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144000是扣除后算税(个人所得税扣除60000是什么)
前沿拓展:
个人所得税144000是扣除后
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序船们造成利火女每月1000元的来自标准定额扣除。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个人所顶小轴但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纳税人的子增远观校着永南急南跳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展向具研占额扣除。
第八条
纳税人在**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
第十一条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属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本报记者 赵鹏
再过一周多就要迎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的新礼包。昨晚,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房租扣除最高标准从每月1200元上调至1500元,大病医疗最高扣除限额从一年6万元上涨至8万元。
亮点一:
子女教育扣除一年12000元
元旦即将实施的新个税法,新设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房贷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有关部门确定的最终标准和规则都比征求意见稿有了相应调整。
从明年元旦起,纳税人子女上技校,也能获得每年1.2万元的子女教育专项扣除了。此前在征求意见稿中有关部门提出,纳税人子女正在接受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育的,可以获得专项扣除。这次对于高中阶段教育的范畴,有关部门在原来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之外,新增了技工教育这一项。
在**作中,既可以由父母一方全额扣除,也可以父母每月分别扣除500元。扣除方式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税务部门特别提示,因病或其他非主观原因休学,但在学籍继续保留的期间,以及施教机构按规定组织实施的寒暑假等假期,均可连续扣除不受影响。
同时,子女在境内接受教育的不需要特别留存资料;但对于在境外接受教育的,需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资料。
在继续教育方面,这次基本保持了征求意见稿政策,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每月扣除400元;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取得相关证书可扣除3600元/年。但税务部门也提醒纳税人有一个例外情况存在:正在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此时一方面可以由父母选择按照子女教育扣除相关费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由子女本人选择按照继续教育的项目进行扣除。但是在此情况下,不能出现父母扣除子女教育费用,同时子女也扣除继续教育项目的情况,两类扣除不能同时享受。
亮点二:
房租扣除标准最高涨25%
每月交完房租,可能到手的工资已经少了将近一半,房租水涨船高,成了很多新入职者最大的生活压力。这次税务部门考虑到相关情况,大幅提高了房租专项附加扣除的标准。
新政规定,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为每月扣除额度1500元(征求意见稿标准为1200元),涨幅高达25%;除上述城市以外的,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是每月1100元,而此前为1000元,涨幅为10%;除上述城市以外的,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人(含)的城市仍维持在每月800元。
在房贷扣除方面,这次政策基本延续了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标准仍为每月1000元。不过,有关部门这次首次明确了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即20年。
与此同时,税务部门明确表态,所谓首套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配偶购买**境内住房而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同时,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是否符合政策,可查阅贷款合同(协议),或者向办理贷款的银行、住房公积金中心进行咨询。
亮点三:
大病医疗扣除上限提至8万
身体健康无疑是每个职场人工作和纳税的基础,这次有关部门决定提高大病附加扣除的上限。新政规定,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在不超过8万元的限额内,可以据实扣除。
而原来的征求意见稿规定,在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的(包括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和医保目录范围外的自费部分),由个人负担超过15000元的医药费用支出部分,为大病医疗支出,可以按照每年最高6万元标准的限额据实扣除。
对比征求意见稿不难看出,新政将最高扣除限额从6万元提高到了8万元 ,涨了2万元。不过在扣除内容方面,征求意见稿包括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和医保目录范围外的自费部分,新政则明确规定仅限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
税务部门同时强调,患者需保留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复印件。
亮点四:
赡养父母每月可扣除2000元
关于赡养老人的扣除标准,这次新政未发生变化,依然规定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每月可扣除2000元;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可以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但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具体分摊方式包括均摊、约定、指定分摊,其中约定、指定的需留存分摊协议。
新政也首次明确,被赡养人包括了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专项扣除的期限是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
为您释疑
每年3月至6月汇算清缴
从明年开始,除大病医疗外,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继续教育,职工均可在单位发放工资薪金时,按月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首次享受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优惠时,个人需填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给任职受雇单位,单位在每个月发放工资时,比照“三险一金”扣除模式为大家办理专项附加扣除。
税务部门还解释,2019年新个税法实施首年发生的大病医疗支出,要在2020年才能办理。另外,所有大病医疗扣除不能由单位代扣。
新政规定,自2020年起,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为上一年度的汇算清缴申报集中办理期。具体来说,在2020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市民可把大病医疗支出项目、不愿意将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报送给任职受雇单位的、以及纳税年度内未足额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其他情形,全部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届时再进行扣除。
