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2020年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前沿拓展:

2020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

一、劳务报酬圆动让型鸡谈红读阳孔步所得

(一)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劳务取得的所得。劳务报酬和工资薪金不同,劳务报酬所得不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是个人**从事劳务取得的所得,例如个人**从事设计、翻译、表演等劳务取得的报酬

(二)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和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收入,应按照“生产经营所得”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属于劳务报酬所得。

二、按次预扣预缴

(一)对于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免号距往液吃派甚表罪搞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预扣预缴税额。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一继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根据“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适用)”计算缴纳。

(二)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

1. 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800元计算。

每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800

2. 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20%计算。

每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1-20%)

(三)预扣预缴个税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读密开节取速算扣除数

政策依据:

《中华****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8年修订)(中华****国务院令第707号)

《国家**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公告2018年第61号)

三、综合所得汇算清缴

(一)综合所得:年度终了后,居民个人需要汇总全年度取得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的收入额,减除费用6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和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以下简称“捐赠”)后,适用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并减去速算扣除数,计算本年度最终应纳税额,再减去年度已预缴税额,得出应退或应补税额,向税务机关权代导裂申报并办理退税或补税。

(二)应退或应补税额=[(综合所得队构刑及命胶史关收入额-60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捐赠)×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年度已预缴税额

(三)2019年1月1日后,居民个人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与局造社声终护当介巴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70%计千与热算。

政策依据:

《国家**关于办理2020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事项的公告》(国家**公告为丰2021年第2号)

四、佣条听金收入特殊规定

(一)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佣金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以不含增值税的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地二静,收入额减去展业成本以及附鱼林创步服酒径扬法衡加税费后,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展业成本按照收入额的25%计算。

(二)扣缴义务人向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支付佣金收入时兵意前每务仅跟,应按照《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公告2018年第61号)规定的厚香后思维现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

政策依据:  

《财政部 国家**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164号)


15.6 王某为某企业员工,2021年发生了如下经济行为:

(1)王某每月扣除社保、公积金之后的工资为10 000元,不适用专项附加扣除。此外王某单位依照国家标准为王某办理了企业年金,每月单位缴存金额800元。

(2)3月取得该企业年金计划分配的上年度投资收益2 000元,并计入王某的年金个人账户。

(3)5月购买福利**中奖100万元,当场通过希望工程基金会向教育福利事业捐款10万元并取得相关捐赠票据。王某选择在本次中奖所得中直接扣除。

(4)7月因持有2019年2月10日购买的某A股上市公司股票35 000股,取得该公司2021年度分红6 000元;8月将该上市公司股票在公开市场上全部出售,取得股票转让所得167 000元。8月另取得2021年1月购买的另一A股上市公司股票2021年度分红8 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序号回答问题,如有计算需计算出合计数。

(1)判断单位为王某缴纳的企业年金是否应在当期缴纳个人所得税并说明理由。

单位为王某缴纳的年金,王某在当期无须缴纳个人所得税。

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办法和标准,为在本单位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职工缴付的企业年金单位缴费部分,在计入个人账户时,个人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2)判断王某取得上年企业年金投资收益时是否应在当期缴纳个人所得税并说明理由。

王某取得上年企业年金投资收益时,无须在当期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规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分配计入个人账户时,个人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020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2020年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企业年金、职工年金

(3)判断王某向希望工程的捐款是否允许税前全额扣除并说明理由。

王某向希望工程的捐款可以在税前全额扣除。

个人将其所得通过**境内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选择在分类所得(偶然所得)中扣除。

本题应纳税所得额的30%=100×30%=30(万元),大于捐款支出10万元,所以王某向希望工程的捐款可以在税前全额扣除。

(4)计算王某取得的**中奖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王某取得的**中奖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100-10)×20%=18(万元)

说明: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公益性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选择在分类所得(偶然所得)中扣除。故计税依据为(100-10)万元,偶然所得适用20%的税率。

