且几乎所有的驯马师和马夫们都已经认定这是一匹野性难驯的烈马了。不过,最终他还是点头同意了。
于是,亚历山大走过去、抓紧缰绳,他轻轻地拍着**脖子,用他那柔和的声音和动作,还有他那轻松平和的态度,安抚着这匹烈马。奇迹出现了,这匹马似乎一点都不害怕亚历山大,之前,任何一个胆小谨慎、唯唯诺诺的人在慢慢靠近这匹烈马时,它都会立刻警觉起来。而且,它似乎是蔑视这样的主人的,它绝不愿意让这样的胆小鬼来驾驭自己。相反,如果一个人能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与冷静,展现出让战马也欣赏的品质,那么,这匹马是十分乐意被驯服的。
激战中的亚历山大和他的战马
不管怎样,在亚历山大的面前,布西发拉斯变得温顺了,它愿意让王子来抚摸它。亚历山大把它的头转向另一边,不让它看到自己的影子,然后,他轻轻地解下了斗篷,跃上了马背。亚历山大并不是试图驾驭它,也没有通过握紧缰绳来控制它,而是放开缰绳,信马由缰,大声呼喊着激励它。于是,这匹烈马便以最快的速度飞驰而去。
一开始,国王和他的大臣们都被这样的举动吓坏了,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无比的钦佩和喜悦。这匹烈马驮着亚历山大尽情飞奔,直到他勒住缰绳。之后,他带着它,安全地回到了国王面前。国王的大臣们涌上前来,赞扬他,祝贺他。腓力也高度称赞他的儿子,他告诉王子说:“你应该拥有一个比马其顿更加强大的帝国。”
战马上的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精准无比地判断出了这匹**性情,之后,它变得非常温顺, 服从主人的一切命令。亚历山大一声令下,它便会弯曲前腿,等待它的主人一跃而上。它与亚历山大一起南征北战,成为他最亲密的伙伴。它的身影也频频出现于那个时代的历史故事里,故事中,它行动敏捷、功勋卓著。无论何时,只要它全副武装地踏上战场,它就会变得极其兴奋和自豪,而这时,只有亚历山大能够驾驭它。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结果是什么?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大获全胜。具体过程如下:
亚历山大东征
正当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希腊诸城邦大伤元气的时候,北方近邻马其顿逐渐强大起来,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趁希腊各城邦混乱不堪、无力外御之机,先后夺取了一个个衰落的希腊城邦。
腓力二世在军事上有一系列改革:
他把政权和军权集中到自己手中;军队变原来的民军性质为常备军和雇佣军相结合的体制,规定所有壮年男子都要到步兵或骑兵中服役;以方阵为基础,创造了著名的马其顿方阵;大力发展攻城技术装备,使用马其顿军拥有优势的弩炮、破城槌、攻城塔。
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军队大败希腊联军于喀罗尼亚城下,确立了在全希腊的霸主地位。下一步侵略目标,便是东方的波斯及其他文明世界。然而,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在自己的王宫里为女儿主持婚礼时遇刺身亡,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受军队的拥戴登上王位,时年20岁。
亚历山大曾拜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师,自幼接受希腊文化教育,拥有丰富的政治和军事知识。他酷爱希腊文化,梦想不仅要征服世界,而且要使世界希腊化。
早在公元前338年8月,腓力二世出征希腊前,曾对亚历山大说:
“我已经老了,没有几仗好打了。你要好好练习马其顿方阵的阵法,今后好接替我的事业。”
亚历山大却说:“这一回您去攻打雅典,将来还要去打波斯、印度……全给您一人打光了,我还有什么可打?”
腓力二世大笑道:“有志气!好,这一次就跟我去!”
