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及实例)

前沿拓展: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根据**、国家**联合印发的《关于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的公告》
****公告
为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现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公告如下:
,对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第一条同时废止。
那么小微企业所得税怎么计算?
一、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二、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上述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
从业人数,包括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所称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应按企业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确定。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上述相关指标。
综上所述,我们就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才能是正确的进行所得税季报。这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法律依据:《****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第二条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上述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从业人数,包括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所称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应按企业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确定。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一)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二)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三)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上述相关指标。


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及实例)插图

居民企业应缴纳所得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基本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納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根据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应纳税额的多少,取决于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两个因 素。在实际过程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 直接计算法

在直接计算法下,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人、免税收入、各项 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与前述相同, 即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扭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可损

(二) 间接计算法

在间接计算法下,是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 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纳税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税收规定蒗围与会计规定不一致的应予 以调整的金额;二是税法规定扣除标准与会计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

【例】某企业为居民企业,2〇17年发生经营业务如下:

(1 )取得产品销售收入4 000万元。

(1) 发生产品销售成本2 600万元。

(2) 发生销售費用770万元(其中广告費65〇万元);管理费用48〇万元(其中业务 招待费25万元);财务費用60万元。

(3) 销售税金160万元(含增值税120万元

(4) 营血外收入80万元,营业外支出50万元(含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向貧困山区 捐款30万元,支付税收滞纳金6万元)。

(5) 计入成本、費用中的实发工資总额200万元、拨缴职工工会经費5万元、发生 职工福利費31万元、发生职工教育经費7万元。

要求:计算该企业2017年度实际应纳的企业所得税。

(1) 会计利润总额=4 000+80 -2 600-770-480 -60-40-50=80 (万元)

(2)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调增所得额=650 -4 000×15% =650-600 =50 (万元)

(3) 业务招待费调增所得额=25 -25 x60% =25-15=10 (万元)

4 000 x5%c=20 (万元)>25 x60% =15 (万元)

(4) 捐赠支出应调增所得额=30-80 x12% =20,4 (万元)

(5) 工会经費应调增所得额=5 -200×2% =1 (万元)

(6) 职工福利费应调增所得额=31-200×14% =3 (万元)

(7) 职工教育经費应调增所得额=7_2〇Ox2. (万元)

(8) 应纳税所得额=80+50 + 10+20.4+6+1+3+2= 172.4 (万元)

(9) 2017年应缴企I所得税= 172. 4 x25% =43. 1 (万元)

【例】某工业企业为居民企业,2017年度发生经营业务如下:

全年取得产品销售收入5 600万元,发生产品锖售成本4 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 800万元,其他业务成本694万元;取得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40万元;缴纳非增值税销

售税金及附加300万元;发生的管理費用760万元,其中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费用60万元、 业务招待费用70万元;发生财务费用200万元;取得直接投資其他居民企ik的权益性收 益34万元(已在投资方所在地按15%的税率激纳了所得税);取得营业外收入100万元, 发生营业外支出250万元(其中含公益捐赠38万元)。

要求:计算该企业2017年应纳的企业所得税。

(1) 利润总额=5 600 + 800 十40 + 34 + 100 — 4 000 – 694 – 300 — 760 – 200 – 250

= 370 (万元)

(2) 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应调减所得额40万元。

(3) 技术开发费调减所得额=6〇x5〇%=3〇 (.万元)

(4) 按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費的6〇%计算=70×6〇%=42 (万元)

按销售(营业)收入的5知计算=(5 600+800) x5%c = 32 (万元)

按照规定税前扣除限额应为32万元,实际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70 -32 =38 (万元)

(5) 取得直接投资其他居民企血的权益性收益属于免税收入,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34(万元)

(6) 捐赠扣除标准=370 x12% =44.4 (万元)

实际捐赠额38万元小于扣除标准44.4万元,可按实捐数扣除,不做纳税调整。

(7) 应纳税所得额=370-40 -30 +38 -34 =304 (万元)

(8) 该企业2017年应缴纳企业所得税=304 x25% =76 (万元)

【例】某科技型中小企业,职工人90人,资产总额2 800万元。2017年度生产 经营业务如下:

(1) 取得产品销售收入3 00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20万元;

(2) 与产品销售收入配比的成本2 200万元;

(3) 发生销售费用252万元、管理费用39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28万元、新产品 研发费用120万元);

(4) 向非金融企业借款200万元,支付年利息费用18万元(注:金融企业同期同类

借款年利息率为6% );

(5) 企业所得税前准许扣除的税金及附加32万元;

(6) 10月购进符合《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专用设备,取得增 值税专用**注明金额3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5.1万元,该设备当月投入使用;

(7) 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总额200万元、拨缴职工工会经费4万元、发生 职工福利費35万元、发生职工教育经费10万元„

要求:计算该企12017年度应纳的企业所得税。

(1) 会计利润总额=3 000 + 20 – 2 200 – 252 – 390 – 18 – 32 = 128 (万元)

(2) 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血所得税,应调减所得额20万元

(3) 业务招待费应调增所得额=28-!5 = 13(万元)

28 x60% (万元)=16. 8 万元 >3 000 x5釦=15 万元

(4) 新产品研发费用应调减所得额=120 x75% =90 (万元)

(3)利息费用支出应调增所得额= 200×6% =6 (万元)

(1) 工会经费应调增所得额=4 – 200 x2%二0 (万元)

(2) 职工福利費应调增所得额=35-200 xM% =7 (万元)

(3) 职工教育经費应调增所得额= 10-200 x2.3% =5 (万元)

(4) 应纳税所得额=128—20 + 13 -90+6 +7 +5 =49 (万元)

(5) 该企业2017年度应缴企业所得税=49 x50% x20% -30×10% =1.9 (万元)

有财税问题就问解税宝,有财税难题就找解税宝!

拓展知识: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例举一下几步,以供参考,望采纳!
第一步:会计利润核查,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比如2017年利润总额为300万,会计处理正确。
第二步:比对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差异,进行纳税调整。比如此例,当年为开发新产品发生的研发费用为50万(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税法上对于研发支出:“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本年度实际发生额的75%,从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也就是税前可以扣除的为50+50*75%=87.5万. 但是会计计入损益的金额是50万,所以纳税调整,还可以调减37.5万。
也就是税法上的应纳税所得额为 300-37.5=262.5万
第三步:计算应纳所得税额为 262.5*25%65.625万。
注:从事服装生产和销售可以享受税法上的加计扣除政策。
7个行业不得加计扣除,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
1.烟草制造业。
2.住宿和餐饮业。
3.批发和零售业。
4.房地产业。
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娱乐业。
7.**和国家**规定的其他行业

申诉已通过。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124499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