(5)计算王某取得的股票分红收入和转让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王某取得的股票分红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8 000×20%×50%=800(元)

股票的转让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说明:

①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上述所得统一适用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对个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转让从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王某2019年2月10日购买的某A股上市公司股票35 000股,持有期限已超过一年,取得该公司2021年度分红6 000元免征个人所得税。2021年1月购买的另一A股上市公司股票,持有期超过一个月没有超过1年,取得的分红8 000元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②个人转让上市公司股票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6)计算王某单位对王某的工资薪金当年6月应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额。

6月王某单位应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10 000×6-5 000×6)×3%-(10 000×5-5 000×5)×3%=150(元)

说明: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采用累计预扣法,以纳税人在本单位截至当前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累计收入减除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率表,计算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再减除累计减免税额和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余额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

具体公式为: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 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本题中给出的工资、薪金是已经扣除了专项扣除之后的,没有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扣除,所以只需要扣除基本减除费用即可。

15.7 某上市公司项目经理赵先生,2021年度取得个人收入如下:

(1)扣除按国家规定缴纳的社保和公积金后的每月工资8 000元,赵先生全年可以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赵先生为独生子女)。

(2)6月因在外**取得劳务报酬20 000元,支付方已按规定扣缴了个人所得税。

(3)从1月1日起出租自有住房一套,扣除已缴纳的相关税费后每月租金所得6 000元,6月因房屋修缮支付维修费4 000元,取得正式**。

(4)10月26日通过拍卖市场拍卖3年前以12 000元购入的字画一幅,拍卖收入为33 000元,支付拍卖费2 000元。

(5)11月取得国债利息收入450元,因车辆丢失获得保险公司赔款70 000元,领取原提存的住房公积金35 000元,取得某上市公司企业债券利息收入43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序号回答问题,如有计算需计算出合计数。

(1)计算赵先生6月发放的工资薪金在当月应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

6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8 000×6-5 000×6-2 000×6=6 000(元)

6月应预扣预缴税额=6 000×3%÷6=30(元)

说明:先计算1~6月的工资累积的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用于判断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的级距)。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说明1~6月每个月扣缴的个人所得税均为相同金额,所以6月当月应预扣预缴税额为6 000×3%÷6=30(元)。

(2)计算赵先生6月取得劳务报酬支付方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劳务报酬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20 000×(1-20%)×20%=3 200(元)

说明:预扣预缴税款时劳务报酬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 000元的,减除费用按800元计算,每次收入4 000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20%计算,适用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率表计算应扣缴税额。本题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 000元,适用20%的预扣率,速算扣除数为0

(3)出租自有住房收入在6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6月出租住房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6 000-800)×(1-20%)×10%=416(元)

说明:

①财产租赁所得一般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 000元,定额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 000元以上,定率减除20%的费用。

②财产租赁所得以1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③在确定财产租赁所得时,准予扣除的项目包括能够提供有效、准确凭证,证明由纳税人负担的该出租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允许扣除的修缮费用,以每次800元为限,一次扣除不完的,准予在下一次继续扣除,直到扣完为止。

④本题月租金6 000元,超过4 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月)收入额6 000元-准予扣除项目(本题中无此项)-修缮费用(800元为限)]×(1-20%)

⑤自2001年1月1日起个人出租住房暂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4)计算拍卖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拍卖字画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33 000-12 000-2 000)×20%=3 800(元)

说明:个人财产拍卖所得适用“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纳税人凭合法有效凭证,从其转让收入额中减除相应的财产原值,拍卖财产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及有关合理费用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5)计算取得国债利息收入,保险赔款收入,提取公积金和企业债券利息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国债利息、领取原提存的住房公积金、保险赔偿款均属于免税收入。企业债券利息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430×20%=86(元)

说明:利息、股息和红利以每次的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6)计算赵先生在办理2021年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时应补缴或应退的税额。

2021年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8 000×12+20 000×(1-20%)-60 000-2 000×12=28 000(元)