这样,才18岁的亚历山大被任命为马其顿军队副统帅。当马其顿军队到达希腊中部喀罗尼亚城附近时,遭遇希腊各城邦的联军。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大决战。
马其顿军队在黎明前排好了方阵:士兵们列成长达16排的纵队,每个士兵都被遮住全身的巨盾和长达5米的长予武装起来。后排的士兵把他们的长矛放在前排士兵的肩上,这样,前排的士兵就得到好几排向前伸出的长矛的保护,整个方阵行动起来像一个整体。方阵分左右两翼,腓力二世指挥右翼,亚历山大指挥左翼。
决战中,双方相持很久,难分胜负。但是不久,亚历山大指挥的左翼军队,就给当时自认为**于天下的底比斯人的“神圣部队”以致命打击。他父亲腓力二世那一边,却遭到了失败。联军突破了马其顿的队伍,对它进行紧压,但是一阵冲锋,却搞乱了自己的队伍。在高处观战的亚历山大当机立断,迅速帮助父亲改变方阵队形,向联军反扑过去。结果联军溃败,腓力二世大获全胜。
这是决定希腊人命运的一次战役。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村召开全希腊会议,宣布自己是希腊军最高统帅,从而确定了马其顿在希腊各城邦中的领导地位。
亚历山大即位后,大胆实行政治、军事改革,削弱氏族贵族的势力,加强君主的权力,奖励发展工商业。他创立了包括步兵、骑兵和海军在内的马其顿常备军,将步军组成密集、纵深的作战队形,发展了其父的马其顿方阵,中间是重装步兵,两侧为轻装步兵,每个方阵还配有由贵族子弟组成的重装骑兵,作为方阵的前锋和护翼。亚历山大通过这些改革,使马其顿迅速成为军事强国。他在平定国内叛乱和希腊**之后,即调兵遣将开始了对东方的远征。
公元前334年初,亚历山大授权安提帕特将军摄政,亲率远征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向波斯进军。这支远征军以马其顿军为主,雇佣兵和各邦盟军为辅,约3万步兵、5000骑兵、160艘舰船。
当时的波斯帝国是个没落的军事奴隶制国家,在大流士三世统治下,内政**,政局不稳,国势日衰,在小亚细亚仅部署有骑兵2万、希腊雇佣兵2万、舰船400余艘。
公元前334年5月,亚历山大远征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后,在马尔马拉海南岸格拉尼库斯河遭到波斯军阻击。波斯军沿河东岸展开,以骑兵为第一线,步兵为第二线,凭岸固守,阻敌波河。远征军则置步兵方阵于**,两翼为骑兵。亚历山大命令先锋部队佯动,诱使敌军向左移动,待其队形出现间隙,乘机率右翼主力渡河,猛扑敌阵**。激战中,波斯军的标枪如滂沦大雨,铺天盖地;马其顿人的长予似万道金蛇,左刺右扎,但是,远征军第一回合的冲击未能奏效,波斯军居高临下,顽强拼杀,阻住了马其顿先锋部队的强攻。
正当鏖战关头,亚历山大亲率部分骑兵赶到,他的盔甲光彩夺目,头顶飘动着白色羽毛,正是敌人注目的中心,一些波斯兵一时看得发呆,来不及放箭和投掷标枪,只见亚历山大头一个冲进敌阵,全体骑兵一拥而上,霎时冲乱了敌人的阵势。
此战波斯骑兵亡千余人,其步兵遭马其顿军四面打击,迅即溃败,2000余人被俘。希腊远征军仅亡百余人。
初战告捷,亚历山大乘胜率远征军沿小亚细亚西海岸南下,先后占领吕底亚、卡里亚、吕基亚等地,随后北上安哥拉(今安卡拉),东进卡帕多细亚,再南下奇里乞亚。
公元前333年10月,希腊远征军在西利西亚东部的伊苏斯击败大流士三世所率13万大军,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落荒而逃。此役后,希腊远征军获得战争主动权,打开了通往叙利亚、腓尼基的门户。
次年,亚历山大挥军南下,沿地中海东岸前进,攻占叙利亚,顺利进入埃及,被埃及祭司宣布为“阿蒙神之子”(国王),他自封为法老。希腊远征军在尼罗河口兴建亚历山大城,作为继续东征的后方基地。
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又率步兵4万、骑兵7000从埃及回师亚洲,假道腓尼基向波斯腹地巴比伦尼亚与伊朗高原推进,寻找波斯军主力决战。10月初,在底格里斯河东岸的高加米拉以西与波斯军主力对阵。
大流士三世此时已组织了较强的新军,集结的军队来自24个部族,号称百万,有刀轮战车200辆,战象15只。双方展开了激烈的骑兵战和肉搏战。希腊远征军骑兵主力纵队利用缺口迅速楔入敌阵,直逼大流士三世的大营。大流士三世逃遁,波斯军惨败。
远征军乘胜南下轻取巴比伦,占领波斯都城苏萨,随后进入伊朗高原,洗劫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以及米底古都埃克巴坦那,摧毁了大流士三世政权。
