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核实方式(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会核实吗)

个人所得税核实方式(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会核实吗)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个人所得税核实方式(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会核实吗)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个人所得税核实方式(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会核实吗)的知识,包括个人所得税核实方式(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会核实吗)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个税汇算发现“不实收入”?3种情况处理方式请查收

2022年度个税汇算正在火热进行中,办理汇算首先要确认收入信息,查看收入明细及税款预缴情况。如果遇到申报收入与真实收入不符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

小编整理了查看收入明细的2个步骤,以及遇到“不实收入”的3种不同情形的具体处理方式,快来一起看看吧!

一、如何查看收入明细

步骤1:登录【个人所得税】APP—进入【2022综合所得年度汇算】专题—【汇算准备】,即可查看【收入信息】。

步骤2:该页面可查询到2022年度四项综合所得,可按所得项目分别查看,也可以全选合并查看。

二、发现存在“不实收入”,应当如何处理?

当您发现收入和纳税明细存在问题时,可以选择对某条或某些不实收入进行“申诉”或“批量申诉”处理。

在“申诉”时,要注意区分不同情形进行相应的处理。

【情形一】目前在职:如申报的收入数据与真实收入不符,但支付单位是您目前在职或提供服务的单位,也就是“目前在职”的状态。

处理方式:建议您向支付收入的单位反映情况并核实,请单位进行据实调整。

【情形二】从未在职:如申报的收入数据与真实情况不符,且支付单位并非您任职过或提供过服务的单位,也就是“从未在职”的状态。

处理方式:您可直接发起申诉。经核实后,对应的收入及预缴税款明细将不再纳入您的“综合所得”进行计算。

【情形三】曾经在职:如申报的收入数据与真实情况不符,但支付单位是您曾经任职或提供过服务的单位,不符的原因主要是原单位在您离职或结束提供服务之后,依然存在对您发放不实收入的情况。

处理方式:您可以直接申诉。经核实后,对应的收入及预缴税款明细将不再纳入您的“综合所得”进行计算。

※温馨提示:申诉时要填写正确的“离职时间”。

提示

在您提交申诉之前,请先尝试联系被申诉扣缴单位进行核实。如果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能是正常现象,无需发起异议申诉:①被申诉单位变更名称;②被申诉单位是代为发放工资并申报的劳务派遣方。

最后,小编提醒您,在提出申诉时,您需要对申诉事项和相关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负责。如若发起虚假申诉,会影响您的纳税信用,务必谨慎处理哦!

查账征收个体户如何缴纳经营所得个税,**作教程以及填数缴…

对于查账征收的个体户,如何进行个人所得税申报呢?

首先,我们需要登录所在省份的税务局网站,下载相关文件。

在下载软件列表中,选择“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扣缴端”,直接下载并安装。

启动扣缴端后,我们可以使用个体户老板的个人所得税App扫码登录。

进入后,点击“经营所得”,然后点击“预缴纳税申报”。

在“公共信息”旁边点击“修改”,进入填写收入总额和成本费用的界面。如果去年有亏损,可以在此处填写亏损额。

点击“确定”后,系统会自动计算应纳税额。

接着,选择“税款缴纳”下方的任意一种支付方式,缴纳相应的税款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平时的成本费用票据需要及时保存,以备核查。

税局是如何通过企业所得税和个税的工资薪金比对查找涉税风险的?

工资薪金支出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项重要支出,根据规定,企业实际向员工发放的工资薪金支出可以在当年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扣除,而工资作为员工个人所得,企业也需要履行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义务。通常情况下,职工工资额涉及的个税与企业所得税计税基数应大致相符,因此,若实务中,二者相差过大,该问题很有可能会被税务机关列为疑点信息展开核查。

2022年全电**开始普及,标志我国已进入“以数治税”时代,“智慧税务”通过全国一个电子税务局系统强化税收征管,系统自动采集各类涉税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比对,精准识别纳税企业和个人涉税违法行为。近两年爆发的税收大案,大多用到了大数据分析手段,发现企业涉税问题。尤其是所得税税前扣除、异常**、进项税抵扣等问题一直是税务局关注的重点。由此可见税务机关对于规范依法纳税之重视,智慧税务系统采集数据之广泛,以及对涉税违规行为识别之精准,早已刷新我们以往认知的。企业应该认清形势,做好税务合规管理,在合规的轨道上追求良**发展。

一、“两税申报表”中申报的工资薪金总额不一致的原因及其涉税风险

工资薪金是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也是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同一企业,列入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和作为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的工资薪金金额应是相互关联的。

1、两税种计税基础和关系

1)企业所得税工资的范围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2)个人所得税工资的范围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3)两者有啥关系?