2021年综合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额=28 000×3%=840(元)

2021年可申请综合所得退税额=3 200+360-840=2 720(元)

说明:

①在办理年度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时,将年度综合所得应纳税额,和已经预扣预缴的税额合计相比,税款多退少补。

②预扣预缴的税额包括:

1~6月工资薪金由单位预扣预缴税额=(8 000×12-60 000-2 000×12)×3%=360(元);

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的3 200元

15.8 李某是甲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2021年全年发生了以下经济行为:

(1)1月1日李某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取得企业给付的一次性补偿收入106 000元。

(2)1月1日当天李某作为业主设立个体工商户经营民宿旅店,李某每月从民宿的经营收入中支取工资4 000元。当年民宿实现经营利润86 000元(已扣除李某每月工资),其中已经扣除了民宿和李某家庭生活混用且难以划分的电费支出每月3 000元。李某无其他综合所得项目,不考虑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

(3)3月李某将其承租的一套住房转租给他人居住。李某承租的住房租金为每月2 000元(有房屋租赁合同和合法支付凭据),其转租的租金收入为每月3 000元,不考虑相关税费。

(其他相关资料: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为36 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序号回答问题,如有计算需计算出合计数。

(1)判断李某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并说明理由。

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数额的部分,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36 000×3=108 000(元),因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补偿收入为106 000元,所以免交个人所得税。

说明: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2)计算李某经营民宿2021年全年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86 000+4 000×12+3 000×60%×12-60 000=95 6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95 600×20%-10 500=8 620(元)

说明:

①个体工商户业主本人的工资不得税前扣除,故李某工资每月应加回到经营所得中。

②生产经营与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和家庭生活混用且难以划分的费用,其40%视为与生产经营有关,允许扣除。所以每月电费支出3 000元的40%允许扣除,60%应加回到经营所得中。

③取得经营所得的个人,没有综合所得的,计算其每一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减除费用60 000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确定的其它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在办理汇算清缴时扣除。

④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表,查表得知适用20%的税率,速算扣除数为10 500元

(3)说明李某转租住房向房屋出租方支付的租金是否允许在税前扣除及个人取得转租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依次允许扣除的项目。

李某转租住房向房屋出租方支付的租金可以在税前扣除。取得转租收入的个人向出租方支付的租金能提供房屋租赁合同和合法的支付凭据的,向出租方支付的租金可以税前扣除。

个人将承租房屋转租取得的租金收入也按照财产租赁所得征税,税前扣除项目的次序:

①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

②向出租方支付的租金;

③由纳税人负担的租赁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

④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800元或20%)。

(4)计算李某3月取得的转租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转租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3 000-2 000-800)×10%=20(元)

说明:自2001年1月1日起个人出租住房暂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15.9 居民个人王某于2021年7月研究生毕业,2021年8月1日首次参加工作。王某及配偶名下均无房,自参加工作起,在某省会城市工作并租房居住。

王某2021年取得收入和部分支出如下:

(1)每月从单位领取扣除社保费用和住房公积金后的工资23 000元,截至11月底累计已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款930元。

(2)取得年终奖48 000元,选择单独计税。

(3)利用业余时间出版一部摄影集,取得稿酬20 000元。

(4)每月支付房租3 000元。

(其他相关资料:以上专项附加扣除均由王某100%扣除,单位已经代其填报了专项附加扣除。)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序号回答问题,如有计算需计算出合计数。

(1)计算2021年12月王某取得的工资应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额。

2021年12月王某取得的工资应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额=(23000-5000-1100)

12月应预扣预缴税额=(23 000×5-5 000×12-1 500×5)×10%-2 520-930=1 300(元)

说明:

①自2020年7月1日起,对一个纳税年度内首次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居民个人,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时,可按照5 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月份数计算累计减除费用。因此,王某计算取得的12月工资应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时,可减除费用=5 000×12=60 000(元);

②王某可享受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每月1 500元,共可扣除=1 500×5=7 500(元)。

