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个人所得税筹划案例分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所得税税收筹划的案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税收筹划的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1、这位朋友,下面我以近期几个实际**作的案例来具体告诉你税筹的方法。
2、案例一:企业通过变更企业纳税人身份来节税
3、于老板准备承包一个企业,承包期为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期间,企业固定资产折旧5000元,上缴租赁费50000元,预计实现会计利润53000元(已扣除租赁费,未扣除折旧费),于老板自己不领取工资。已知该地区规定的业主费用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4、在营业执照上,于老板目前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继续使用原有企业的营业执照,要么将其变更为个体工商户执照。哪种方式税后利润更高呢?
5、总结:综上来说,变更为个体工商户,实际取得的税后利润比之前原有企业要高将近一倍。
6、案例二:通过调整薪酬结构来节税
7、某公司员工张先生每月从公司领取工资、薪金所得8000元,由于租住一套两居室住房,每月支付房租2000元。那么,张先生应纳个人所得税的税额为:
8、(8000-3500)×10%-105=345元。
9、为了帮张先生降低税负,在不增加雇主费用的情况下,公司可以怎么做呢?
10、税务筹划方案:公司为易先生提供给免费住房,工资下调到每月6000元,由于个人所得收入减少,个人应纳税款则会降低,而雇主的费用负担不变。那么,易先生应纳个人所得税的税额为:(6000-3500)×10%-105=145元。
11、经过规划,易先生降低税负345-145=200元。
12、李老板打算和两位朋友合开一家花店,预计年盈利180000元,工资每人每月1600元。花店面临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形式的选择,不同的身份意味着纳税的税率也不同,于是,这位李老板就有了疑惑,到底选哪种形式呢?
13、两者比较,税收负担率相差27%,中财企航建议李老板选择合伙制形式开办公司。
14、每一家公司的具体情况都不相同,所以,具体的税务筹划方案还要从企业具体情况分析。
税收筹划问题,请进行筹划
1、根据您提供的信息,甲公司计划招聘10名新员工,每年支付50万元工资给每名员工。同时,预计实现扣除工资前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00万元。为了进行税收筹划,可以考虑以下方案:
2、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了解并利用国家针对招聘新员工的税收优惠政策。某些地区或行业可能存在针对新员工招聘的税收减免政策,您可以咨询当地税务部门以了解相关政策。
3、合理分配支出:优化支出分配,包括合理分配生产成本、研发费用以及营销费用等,确保各项支出都能够得到合理的税收抵扣,降低应纳税所得额。但务必确保所有支出合法合规,避免出现违规行为。
4、考虑员工薪酬形式:您可以考虑以奖金、股权激励等形式给予员工部分薪酬,这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的税负。确保薪酬形式合理合规,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5、合理规避税负:遵守税法规定,合理规避税负。这可能包括合理利用折旧、减少捐赠支出等方法来减轻企业税负。但需要注意避免采取任何违反税法规定的行为。
6、按时申报纳税:确保按时申报纳税,遵守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避免因未及时申报或申报错误而产生不必要的罚款或利息支出。
7、综上所述,税收筹划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及国家相关的税收政策,建议您寻求专业的税务顾问或会计师团队的帮助,以制定出更加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
日常中常用的税收筹划有哪些
“税收筹划”又称“合理避税”,即在法律法规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取得节税(Tax Savings)的经济利益。节税其实就是更多的利用税收优惠,依法、合规、恰当、合理地享受应该享有的优惠,应享尽享政策优惠也是国家给纳税人的权利。税务筹划是一种事先的安排,而不是事后“诸葛亮”,一切事后既成事实业务的筹划,都是在亡羊补牢,往往收效甚微。常见税务筹划案例分享
一家空调公司主要生产大型空调机,销售价格相对较高,每台售价为100万元(该售价中包含5年的保养费,占售价的20%)。由于保养费包含在售价中,税法规定一律作为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筹划方法】:采用价格分拆法,即把售价和保养费拆分,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纳税。即把混合销售变为兼营!