仅从税法的定义来看,工资的两者的税基相差不大,实务中,入账的工资薪金和申报的个税金额也都是应发数。但是福利费上两者有所区别企业所得税上,福利费与工资单独核算,适用不同的税前扣除标准。个税上,国家**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接受在线提问时说,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原则,对于发给个人的福利,不论是现金还是实物,均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但目前对于集体享受的、不可分割的、非现金方式的福利,原则上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因此,不属于集体享受的、可分割的、现金方式支付的福利费也按照工资薪金计税。

通常情况下,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应该≥企业所得税中的工资。

2、两税差异带来的涉税风险

1)不一致的原因:

滥用“其他应付款”科目**纵工资薪金的财务核算。

实践调研显示,不少企业利用“其他应付款”往来科目,将没有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以达到少缴税的目的。具体的**作手法概括如下:

第一种情况:已计提而未实际支付的工资薪金放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中核算,在企业所得税前进行了扣除,而个人所得税按实际支付的工资金额扣缴税款,从而导致“两税申报表”中申报的工资薪金总额不一致。

第二种情况:企业实际发放临时工、季节工的工资没有进行全员全额申报个人所得税,从而导致企业所得税前进行工资薪金扣除,而实际发放的临时工、季节工的工资没有作为个税申报的计税依据。

2)涉税风险:漏税

由于以上两种原因导致企业所得税前多扣除工资薪金从而导致企业少缴纳企业所得税;降低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从而少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税务局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发现企业两税风险点

近年来随着金税系统的逐步完善,税务人员从“依靠经验”“重复劳动”向“依靠数据”“以数治税”转变。针对纳税人“两税”工资薪金纳税申报数据及外部交换信息,通过编写数据脚本、建立数字模型、精准提取数据,开展“风险实时排查+提醒智能推送+责任到岗到人+结果跟踪**”四位一体的风险应对格局,征管质效大幅提升。

1、编写数据脚本,推动“两税”数据自动提取。

由所得税、风控部门组建指标研发团队,研究“两税”工资薪金数据提取口径、数据加工方法和风险等级分类等事项,编写脚本,通过后台自动提取企业“两税”工资薪金申报信息,自动比对分析,自动划分风险等级。由此,有效解决了税务人员分别从金税三期系统和自然人电子税务局两套系统中人工提取“两税”数据效率低的问题。

2.设计指标,分析数据锁定高风险企业。

按照所属行业、经营规模、企业类型,对“两税”工资薪金差异大的企业开展数据分析,深入重点企业开展调研,摸清“两税”工资薪金差异产生原因。设计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差异预警指标,根据不同行业调整差异阈值,将“两税”差异大于一定标准的企业列入高风险名单,重点分析。

3、约谈加审核,督促企业规范申报“两税”。

梳理“两税”工资薪金差异大的企业,下发《税务约谈通知书》,要求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提供员工名册、工资计算表等资料,将“两税”工资薪金差异与汇算清缴退税审核相结合,对退税金额大于一定标准的企业开展案头审核。

4、突出重点,分行业监管防风险。

结合实际,以“两税”工资薪金差异风险管理为切入点,加强重点行业风险防控。比如,与金融行业管理相结合,针对银行高管人员绩效工资提而未发的风险开展核查,查补企业所得税725万元;与汽车行业税收管理相结合,针对虚列研发人员工资加计扣除风险开展核查,查补企业所得税150万元;与农林牧渔免税企业管理相结合,针对企业盈利但长期未分红风险开展核查,发现个人股东长期无偿占用企业资金等问题,查补个人所得税80.76万元。

4、多部门协同开展“两税”联动管理

税收征管从“单兵作战”向“合力攻坚”转变。税务系统内部加强风控、稽查部门的深度融合,构建“分工协作、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将企业所得税工资薪金扣除与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收入差额预警指标纳入风险防控指标体系,为高质量完成所得税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对外,该局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沟通协调,健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将企业工资薪金申报数据与社保费缴纳情况相关联。

三、总结

但是,关于职工工资额,个税与企业所得税计税基数不符不一定就意味着存在涉税问题,但作为财务人员我们一定要了解差异产生的所在。而且,小编提醒各位会计要注意,在国地税合并后,我们财务人员不仅要关注税会差异,还应关注“税税差异”,注意税种之间的勾稽关系,以免因疏忽产生涉税风险。

风险规避建议措施:

第一、企业在纳税年度内计提的工资薪金,如果在第二年的5月31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没有实际发放,则不允许在纳税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必须进行纳税调增。

第二、企业实际发放给临时工、季节工的工资,根据国家**2012年第15号文件第二条和国家**2018年第62号文件的规定,必须事先全员全额申报个税。

附:工资稽查的16个风险点,不想被罚,赶紧对照自查!

风险1

规模较大或经营状况较好的公司个税长期零申报。

风险2

大部分员工的工资都是5000元左右。

风险3

人均工资远低于同行业平均工资。

风险4

工资数额每月变动较大。

风险5

公司长期存在现金发放工资且数额较大的现象。

风险6

个税申报的人数跟缴纳社保的人数差距较大。

风险7

被举报冒用离职员工、大学生的个人信息申报工资。

风险8

个税申报的工资薪金跟企业所得税年报中申报的工资薪金差距较大。

风险9

企业账面上存在大额的补贴、福利费,且并未并入工资薪金申报个税。

风险10

企业存在报销品名是“玩具”“家居用品”等个人消费品的**。

风险11

企业账面存在较多人人都有的补贴,如交通补贴、餐费补贴,且并未并入工资薪金申报个税。

风险12

企业的加油费、办公用品等费用与实际经营规模不符,存在找票抵薪的情形。

风险13

公司聘用退休人员、临时人员工作但是未申报个税。

风险14

会计编制的工资发放记账凭证仅以银行代发工资的支付证明,而没有人员工资明细。

风险15

企业将款项借给公司很多员工,通过借款来发放工资、逃避个税。

风险16

特殊项目工资个税处理运用不当。例如,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收入相比于正常的工资薪金更优惠,很多公司利用它来进行避税。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原创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31102576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