(2)计算王某取得的年终奖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

年终奖应纳税额=48 000×10%-210=4 590(元)

说明: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在2023年12月31日前,可选择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将居民个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依照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48 000÷12=4 000(元),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10元。

(3)计算王某取得的稿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额。

稿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20 000×(1-20%)×70%×20%=2 240(元)

说明:

①稿酬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并且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70%计算。

②稿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 000元的,减除费用按800元计算;每次收入4 000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20%计算。

③稿酬所得适用20%的预扣率计算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4)计算王某取得的2021年综合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

2021年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23 000×5+20 000×(1-20%)×70%-60 000-1 500×5=58 700(元)

2021年综合所得应纳税额=58 700×10%-2 520=3 350(元)

(5)计算王某就2021年综合所得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时,应补缴的税款或申请的应退税额。

应退税额=1 300+930+2 240-3 350=1 120(元)

15.10 某大学医学教授刘某为我国居民个人,2021年度发生以下经济行为:

(1)2021年2月份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距法定退休年龄还有3年,取得一次性补贴收入300 000元。

(2)8月份,从持股整1个月的上市公司C取得股息、红利所得5 000元;从持股整1年的上市公司D取得股息、红利所得200 000元。

(3)10月份利用闲暇时间开展医学讲座,取得**收入30 000元并从中拿出5 000元通过非营利组织捐给希望小学。

(4)2018年12月31日刘某被授予100 000股的股票期权(不可公开交易),授予价为每股3元。2021年8月31日,刘某以每股3元的价格购买A公司股票100 000股,当日市价为每股11元。2021年12月10日,刘某以每股12元的价格将100 000股股票全部卖出。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序号回答问题,如有计算需计算出合计数。

(1)计算刘某2021年2月份提前退休取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额=[(300 000÷3-60 000)×10%-2 520]×3=4 440(元)

说明:

①自2019年1月1日起,个人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而取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应按照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实际年度数平均分摊,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一次性补贴收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年度数)-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年度数

②一次性补贴收入300 000元,平均到每年的收入额为100 000元,扣除费用60 000元后,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 520元

(2)计算刘某股息、红利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5 000×20%+200 000×50%×20%=21 000(元)

说明: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

①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②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的,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③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3)计算刘某**收入应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

**收入应预扣预缴税额=30 000×(1-20%)×30%-2 000=5 200(元)

说明:

①个人取得的**收入,按照“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②劳务报酬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

③预扣预缴税款时,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 000元时,减除费用按800元计算,每次收入4 000元以上时,减除费用按收入的20%计算。

④劳务报酬所得计算预扣预缴税款时适用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率表。

⑤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的,在预扣预缴时不扣除公益性捐赠支出,统一在汇算清缴时扣除

(4)计算刘某取得股票期权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股票期权应纳税额=(11-3)×100 000×35%-85 920=194 080(元)

说明:

①员工接受实施股票期权计划企业授予的股票期权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作为应税所得征税。

②员工行权时,其从企业取得股票的实际购买价(施权价)低于购买日公平市场价(该股票当日收盘价)的差额,是因员工在企业的表现和业绩情况而取得的与任职、受雇有关的所得,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适用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对该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全额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③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行权股票的每股市场价-员工取得该股票期权支付的每股施权价)×股票数量。

因此刘某取得股票期权应纳税额=(11-3)×100 000=800 000(元),适用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为85 920元

拓展知识:

2020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

问:请问劳务报酬如何计算个税?

解答:

国家**于2020年7月28日发布《关于完善调整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公告》(国家**公告2020年第13号,以下简称13号公告),对实习生劳务报酬所得预扣个税计税办法进行了重大调整。

2020年12月4日《国家**关于进一步简便优化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公告》(国家**公告2020年第19号 )又调整了按照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办法,从2021年1月1日开始执行。

老彭扳着指头一算,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所得税预扣计算, 居然有6种算法了!——6种算法啊!

哎,真是需要活到老学到老啊!

