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税几十年的感悟(个人所得税的意义何在)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从税几十年的感悟的问题,以及和个人所得税的意义何在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你申请个人所得税退税了吗退回了多少

申请个人所得税退税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退税的多少与自己缴纳个税多少有关系。

年收入不足6万元但缴过个税、预缴个税时没有扣除专项附加等七种情形都可申请退税,而在多个单位任职取酬、有稿酬等多项收入的市民或需要补税。

纳税人都可以申请退税。具体来说有以下七种情形:

1、2019年度综合所得年收入额不足6万元,但平时预缴过个人所得税的。例如某纳税人1月领取工资1万元、个人缴付“三险一金”2000元,假设没有专项附加扣除,预缴个税90元;

其他月份每月工资4000元,无须预缴个税。全年看,因纳税人年收入额不足6万元无须缴税,因此其预缴的90元税款可以申请退还。

2、2019年度有符合享受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但预缴税款时没有扣除的市民。例如某纳税人每月工资1万元、个人缴付“三险一金”2000元,有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按规定可以每月享受2000元(全年24000元)的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但因其在预缴环节未填报,使得计算个税时未减除子女教育附加扣除,全年预缴个税1080元。其在年度汇算时填报了相关信息后可补充扣除24000元,扣除后全年应纳个税360元,按规定其可以申请退税720元。

3、市民因年中就业、退职或者部分月份没有收入等原因,导致最终减除费用6万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六项专项附加扣除、企业(职业)年金以及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相关项目扣除不充分。

例如某纳税人于2019年8月底退休,退休前每月工资1万元、个人缴付“三险一金”2000元,退休后领取基本养老金。假设没有专项附加扣除,1至8月预缴个税720元;

后4个月基本养老金按规定免征个税。全年看,该纳税人仅扣除了4万元减除费用(8×5000元/月),未充分扣除6万元减除费用。年度汇算足额扣除后,该纳税人可申请退税600元。

4、没有任职受雇单位,仅取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需要通过年度汇算**税前扣除的市民。

5、市民取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年度中间适用的预扣预缴率高于全年综合所得年适用税率的。如某纳税人每月固定一处取得劳务报酬1万元,适用20%预扣率后预缴个税1600元,

全年19200元;全年算账显示,其全年劳务报酬12万元,减除6万元费用(不考虑其他扣除)后,适用3%的综合所得税率,全年应纳税款仅有1080元。因此,其可申请18120元退税。

6、市民预缴税款时,未享受或者未足额享受综合所得税收优惠的,如残疾人减征个人所得税优惠等情况。

7、市民有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捐赠支出,但预缴税款时未办理扣除的等情况。

税务部门明确,综合所得年收入超过12万元且年度汇算补税金额在400元以上的纳税人,需要办理年度汇算并补税。导致需要补税的原因,税务部门分析主要有两种,包括:

1、市民同时在两个以上单位任职受雇并领取工资薪金,预缴税款时重复扣除了每月的基本减除费用(5000元/月);

2、除工资薪金外,市民还有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收入,各项综合所得的收入加总后,导致其适用的综合所得年税率高于预扣预缴率等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网-个税年度汇算清缴多退少补七种情形明年可申请退税

读《低欲望社会》有感

1、日本经济由经济高速发展的“浮夸”到经济停滞发展的“落寞”,日本的国民开始过着极简主义,以简单、平价为主流的生活,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低欲望的社会。

2、年轻人因为穷,没钱、没希望而低欲望;老年人因为不安焦虑而低欲望。

3、低欲望所引起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社会投资和消费不振,带来经济萎靡。低欲望还会影响到社会的人口结构,使得老龄化日益严重,甚至可能导致国家财政濒临崩溃的危险。

4、要解决低欲望的社会,对于年轻人。日本应改革税收制度,采用提高商品消费税的方式来增加财政收入;优化个人所得税,实行“超率累进制“”。对于老年人,应当消除“不安全感”,坚持以“让身无分文的人也能享受最基本服务”为宗旨,健全和完善现行的养老和医疗体系。同时要教老年人敢花钱,教他们如何享受生活。

5、相比日本的年轻人,在**低欲望的社会现象表现的并不突出。**的年青一代,虽然每天生活努力**很辛苦,但是仍应心怀希望、憧憬,每天为了实现梦想而努力。**年轻人会想着如何去创造财富、创造收入。然而,纵观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路径,从高速发展到停滞不前,经济增长的大幅起落必然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日本走入低欲望的社会,有一定的必然性,以“断舍离”和“极简主义”为代表的社会**,提倡人们不要追求浮夸过简单而有品质的生活,日本的工匠精神也由此孕育而生。

读《历史的温度》有感

1、“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

2、记得是去年双十一,刷着淘宝不知道要买些什么,不知怎么看着看着就跑到了买书的专栏,无意中在推荐的栏里看到了这本书,点开,“历史的温度”这几个大字映入眼睛,时隔屏幕,有些雾里看花的味道,封底上一众新媒体人的推荐语,底下也是一些看过之后人的好评,感觉应该也还不错,推断是本有趣的历史读物,包装庄重朴素,大概这书也不会太媚俗。感觉也是一本又不肤浅的书,作为学校中除了学习打发下时间的读物,通读之后,阅读感受基本达到了理想预期。

3、书名为历史,但涉及内容却不局限于历史,写蒋百里的《为什么他没打过一场仗,却是陆军上将?》,写鸟山明的《靠画漫画,28岁就缴4000万元个人所得税是怎样一种体验?》,如野史体,写戴笠的《“戴老板”之**》,写王亚樵的《“暗杀大王”的最终宿命》,如金句体,写埃菲尔铁塔的《需要经历时间考验的,除了爱情,可能还有建筑》还有那个把奥运冠军当做一个普普通通的真实的朋友来写。文笔娴熟流畅,行文简洁明快,给人一段轻松愉悦舒适的阅读历程。

4、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历史是没温度的。

5、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大多来自历史课。在教科书上,一个历史人物是太扁平,太**板!每个人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性,有故事,既有他的正面同时也有他的侧面,反面等多面!而教科书上的那些形象高大的历史人物,那他各方面都是高大的,包括私生活在内也是没有任何污点的。课本上会告诉你居里夫人为科学事业奉献了一生,却不会告诉你玛丽居里和遗夫的学生朗之万有一段充满争议的恋情。课本上会告诉诉你李鸿章签订了多少丧权辱国的条约,却不会告诉你李鸿章作为晚清的“裱糊匠”那种“秋风宝剑孤臣泪”的悲凉!

6、历史事件也是枯燥的、冷冰冰的,所有有趣的知识最后都要变成干巴巴成满载着痛苦回忆的考点。

7、在教科书中,历史是有标准**的,我们习惯于用现在的观点衡量古人的做法(很多失败原因里最后都要谈到阶级的局限性),将重要人物的姓名、生卒年月,重要历史事件的时代意义、正负影响背得滚瓜烂熟,却忽视了蕴藏在其中的精神流传,最后考出了一个不错的历史分数,却没能形成一个系统的历史观,对历史的兴趣也随之消磨殆尽。

8、历史本身很有趣,历史本身也很精彩。可悲的是,荧屏上还充斥着手撕鬼子、裤裆藏雷、手雷炸战斗机等的雷人桥段。一些宣传也仍是一些以生硬的说教为主流。

9、在《张衡的地动仪,到底是否存在?》一章中记录了关于地动仪真假的争议和论证,其中作者的两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10、这也是我们应该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原创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3122558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