增值税节税额:100*13%-80*13%-20*6%=1.4(万元)【引申】:运费与物流辅助费拆分等
2018年6月,工艺美术师张明为某集团提供美工设计和装修服务,取得劳务报酬68000元。该集团应代扣代缴张明个人所得税为:68000*(1-20%)*40%-7000=14760(元)
【筹划方案】:劳务报酬分项,分别为18000元和50000元。
18000*(1-20%)*20%=2880(元)50000*(1-20%)*30%-2000=10000(元)两项合计纳税=2880+10000=12880元,个人所得税节税金额=14760-12880=1880元。当然若再分次,还可以降低个人税负。
三、个人所得税年终奖(1)
某纳税人2019年工资薪金所得为80000元,专项附加扣除合计为63000元,若发年终奖40000元,他有两种选择:年终奖单独计算和并入综合所得纳税。
第一种情况,单独纳税:40000*10%-210=3790元;
第二种情况,并入综合所得纳税:40000+80000-123000=-3000,不用纳税!
四、个人所得税年终奖(2)
同样的数据,我们假设该某人的年终奖金增长到100000元,纳税人同样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情况纳税:单独纳税:80000元不用纳税,100000*10%-210=9790元;
第二种情况,并入综合所得纳税:100000+80000-123000=57000,57000*10%-2520=3180元。
某些公司高管的年薪很高,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更有甚者上千万元,这样一来可能会触及45%的个税税率,纳税不少;但如果将工薪变为股息红利所得,税率就降到20%了!当然,公司高管一定条件下也可考虑合伙人的生产经营所得来实现(5%-35%);也可以考虑通过股权激励的形式进行税筹!股权激励个税优惠政策可分为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两大类。
非上市公司授予本公司员工的股票期权、股权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符合规定条件的,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可实行递延纳税政策,即员工在取得股权激励时可暂不纳税,递延至转让该股权时纳税;股权转让时,按照股权转让收入减除股权取得成本以及合理税费后的差额,适用“财产转让所得”项目,按照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股权转让时,股票(权)期权取得成本按行权价确定,限制性股票取得成本按实际出资额确定,股权奖励取得成本为零。
上市公司授予个人的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个人可自股票期权行权、限制性股票解禁或取得股权奖励之日起,在不超过12个月的期限内缴纳个人所得税。取得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股权奖励等股权激励(以下简称股权激励),符合相关条件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全额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股权激励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居民个人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两次以上(含两次)股权激励的,应合并按规定计算纳税。
案例解读:王先生是从事房地产的专家,与某公司A签订了地产项目居间协议,公司A将500万佣金转给王先生。
一般做法:1,增值税:5000000÷(1+3%)*3%=145631元2,个税:劳务收入超过5万部分适用税率为40%,速算扣除数为7000,个税税额为:5000000÷(1+3%)×(1-20%)×40%-7000=1546398元个税税负率为:1593000÷5000000=30.93%
筹划方案:个人独资企业模式个独增值税:5000000÷(1+3%)*3%=145631元个独个税:5000000÷(1+3%)*10%=485436.89元,按照个体工商户的五级累进税率,30-50万的适用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为40500,计算个税:5000000÷(1+3%)*10%*30%-40500=105131元以上合计税额为:145631+105131=250762元相较普通模式节税:1546398-252218=1295636元节税比例高达:1295636÷1546398=83.78%。
经过测算,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在税收洼地的税负如下:1.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及附加、个税等综合税负不超过5%!一般节税比率可达80%!2.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及附加、个税等综合税负不超过8%!一般节税比率可达到35%到60%!甚至更高!限售股减持、股权转让、高管个税、居间费用,都是税务筹划的菜!
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1)即使是同一项目,如果跨了几个月,劳务收入可以分次给,根据税法按月报税(不要按次报税),相对降低劳务收入的适用税率。
(2)控制一下每个月的金额,三个月平均一点(你的情况每月25000以下为宜),尽量不要出现某些月份畸高的情况,因为扣费用(800或20%)之后如果一个月劳务报酬高于20000,就要适用高税率加成征收(30%或者40%)。
例如,每月发20000元,一季计税20000*0.8*0.2*3=9600
7月发5000元,8月发了26000元,9月发29000,一季计税5000*0.8*0.2+(26000*0.8*0.3-2000)+(29000*0.8*0.3-2000)=10000
7月发0元,8月发了30000元,9月发30000,计税0+(30000*0.8*0.3-2000)+(30000*0.8*0.3-2000)=10400
(3)以上是个税,还要交营业税,没什么可筹划的。
(4)交通、食宿等费用,请教授交来相关**作为中心的员工日常开支出账,注意账目摘要的描述,因为根据税法,与本企业无关人员费用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不允许税前扣除。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原创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31225586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