老彭今天就把5种算法一次性给整理好,建议收藏一下, 估计能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哦。

第1种:最普通的算法

适用对象:居民个人

(一)收入额的确定

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

说明:此处的"收入额"已经是《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的"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二)减除费用标准

劳务报酬所得,毎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按800元计算;毎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20%计算。

(三)预扣率和预扣预缴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适用20%至40%的超额累进预扣率(见《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

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说明:此处的"劳务报酬所得"预扣率及预扣预缴税额计算公式不适用于本文后续的三种情形的计算。

(四)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每次的确定

1.税务基本规定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2.劳务报酬所得"同一项目"所得规定

《国家**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89号)目前只是部分条款失效,其中的"关于个人取得不同项目劳务报酬所得的征税问题"依然有效:"同一项目",是指劳务报酬所得列举具体劳务项目中的某一单项,个人兼有不同的劳务报酬所得,应当分别减除费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国家**关于个人所得税偷税案件查处中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发﹝1996﹞602号)规定:关于劳务报酬所得"次"的法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法规"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考虑属地管辖与时间划定有交叉的特殊情况,统一法规以县(含县级市、区)为一地,其管辖内的一个月内的劳务服务为一次;当月跨县地域的,则应分别计算。

上述规定在新个税法实施后,并未明确规定失效,其在实际税收征管中必然发挥效力,在没有新规定出台前必然会得到税务机关及基层税务人员的认可与执行。

【案例-1】劳务报酬所得预扣税金计算

张某是某财经大学的教授,在2019年10月从事**工作取得如下报酬:

(1)从事财税咨询工作,从东城区甲公司取得报酬2000元,从西城县乙公司取得报酬3000元;

(2)为某出版社审核稿件取得报酬5000元;

(3)参加某中介机构举办的财税培训讲座,取得讲课报酬30000元;

问题:张某在2019年10月取得的上述收入应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假定不考虑流转税的问题)。

【解析】张某在2019年10月从事的**工作包括咨询、审稿和讲课,按税法规定属于劳务报酬所得,应由支付报酬的单位按照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1)张某取得咨询工作报酬应按照劳务报酬所得计算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且甲公司和乙公司属于不同的两个区(县)的两家单位,应分别计算。

①从东城区甲公司取得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2000-800)×20%-0=240元

②从西城县乙公司取得劳务报酬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3000-800)×20%-0=440元

(2)审核稿件取得报酬

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5000×(1-20%)×20%-0=800元

(3)讲课报酬

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30000×(1-20%)×30%-2000=24000×30%-2000=5200元

3.广告市场涉及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广告市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1996﹞148号印发)第七条规定:劳务报酬所得以纳税人每参与一项广告的设计、制作、发布所取得的所得为一次;稿酬所得以在图书、报刊上发布一项广告时使用其作品而取得的所得为一次;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提供一项特许权在一项广告的设计、制作、发布过程中使用而取得的所得为一次。上述所得,采取分笔支付的,应合并为一次所得计算纳税。

【案例-2】广告代言劳务报酬所得预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演员朱某为甲公司饮品代言,参与了其广告的拍摄。根据双方协议约定,代言费用分两次支付。在拍摄前,2019年3月1日,甲公司向该演员支付了第一笔代言费200万元;拍摄完成后,在广告正式投放前的2019年3月30日支付了剩下的300万元代言费。

问题:甲公司该如何预扣预缴该演员的个人所得税(假定不考虑流转税的问题)。

【解析】根据国税发﹝1996﹞148号规定,朱某在给提供代言和广告拍摄的过程中取得的报酬属于劳务报酬所得。虽然是分成了两笔支付,但是应合并为一次所得计算纳税。

2019年3月应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200万元+300万元)×(1-20%)×40%-0.70万元=159.30万元

思考:如果第二笔代言费不是在同一个月支付的,而是分别在两个月支付的,企业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该怎么计算呢?