公元前330年春,亚历山大引兵北上追击大流士三世,获悉大流士三世被其部将**,古波斯帝国及阿契美尼德王朝至此灭亡,亚历山大成为波斯统治者。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军由里海以南地区继续东进,经安息(帕提亚)、阿里亚、德兰古亚那,北上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到达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特。公元前325年,远征军侵入印度,占领印度河流域。他还企图征服恒河流域,但是经过多年远途苦战,兵士疲惫不堪。再加上印度**的顽强抵抗,还有疟疾的流传,毒蛇的伤害,兵士拒绝继续前进,要求回家。亚历山大不得不放弃东进计划,于公元前325年7月从印度撤兵。公元前324年,其陆军回到波斯波利斯和苏萨,舰队在底格里斯河口靠岸,随后返抵巴比伦,东征即告结束。
亚历山大率远征军十年血战,行程万里,进行了上百次强渡江河、围城攻坚作战,彻底摧毁了古波斯帝国,降服了大量的土著部族,从而建立起了一个北到多瑙河,南达尼罗河,东跨印度河,西连亚得里亚海,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退到巴比伦以后,就把巴比伦城作为马其顿帝国的新都。他很想再远征酉方,征服北非和意大利。公元前323年夏,他的远征计划已经准备妥当,但万万没有想到他的末日已经临近。
一天,亚历山大像往常一样向诸神献祭,对神明赐给他的好运气谢恩。当晚,他同一个好友一起饮酒作乐,然后又去洗澡。突然,他开始发烧,从此一病不起,但他还是每天召见军官,指示他们如何准备远征。过了几天,他已经不能说话了,可是他还用眼神示意军官们要继续西征。
临**时,他留下话来:在他的丧礼期间,要举行盛大的军事竞赛。这一年,亚历山大才33岁。
亚历山大作为古代西方的伟大统帅和著名战略家,虽然只活了33岁,但他军事远征的辉煌战绩,他的建军、作战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他的指挥艺术,把古代军事学术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作战中,亚历山大正确选择战略方向,合理运用马其顿方阵战术,善于组织步军与骑兵、陆军与海军协同作战,军事手段和政治手段并用等都很成功。
亚历山大东征给当地**造成了深重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一些学者指出:亚历山大曾为西方人打开了东方的大门,也为东方人敞开了西方的大门,因此亚历山大是深刻改变了他自己那个时代的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方历史的进程。
亚历山大一**,他的部将便展开了激烈的争**争。经长期混战,在亚历山大所征服的土地上,形成了几个**的王国:安提柯王朝统治下的马其顿王国、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王国和塞琉古王朝统治下的塞琉西王国。
亚历山大东征的意义
亚历山大东征Alexander’s Anabasis
“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
公元前334~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
公元前4世纪,希腊各城邦内部及各城邦之间矛盾错综复杂,冲突持续不断。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乘机运用外交手腕、金钱利诱和军事进攻等手段插手希腊事务。前337年,腓力二世确立对全希腊的霸权后,在科林斯召开各邦大会,宣布各邦间停止战争,建立以他为盟主的泛希腊同盟,并以“复仇”为借口决定对波斯宣战。前336年夏,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三世在平息内乱和**希腊人的反叛后,即调兵遣将,准备东征。前335年秋,亚历山大以马其顿军为主,雇佣兵和各邦盟军为辅,组成一支远征军(约3万步兵、5000骑兵、160艘舰船)。前334年初春,他授权安提帕特将军摄政,亲率远征军从都城派拉出发,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东征。
当时的波斯帝国是个没落的军事奴隶制国家,在大流士三世统治下,内政**,政局不稳,国势日衰。波斯在小亚细亚仅部署有骑兵2万、希腊雇佣兵2万、舰船400余艘。前334年5月,亚历山大远征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后,在马尔马拉海南岸格拉尼库斯河遭到波斯军阻击。波斯军约3万人沿河东岸展开,以骑兵为第一线,步兵为第二线,凭岸固守,阻敌渡河。远征军则置步兵方阵于**,两翼为骑兵。亚历山大命令先头部队佯动,诱使敌军向左移动,待其队形出现间隙,乘机率右翼主力渡河,猛扑敌阵**。激战中,马其顿军发挥长矛优势大量杀伤敌人。波斯骑兵亡千余人,其步兵遭马其顿军四面打击,迅即溃败,2000余人被俘。远征军仅亡百余人.
