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个税计算器(2022个税计算器年终奖)
前沿拓展:
2022个税计算器
一、2022个税税率表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
1.年度不超过36000元的税率为:3% 速算扣除数:0
2.超过36000-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速算扣除数:2520
3.超过144000-3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速算扣除数:16920
4.超过300000-42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 速算扣除数:31920
5.超过420000-6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 速算扣除数:52920
6.超过660000-9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 速算扣除数:85920
7.超过960000元的税率为:45% 速算扣除数:181920
(综合所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
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5000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从以上税率可以看到,如果工资刚好是5000元,那么是不需要纳税的。如果工资超过5000元就开始纳税,工资越高税率越高,那么纳税金额就越多。
工资一万元要交多少税?
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五险一金-起征点-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月收入10000元,起征点5000元;其他扣除0元;专项附加扣除0元;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10元。
税额=(10000-5000)×10%-210=290元。也就是说,税后工资是9710元。
二、2022年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
根据预扣预缴法,个税的计算公式如下: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本年度累计应发税前工资—累计个税起征点—累计五险一金个人部分—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三、个人所得税法律规定
《中华****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马上就要过3月15日之前的预约期了,相信你已经迫不及待看今年能退多少钱了?
有一些朋友可能还很忐忑,会不会要补缴税啊?年终一次性奖金税不少呢!
别着急,看过这篇文章,您就可以自由选择了。
01 关系个人的所得税税率
目前,我国对个人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采取的是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办法,应交所得税=应税所得*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应交的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为执行3%至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通俗来讲,就是超出部分按比例计算缴税。
你,要掌握一张表,才能做好后面的数学题。
对于工薪的我们来说,表一最重要,综合所得的绝大部分收入。
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之外的,依照上表一按月换算后计算应纳税额。
这个表,可以换算为每月的额度表,也是年终奖一次性缴纳的税率表。
÷12得下表,速算扣除数略有不同
02 2022年的最新政策
2022年,原本年终奖要计入每月平摊开来计算缴税额度的
但考虑到这两年都不容易,就把这个政策推迟到2023年了
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平摊入月,那么你只能老老实实的超额累进计算了
但如果可以单独计算,不把超出额度推高,降低缴税比例。
说到这里,大家就可以自己算算看了!
03 使用APP汇算
"个人所得税“APP在填完基础信息、专项附加扣除,就可以开始2021年综合汇算了。
编辑搜图
按部就班填完选完,就来到关键地方了:工资薪金的选择了
如果您有年终奖,红框内会有“存在年终奖,请选择。。
点进去,会有两个选项
而年终一次性奖金,也适用之前税表,超过3万6才开始缴纳3%。
就要合理计算好额度了。
一般来说,每月工资有5000起征底数,有专项附加扣除,超出部分的3600,才会缴纳3%。
而年终一次性奖金,也适用之前税表,超过3万6才开始缴纳3%。
对于有些单位,没有奖金一说,但有一次性发放的一些收入,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调整空间。
您可以充分利用额度和单独计算这个选项。
2021年,您的收入明细已经敲定,就需要综合考虑是一次性汇算,还是“单独一笔”汇算了。
原则就是,尽量不要推到税率第三档,充分用足免税、专项附加扣除等额度。
想要进阶点的,可以看下面
04 进阶的算法-感兴趣的来看
月度扣税,不是单纯的“÷12”这么粗放的计算的
APP里面的公式,实际上逐月累计预扣计算的
在新个税制度下,由以前每月单独计算个税,改为每月预扣预缴,次年统算多退少补。
即:每月算一次缴纳一次,计算公式改为累计数据计算
本月应扣缴税额=(本月累计应扣预缴纳税所得额*预扣税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缴税额
本月累计应扣预缴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减除费用是5000,专项扣除费用指险和金,专项附加扣除是指孩子老人房子等。
有的特殊行业,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也能算做其他扣除项目
举例计算
1、张三(法外狂徒)月工资15000元,每月应扣险金1000元,每月专项附加扣除2000元,3月份取得劳务报酬3万元,8月份取得稿酬1万元,11月份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收入5000元。
张三今年每月预缴税多少?出图
编辑搜图
1月预扣个税额=(15000-5000-1000-2000)*3%-0=210元
2月预扣个税额=(15000*2-5000*2-1000*2-2000*2)*3%-0-210=210元
3月预扣个税=(15000*3-5000*3-1000*3-2000*3)*3%-0-420=210元
4月预扣个税=(15000*4-5000*4-1000*4-2000*4)*3%-0-630=210元
5月预扣个税=(15000*5-5000*5-1000*5-2000*5)*3%-0-840=210元
6月预扣个税=(15000*6-5000*6-1000*6-2000*6)*10%-2520-1050=630元
注意:这里是1-6月份累计应税所得已经超过36000元的标准,适用10%税率了。
7月预扣个税=(15000*7-5000*7-1000*7-2000*7)*10%-2520-1680=700元
8月预扣个税=(15000*8-5000*8-1000*8-2000*8)*10%-2520-2380=700元
9月预扣个税=(15000*9-5000*9-1000*9-2000*9)*10%-2520-3080=700元
10月预扣个税=(15000*10-5000*10-1000*10-2000*10)*10%-2520-3780=700元
11月预扣个税=(15000*11-5000*11-1000*11-2000*11)*10%-2520-4480=700元
12月预扣个税=(15000*12-5000*12-1000*12-2000*12)*10%-2520-5180=700元
全年预扣工资薪金个税额=5880元
劳务报酬按80%计算
应预扣个税=30000*(1-20%)-2000=5200
稿酬的预扣个税
应预扣个税额=10000*(1-20%)*(1-30%)*20%=1120元
特许权使用费的预扣个税
应预扣个税额=5000*(1-20%)*20%=800元
全年已经预缴个税=5880+5200+1120+800=13000
年度汇算环节
一、先计算综合所得收入额:
(1)工资薪金的收入额=15000*12=18万元
(2)劳务报酬的收入额=30000*(1-20%)=24000元
(3)稿酬的收入额=10000*(1-20%)*(1-30%)=5600元
(4)特许权使用费的收入额=5000*(1-20%)=4000元
综合所得收入额合计=213600元
二、再计算全年应纳税的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213600-60000-12*1000-12*2000=117600元
三、然后计算全年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117600*10%-2520=9240元
最后,汇算退或补
应退或应补税额=应纳税额-已经预扣税额=9240-13000=-3760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23年,年终奖并入月度计算,但即使是单独一笔计算,年终奖扣税也是÷12计算的,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后,计算的。
如张三年终奖10万,100000÷12=8333,适用10%税率,
应缴纳税额8333*10%-210=623.3
如何运用这些数字,为自己争取更多福利?充分利用数字,调整到合适比例。
总的来说,就是额度要用足了,减免要用足了。
月度的额度、年度的额度都要用足!
每年的减免都要用足。
。
拓展知识:
2022个税计算器
如果是个人原因离职,没有补偿金。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124500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