如果出现分成在不同月份支付的,就构成了"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情况,按照61号公告规定,"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因此,企业只需要合并同一个月份中分笔支付的费用计算应预扣预缴的税额即可,并不需要把不同月份分笔支付的费用合并计算。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国税发﹝1996﹞148号和61号公告对于处理案例中的劳务报酬所得有差异,因为不合并计算,会少扣个人所得税。有人就会担心,税务局会不会找扣缴义务人的麻烦呢?

其实,大家不用担心,在法律上有个原则叫"从新",即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前提是层次一致),企业作为扣缴义务人适用最新规定是理所当然的。

另外,纳税人也不会就因此而少缴税,因为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中一项或者多项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6万元",和"纳税年度内预缴税额低于应纳税额",都是属于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案例中的朱某已经达到必须办理年度汇算清缴的条件,如果他不去办理汇算清缴而导致少缴税款,责任属于纳税人自己,而不属于支付劳务报酬的甲公司。

第2种: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佣金收入的特殊算法

适用对象: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

(一)税务规定

财税[2018]164号第三条规定,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佣金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以不含增值税的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收入额减去展业成本以及附加税费后,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展业成本按照收入额的25%计算。

扣缴义务人向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支付佣金收入时,应按照《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公告2018年第61号)规定的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

【说明】之所以说"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佣金收入的特殊算法",因为特殊点在于:

财税[2018]164号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的预扣预缴方法是——"累计预扣法"!明显不同于56号公告第一条第(二)款和61号公告第八条中对于"劳务报酬所得"规定的预扣方法。

也就是说对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佣金收入,虽然属于"劳务报酬所得"项目,但是采用的是与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一样的预扣预缴方法——累计预扣法。

(二)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对于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三项所得,61号公告规定实行按次预扣税款,对于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佣金的劳务报酬所得,鉴于保险营销和证券经纪业务的连续性,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应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三)减除费用标准和收入额的确定

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佣金收入,以不含增值税的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即:收入额=不含增值税的佣金收入×(1-20%)

(四)展业成本的计算

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展业成本按照收入额的25%计算。即:

展业成本=不含增值税的佣金收入×(1-20%)×25%

备注:如果是免征增值税的,则上述公式需要将"不含税增值税的佣金收入",换成"含增值税的佣金收入"。

(五)附加税费的计算

按照营改增相关税收政策规定,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应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销售额不包括其应纳增值税税额,采用销售额和应纳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照"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的公式计算销售额。

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应按提供经纪**服务按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以及附征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说明:《** **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13号第一条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保险**人、证券经纪人月佣金收入未超过10万元的,可以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等也可以依法免征。

(六)按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根据财税[2018]164号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扣缴义务人向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支付佣金收入时,应按照61号公告规定的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

因此,预扣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公式①)

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额-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公式②)

2.累计收入额按照不含增值税的累计收入减除20%费用后的余额计算;如果是免征增值税的,则是含税金额减除20%的费用。

3.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从业月份数计算。

4.累计其他扣除按照展业成本、附加税费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之和计算。

5.上述公式①中的预扣率、速算扣除数,比照《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所附的《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执行。

6.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的某月应预扣预缴税额为负值时,暂不退税;纳税年度终了后余额仍为负值时,由纳税人通过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

具体案例,就不再讲述了,可以在网上搜索老彭发布的文章《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佣金收入预扣个税的特殊算法(含流程图)》,里面有专门的案例,这里就分享一下流程图吧。

第3种: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佣金收入的特殊算法的“特殊算法”

适用对象: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上年度佣金收入低于6万元)

(一)税务规定

《国家**关于进一步简便优化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公告》(国家**公告2020年第19号 )规定:对上一完整纳税年度内每月均在同一单位预扣预缴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且全年工资、薪金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居民个人,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本年度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时,累计减除费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万元计算扣除。即,在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在其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的当月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对按照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居民个人,扣缴义务人比照上述规定执行。

白话解释一下上述规定,同时满足下述条件就可以采用:

