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是)

前沿拓展: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收入-社保公积金-考勤扣款-5000-专项附加扣除项)×适用税率,即可。


来源:北京税务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是)

个人所得税

热点问题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是)

1

问:如果扣缴义务人不接受纳税人提交的专项附加扣除资料怎么办?

答:根据《国家**关于修订发布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作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公告〔2022〕7号):“第二十五条 纳税人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绝。扣缴义务人应当为纳税人报送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保密。”

2

问:法律援助人员取得法律援助补贴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 **** **

答:根据《** **关于法律援助补贴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 **公告2022年第25号)规定:“一、对法律援助人员按照《中华****法律援助法》规定获得的法律援助补贴,免征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二、法律援助机构向法律援助人员支付法律援助补贴时,应当为获得补贴的法律援助人员办理个人所得税劳务报酬所得免税申报。

……

五、本公告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按照本公告应予免征的增值税,在本公告下发前已征收的,已征增值税可抵减纳税人以后纳税期应缴纳税款或予以退还,纳税人如果已经向购买方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在将专用**追回后申请办理免税;按照本公告应予免征的个人所得税,在本公告下发前已征收的,由扣缴单位依法申请退税。”

3

问:个人在图书、报刊上发表同一作品取得的稿酬所得如何计税?

答:根据《国家**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89号)第四条第一款规定:“个人每次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同一作品(文字作品、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以及其他作品),不论出版单位是预付还是分笔支付稿酬,或者加印该作品后再付稿酬,均应合并其稿酬所得按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出版、发表或再版同一作品而取得稿酬所得,则可分别各处取得的所得或再版所得按分次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第二款规定:“个人的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应合并其因连载而取得的所有稿酬所得为一次,按税法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在其连载之后又出书取得稿酬所得,或先出书后连载取得稿酬所得,应视同再版稿酬分次计征个人所得税。”

以上为预扣预缴时的计税规定,在汇算清缴时,居民个人取得的稿酬所得,应并入综合所得,按年计税。

4

问: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独资性质的企业,年终汇算清缴时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

答:根据《国家**关于〈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法规〉执行口径的通知》(国税函〔2001〕84号)第一条规定:“关于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并且企业全部是独资性质的,其年度终了后汇算清缴时应纳税款的计算问题: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并且企业性质全部是独资的,年度终了后汇算清缴时,应纳税款的计算按以下方法进行:汇总其投资兴办的所有企业的经营所得作为应纳税所得额,以此确定适用税率,计算出全年经营所得的应纳税额,再根据每个企业的经营所得占所有企业经营所得的比例,分别计算出每个企业的应纳税额和应补缴税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Σ各个企业的经营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本企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本企业的经营所得/Σ各个企业的经营所得

本企业应补缴的税额=本企业应纳税额-本企业预缴的税额”。

5

问:个人转让股权时,税务机关核定股权转让收入的情形有哪些?

答:根据《国家**关于发布〈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公告2014年第67号)第十一条规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核定股权转让收入:

(一)申报的股权转让收入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

(二)未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三)转让方无法提供或拒不提供股权转让收入的有关资料;

(四)其他应核定股权转让收入的情形。”

6

问:个人取得的**代销业务所得,如何计征个人所得税?

答:根据《中华****个人所得税法》以及《国家**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629号)第三条的相关规定,个人因从事**代销业务而取得所得,应按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7

问:填报子女教育扣除时,我该怎么填写教育终止时间?

答:教育终止时间是指子女因就业或者其他原因不再继续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时点。如果填写了教育终止时间,从次月起,就不再继续享受子女教育扣除。

如果您的子女当前受教育阶段即将毕业,但还会继续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则无需填写,否则无**常享受扣除政策。

本文来源:本文收集整理于北京税务公众号

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属原作者,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谢谢

编辑:sometime编制:2022年11月07日

拓展知识: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指国家为了完善税收体制,更好的进行税制改革,而制定的税收制度。

个人所得税的缴税占比通常是看个人收入的差异种类,即必须分成薪资、薪酬个人所得,而且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必须适用于7级超量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缴税所得额测算征税,该税点按个人月薪、薪金应税所得额区分级距,最大一级为45%,最少一级为3%,共7级。因而在职员工在进行个人所得税缴纳的情况下,必须按照自身个人收入的差异状况,来缴纳相对应的税目。

1、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

2、工资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的,包括8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

3、工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

4、工资范围在17000-30000元之间的,包括3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

5、工资范围在30000-40000元之间的,包括4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5%。

6、工资范围在40000-60000元之间的,包括6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0%。

7、工资范围在60000-85000元之间的,包括8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5%。

8、工资范围在85000元以上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45%。

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门确定征税其他所得。

法定对象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境内居住而从**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居民纳税义务人在**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在**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126501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