初战告捷,亚历山大乘胜率远征军沿小亚细亚西海岸南下,先后占领吕底亚、卡里亚、吕基亚等地,随后北上安哥拉(今安卡拉),东进卡帕多细亚,再南下奇里乞亚。前333年10月,远征军在西利西亚东部的伊苏斯之战中击败大流士三世所率12~13万大军,打开了通往叙利亚、腓尼基的门户。大流士逃过幼发拉底河收拾残部,同时派出使者求和,遭拒绝。亚历山大率军继续南下腓尼基,拔除波斯海军据点,从而确保了远征军与希腊之间的交通线。前332年初,远征军抵达滨海要塞提尔(今黎巴嫩的苏尔),遭坚决抵抗,经7个月陆海夹攻,始破该城。此役,8000多提尔人战**,3万多人被俘。此后,亚历山大又用两个月时间攻占加沙。至此,远征军彻底摧毁波斯海军基地,切断波斯人的陆海联系,夺取了地中海制海权。11月,亚历山大进军埃及,兵不血刃,占领上下埃及。
前331年春,亚历山大率步兵4万、骑兵7000从埃及出发,经巴勒斯坦、腓尼基插入两河流域北部,向波斯腹地巴比伦尼亚与伊朗高原进军。为保证给养,他把进军路线选在底格里斯河东岸人烟稠密地区,于9月渡过底格里斯河,10月在高加米拉之战中大获全胜。大流士三世逃往米底。远征军乘胜南下,轻取巴比伦,占波斯都城苏萨,随后进入伊朗高原,洗劫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经短期停留后继续北上,向米底首府埃克巴坦那进发,追击波斯国王。在米底首府,亚历山大遣回希腊盟国士兵。前330年夏,亚历山大沿里海南岸东进,进入帕提亚(安息)时,大流士三世已被其属下巴克特里亚(大夏)总督拜苏斯所杀。古波斯帝国及阿契美尼德王朝至此灭亡,亚历山大成为波斯统治者。
波斯帝国灭亡后,亚历山大继续领兵东进,于前329年春穿越兴都库什山,侵入巴克特里亚,追击拜苏斯至粟特 ,并将其处** 。在粟特遇到当地居民激烈反抗,其中尤以地方贵族斯皮泰门领导的**威胁最大。**军曾一度收复首都马拉坎达(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给远征军以沉重打击。亚历山大在中亚细亚征战两年余,方将**军**下去。前327年夏,他为富庶的印度河流域所吸引,离开巴克特里亚,率兵约3万人沿考芬河(今喀布尔河)经开伯尔山口侵入印度河上游地区。前326年4月,远征军由布克法拉城抵达希达斯佩斯河(今杰赫勒姆河),与波鲁斯王国军队隔岸对峙。亚历山大率军渡河作战,消灭波鲁斯步兵近2万、骑兵3000,迫使波鲁斯国王投降。远征军继续东进,抵达希发西斯河畔。此时,军中疫病流行,官兵厌战情绪增长,亚历山大被迫于前326年10月决定停止东征并撤军。他分兵水旱两路沿印度河顺流而下,在印度河口附近再兵分三路:海路经**海入波斯湾至幼发拉底河口(希腊人从未走过的新航线);陆路一支经印度洋沿岸西行,由亚历山大亲率;另一支北上**霍西亚,然后向西与亚历山大会合。前324年春,亚历山大返抵巴比伦,东征结束。
亚历山大东征是一场掠夺性战争。远征军连续作战10年,行程万余里,进行上百次强渡江河、围城攻坚以及山地、平原地和沙漠地作战,建立了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东至印度河的庞大亚历山大帝国。作战中,亚历山大正确选择战略方向,合理运用马其顿方阵战术,善于组织步兵与骑兵、陆军与海军协同作战,军事手段和政治手段并用等,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留下光辉一页。亚历山大东征给当地**造成深重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希腊与亚非诸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东征的影响
一方面,亚历山大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从帝国的疆域来看,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这样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就被打通了。因此,伴随着东侵的过程,客观上是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入到希腊文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亚历山大东征的第一次激战是如何发生的?
公元前333年夏,亚历山大的军队在伊索斯城附近和波斯军队发生了第一次激战。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亲率军队以逸待劳,亚历山大集中优势兵力,直捣波斯军中锋。大流士三世溃逃,亚历山大占据了大流士三世的军营。
为什么腓力和亚历山大不进攻斯巴达人呢?