1、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佣金收入;

2、上年度1-12月都在同一家单位领取佣金;

3、上年度的佣金收入不超过6万元;

4、本年度从1月开始仍然在该单位。

(二)计算办法与过程

计算方案与过程与第2种类似,区别仅在于累计收入6万元前,暂时不用预缴(相当于从1月开始就直接累计扣除费用6万元),因此不再赘述。

第4种:学生实习劳务报酬所得的算法

适用对象: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实习生

(一)税务规定

13号公告第二条规定:"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生因实习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的,扣缴义务人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时,可按照《国家**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2018年第61号)规定的累计预扣法计算并预扣预缴税款。"

(二)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对于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生因实习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的,应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三)收入额的确定

对于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生因实习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的,以不含增值税的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即:收入额=不含增值税的收入×(1-20%)。

由于是"劳务报酬",理论上属于增值税的应税范围。

对于学生实习取得的"劳务报酬"或在实习期间提供的服务能否免征增值税的问题,目前**并无统一口径。

财税(2016)36号附件3《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第一条第(九)项规定,"学生勤工俭学提供的服务"免征增值税。该条规定,是否能扩展应用到学生实习的劳务报酬?建议企业征求主管税务局的意见,避免税务风险。

(四)按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生因实习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的,扣缴义务人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时,可按照《国家**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2018年第61号)规定的累计预扣法计算并预扣预缴税款。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收入额-累计减除费用)×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在本单位开始实习月份起至本月的实习月份数计算。

上述公式中的预扣率、速算扣除数,按照2018年第61号公告所附的《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执行。

【案例-3】某在校大学生小王,2020年8月5日取得7月份在A单位的实习劳务报酬8000元。假如该笔实习劳务报酬是小王2020年取得的第一笔实习劳务报酬所得。

【解析】小王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所得额=8000*(1-20%)-5000=1400.00元(因是第一次按此法驾驶员,累计和当期一致)。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中寻找合适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所以,小王应预扣预缴的税额=1400.00×3%-0.00=42.00元。

第5种:学生实习劳务报酬所得的特殊算法

适用对象: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实习生(上年度1-12月收入低于6万元)

(一)税务规定

规定《国家**关于进一步简便优化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公告》(国家**公告2020年第19号 ),适用的条件也完全一致。

1、上一纳税年度1-12月均在同一单位实习;

2、上一纳税年度1-12月的累计实习劳务报酬收入不超过6万元;

3、本纳税年度自1月起,仍在该单位实习。

(二)计算办法与过程

计算方案与过程与第4种类似,区别仅在于累计报酬收入6万元前,暂时不用预缴(相当于从1月开始就直接累计扣除费用6万元),因此不再赘述。

第6种:非居民个人的算法

适用对象:非居民个人

(一)税务规定

《国家**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2018年第61号)第九条规定:

扣缴义务人向非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应当按照以下方法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

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见附件)计算应纳税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非居民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税款扣缴方法保持不变,达到居民个人条件时,应当告知扣缴义务人基础信息变化情况,年度终了后按照居民个人有关规定办理汇算清缴。

(二)非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次的确定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三)减除费用标准和收入额的确定

非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

注意区别:居民个人,毎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按800元计算;毎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20%计算。

(四)适用税率表与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一致

非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不需要进行年度汇算,月度或每次预扣预扣也不需要累积计算。

非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适用的税率表完全一致,与居民个人的预扣预缴计算适用的税率表差异很大。

非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在预扣时也不需要合并计算,因此劳务报酬所得是单独计算的。

【案例-4】外籍人员史密斯,非居民个人,以个人名义承接了某公司的一项设计任务,取得劳务报酬所得**币10万元。假如不考虑流转税问题。

【解析】非居民个人史密斯的收入额=100000.00×(1-20%)=80000.00元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中寻找合适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税率35%,速算扣除数7160

所以,小王应预扣预缴的税额=80000.00×35%-7160.00=20840.00元。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201513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