另外,对于虚假申报骗取专项附加扣除的,税务部门将采取事后抽查方式对市民进行检查和纠正。税务机关发现市民提供虚假信息的,将责令改正并通知扣缴义务人;情节严重的将被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实施联合惩戒。
FESCO旗下中瑞方胜金融服务公司总经理杜成分析,调整后的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进一步体现了让利于民的原则。
帮您算账
明年1月起,我国首次针对工薪收入实行按年综合计税,打破以往按月计税的分类所得税制做法。因此,即便纳税人每月收入恒定,缴纳的个税也会随累计总收入攀升而增加,每月对应的个税预扣率也可能由低档升至**。当工薪收入不超过36000元时,对应的预扣率是3%;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时预扣率10%;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预扣率20%。最**为收入超过96万元时预扣率45%。
假设某职员2015年入职,2019年每月应发工资均为30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为4500元。从明年1月起该职工每月可享受子女教育与赡养老人2项专项附加扣除共计2000元。假设没有其他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以明年前三个月为例,其每月个税应预扣预缴税额的计算方法如下:
一月份:
(30000-5000-4500-2000)×3%=555元;
二月份:
(30000×2-5000×2-4500×2-2000×2)×10%-2520-555=625元;
三月份:
(30000×3-5000×3-4500×3-2000×3)×10%-2520-555-625=1850元。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由于2月份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为37000元,已适用更**次的10%税率,因此2月份和3月份预扣预缴税款有所增加。其1、2、3月将分别预缴个税555元、625元和1850元。
拓展知识:
个人所得税144000是扣除后
个人所得税扣税怎么算
个人所得税扣税怎么算,为了保证纳税人能及时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2022年度的专项附加扣除确认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31日。个人所得税扣税怎么算。
个人所得税扣税怎么算1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都学过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事实上个人所得税缴纳的税费是根据标准计算出来的,方法比较简单。但是不同的政策方法是不一样的。但是大致的计算方法并没有发生变化,只不过对一些其他的收入,可能税率不一样。先来看看一般的个税计算方法吧。
我们都知道对于工资、薪金等,我国采用的是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在3%—45%。
对于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收入来说,预扣税率为3%。
对于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预扣税率为10%。
对于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预扣税率为20%。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预扣税率为25%。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预扣税率为30%。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预扣税率为35%。
超过960000元的部分,预扣税率为45%。
2021年做出的调整是,如果纳税人累计收入没有超过6万元的月份,暂时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而是在其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的当月,以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而2022年开始,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又发生了变化。那就是从2022年1月1日开始,居民个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合并申报)。这一改变,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来说都是糟糕的,这意味着要缴纳更多的税费。
用一个例子更直观一点。比如小张年工资30万元,另外其获得了5万元的奖金。按照如今的计算方式,小张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税后工资=300000(应纳税额)-300000(应纳税额)*20%(适用税率)+16920(速算扣除数)=256920元;应纳税额=300000-256920=43080元。
税后奖金=50000(应纳税额)-50000(应纳税额)*10=45000元;应纳税额=50000-45000=5000元。
最终小张一共会获得256920+45000=301920元;需要缴纳税额为43080+5000=48080元。
按照2022年的申报方法计算小张税后工资=350000(应纳税额)-350000(应纳税额)*25%+31920(速算扣除数)=294420元。应缴纳的税额=350000-294420=55580元。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2022年实施的计算方法让小张少获得了7500元,比之前的计算方法多缴纳了7500元。从而我们可以知道,2022年开始实行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对企业以及个人来说是不利的。
个人所得税扣税怎么算2
1、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2、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在**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
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
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3、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4、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5、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一)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二)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纳税人的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
市辖区户籍人口,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6、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赡养60岁(含)以上父母的,按照每月2000元标准定额扣除,其中,独生子女按每人每月2000元标准扣除,非独生子女与其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
个人所得税扣税怎么算3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是落实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的配套措施之一。
为了保证纳税人能及时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2022年度的专项附加扣除确认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31日。当然,如果纳税人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确认,还可以选择在次年3-6月汇算清缴时一次性扣除,其结果都不影响员工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129510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