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2019扣税规则,以及个税计算公式2019税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1、根据国家的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
2、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3]
3、注: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新个税法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 [4]
4、例:已婚人士小李在北京上班,月收入1万元,“三险一金”专项扣除为2000元,每月租金4000元,有一子女上幼儿园,同时父母已经60多岁。
5、起征点为3500元的情况下,没有专项附加扣除,每月需缴纳345元个税;
6、起征点为5000元的情况下,没有专项附加扣除,每月需缴纳(10000-5000-2000)×3%=90元个税。
7、根据新政策,小李就可以享受住房租金1200元扣除、子女教育1000元扣除、赡养老人1000元扣除(跟姐姐分摊扣除额),所以,个税=(10000-5000-2000-1200-1000-1000)×3%=0元。
8、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税率:
9、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
10、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低一级为5%,最高一级为35%,共5级。
11、比例税率。对个人的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中,对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税外,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12、**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实行源泉扣缴与自行申报并用法,注重源泉扣缴。
13、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可分为按月计征和按年计征。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从**境外取得的所得,实行按年计征应纳税额,其他所得应纳税额实行按月计征。
14、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境内居住而从**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15、在**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16、在**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17、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在今年有了一个很大的改变,广大就业者应当及时关注相关政策信息,保证自身的知情权。同时,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是身为**公民的义务,向国家缴纳个人所得税也是更好保障自身的利益,享受应当有的社会保险待遇和医疗险待遇等。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什么
1、(一)综合所得应交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x税率-速算扣除数=(综合收入-五险-6万元一金-专项附加扣除)
2、当月应交个人所得税=(累计收入-累计五险一金-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附加扣除)x预扣税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已缴纳税额
3、其中:累计减除费用=员工当年在职月数 x 5000(年度为6万元)
4、(二)经营所得应交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x税率
5、(三)财产租赁所得,应交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x 20%。
6、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7、(五)财产转让所得,应交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x 20%。
8、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9、(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应交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x 20%。
10、注: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11、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12、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2019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
1、比较简单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是“应缴个税金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所以说,我们要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这三个数。
2、应纳税所得额的意思是我们应该缴纳税款的部分,我们的工资在减去5000元免征额、五险一金等项目后,剩下的部分才是应纳税所得额。
3、按照最新的税法,需要扣除的项目有5000元的免征额、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项目、子女教育等附加的专项扣除项目以及企业年金等其它国家规定可以扣除的项目。
4、目前我国施行的是分级税率,所有人的收入都被分为了7级,每一级的税率都不一样,分别是3%、10%、20%、25%、30%、35%、45%,可以说工资越多,需要缴纳的税款也就越多。
5、上面还说到了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是为了方便我们计算个税而衍生出的一个名词,因为现在是分级税率,理论上我们应该一级一级的计算个税,有了速算扣除数后,我们可以直接计算最高一级的税款,再减去速算扣除数就可以了。
6、假如说你的月工资是20000元,扣除各项税前扣除(包括5000元免征额)的费用后还剩下10000元,然后你这个月应该缴纳的个税就是10000*10%-210=790元
2019年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
1、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2、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正确叫法是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或者免征额)是指国家为了完善税收体制,更好的进行税制改革,而制定的税收制度。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3、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4、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扣除标准
5、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免征额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2019年1月1日实施。
6、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8〕41号,第十一条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7、第十二条纳税人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8、纳税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按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分别计算扣除额。
9、第十三条纳税人应当留存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者复印件)等资料备查。医疗保障部门应当向患者提供在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本人年度医药费用信息查询服务。
10、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关于2019扣税规则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原创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31214585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