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标题是《比亚迪4月份销量10万辆 靠什么稳坐钓鱼台?》来源于:由作者:陈恋萱采编而成,主要讲述了近日,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纷纷公布了4月份的销量数据。造车新势力全部退出万辆俱乐部,曾经的销量冠军理
近日,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纷纷公布了4月份的销量数据。造车新势力全部退出万辆俱乐部,曾经的销量冠军理想月销量只剩下了4167辆,同比、环比均大幅下滑。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并不乐观。
但比亚迪却是个例外。在种种不利因素轮番冲击之下,比亚迪4月份销量仍然达到了105475辆,同比大增136.5%。
其实这个数字与此前人们预期的月销12万辆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能够在“逆风局”中保持增长,可见比亚迪的实力确实比较强悍。
在此之前,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曾经公开表示,造车新势力应该学习特斯拉,传统厂商应该学习比亚迪。现在看来,造车新势力们也应该从比亚迪的成功之中得到不少启示。
比亚迪的业绩 强在哪里
月销超过10万辆,这在多灾多难的4月份的确是个亮眼的成绩单。但仅仅是总量,还不足以提现出比亚迪的强大。总量突飞猛进的背后,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东西。
首先就是纯电和插混车型并举。数据显示,4月份比亚迪纯电动车型销量达到了57403辆,插电式混动车型销量为48072辆。
在此之前,两种车型一直都是不相上下,现在走势分化,出现了将近1万辆的差距,说明比亚迪的超级混动DM-i系统受到**冲击,供应上出现了问题。但东方不亮西方亮,插混车型的颓势,完全被EV车型的涨势补了回来。
其次,产品阵容均衡。4月份比亚迪汉家族销量达到13421辆,唐家族销量10131辆,宋家族25108辆,秦家族23520辆,元家族15168辆,海豚销量12040辆,这些车型覆盖各种细分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各种优质选择。
目前新能源车型的普及率还不够高,先保证“量”,才能保证“质”。
当然,推动比亚迪增长的核心因素还是技术进步。唐、宋、元、秦等车型有不少在去年这个时候还是不温不火,但在换装了刀片电池和超级混动DM-i系统之后开始一飞冲天。
而海豚能够迅速跻身万辆俱乐部,与e平台3.0也有直接的关系。技术驱动,才是**新能源汽车厂商真正的出路。
不要把造车想得太简单
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发展时间非常短,但竞争力却属于世界第一梯队。到目前为止,**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除了特斯拉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竞争对手。
但几家头部厂商,例如蔚来、理想、小鹏有不少都是半路出家。过去两年的突飞猛进,看不出什么问题,但遇到了4月份的多重利空冲击之后,造车新势力们就有点撑不住了。
原因很简单,三电技术领域,比亚迪花了20年之功,才拥有了现在的优势。
而不少新能源汽车厂商主要依靠供应链厂商的技术,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一个供应商出问题,就会立刻就陷入困境。
有不少造车新势力都喜欢对标世界最高水平,但核心技术在别人手里,始终都是一种隐患。汽车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代工业门类。什么时候国产厂商们不再把博世电机当成卖点,那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弯道超车。
别把消费者想得太复杂
在过去两年时间里,造车新势力们车的各种口号和概念却层出不穷。一些传统汽车厂商在转型过程中也喜欢推出各种高大上的概念。其实这种做法都是把消费者想得太复杂了,他们需要的只是一款能满足自己需求的车而已。
在这方面,比亚迪可以说是个另类。比亚迪汉是国产第一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能够月销过万的B级车,但该车却很少宣传自动驾驶、软件定义汽车、沉浸式体验之类的概念。
原因很简单,那些并不是“刚性需求”。消费者更在意的,是空间、续航、颜值、安全,不是能不能躺着开车,更不是汽车的大灯能够变换几种图案。
在主流汽车厂商中,比亚迪是宣传各种稀奇古怪的概念最少的。正如比亚迪老总王传福所言,**有一半以上的家庭还没有车。新能源车型目前最需要的是提高普及率,而不是各种花里胡哨的所谓高端功能。
消费者很聪明,想法也很简单。就以目前吹得天花乱坠的自动驾驶为例,对于一个拖家带口的家庭用户来说,一款到处宣传能够“躺着开车”的新能源车,肯定不是他们想要的。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确处于市场领先地位,但各大厂商们还是应该把重点放在电池、安全等方面,同时还要把普通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放在第一位。
本文原作者为陈恋萱,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该文有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删除,谢谢合作~
原创文章,作者:陈恋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0519336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