菲利普确实。公元338年,他在查罗尼亚击败了希腊中部城邦的最后一场孤军奋战后,率领军队进入伯罗奔尼撒半岛。
他派使者去见斯巴达人,要求他们无条件投降
你们最好马上服从我,因为如果我带领我的军队进入你们的土地,我就会摧毁你们的农场,杀**你们的**,把你们的城市夷为平地
斯巴达人自豪地回答
如果。
事情发生时,菲利普拒绝提出这个问题。他的确入侵了斯巴达在拉科尼亚的领土,但他故意选择不去夺取这座城市。相反,他从斯巴达人从邻国那里夺取了一些领土,并将这些领土分配给伯罗奔尼撒的其他国家,这些国家自愿向他投降。这不仅削弱了斯巴达,也给了斯巴达的所有邻国一种既得利益,那就是站在马其顿一边。而菲利普将目光投向了一个更诱人的目标波斯但是,无论他还计划了什么,我们都不知道:菲利普在336年被暗杀。
亚历山大向斯巴达人示好,但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他们毫无热情。无论如何,他在继承王位时还有其他问题。他不得不威逼腓力不快的希腊“盟友”服从,**色雷斯的叛乱,最后摧毁企图获得自由的底比斯。斯巴达人很冷淡,但并不是一个明显的威胁。亚历山大显然对他们的态度感到厌烦:当他最终将在格拉尼克斯获得的战利品送往特尔斐时,碑文是
腓力的儿子亚历山大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奉献了这些从居住在亚洲的波斯人那里夺来的战利品
然而,在他早年的时候,这仍是一种未来——当他在希腊恢复了马其顿的权力基础后,他选择忽略他们,去追求东方的梦想。
腓力初到斯巴达时,斯巴达国王阿吉斯三世刚刚登上王位(他在查罗尼亚战役当天掌权)。然而,当亚历山大真的越过爱琴海时,阿吉斯决定赌一把,希望有机会恢复斯巴达的权力。公元333年,他秘密联系了小亚细亚的波斯总督法尔纳巴索斯(Pharnabazus),提出如果波斯人愿意提供资金和人力,他愿意帮助切断马其顿在爱琴海的补给线。
然而,随着计划的实施,亚历山大在伊索斯击败了波斯人,改变了局势;阿吉斯带着他的人马和金钱试图征服克里特岛(这并不是巧合,这将成为在腓尼基对抗亚历山大的宝贵缓冲)。但这里不需要太多的后见之明斯巴达人的主要目标不是马其顿,而是收复查罗尼亚战役后腓力所失的领土。
所以,当Agis最终决定公开出击(331年)时,他并不是要对抗亚历山大,而是要占领伯罗奔尼撒中部的大城市——这个位置对斯巴达的地区地位至关重要,但要切断亚历山大的军队,这并不是一个大胆的举动。
文艺复兴时期对大都市之战的再现,公元前331年
当然,这是对马其顿宣战。阿吉斯击败了在伯罗奔尼撒的马其顿驻军,但马其顿的总司令安提帕特迅速组织了果断的反应。考虑到这个时机不太可能是亚历山大发起的——但考虑到挑战的性质,以及希腊对亚历山大在亚洲项目的支持基础不稳固,很难想象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安提帕特带来四万军队对抗阿吉斯的二万五千人。尽管斯巴达人在战场上有良好的表现,他们还是被击败了。
按照古老的斯巴达法典,阿吉斯**在了战场上
他曾光荣地战斗过,但却因许多正面创伤而倒下。当他被士兵带回斯巴达时,他发现自己被敌人包围了。他对自己的生命感到绝望,命令其余的人全速逃跑,为国家服务,但他自己武装起来,跪起来自卫,杀**了一些敌人,自己也被投来的标枪杀**了。他统治了九年。
Diodorus 17.62
科林斯的联盟被斯巴达人的命运直接亚历山大-这是不清楚这代表希腊国家不愿惩罚斯巴达做他们自己缺乏勇气去做,或者如果它是一个努力把归咎于许多将消灭斯巴达在别人的肩膀上。
无论如何,亚历山大的仁慈令所有人吃惊——他征收了120塔兰特的罚金(斯巴达人从法尔纳巴索斯得到的罚金的一小部分),并强迫他们加**盟。斯巴达人可能是希腊第一个授予他神圣荣誉的国家,这对他们的情况很有帮助
激战狂潮亚历山大怎么连招是很多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理解和现实的冲突方面,也同样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关注我们,为您服务,是我们的荣幸!
原创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30926566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