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税计算方法(个人税计算方法2020)
前沿拓展:
个人税计算方法
工资扣税计算方法: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0元,不超过5000;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应发工资-五金-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金)-5000元;
一、工资扣税计算方法:
1.年度不超过36000元的税率为:3% 速算扣除数:0
2.超过36000-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速算扣除数:2520
3.超过144000-3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速算扣除数:16920
4.超过300000-42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 速算扣除数:31920
5.超过420000-6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 速算扣除数:52920
6.超过660000-9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 速算扣除数:85920
7.超过960000元的税率为:45% 速算扣除数:181920
二、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税务处理:
1.纳税人具有选择权,财税_2018_164号明确规定,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可以选择按照不并入综合所得的计算纳税,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
2.全年一次性奖金不并入综合所得的税务处理,财税_2018_164号规定,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符合《国家**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规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
3、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法律依据:《中华****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怎么算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按照国家规定,当我们的工资收入达到3500以上就要征收个人所得税,那么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怎么算?
工资是工钱的一种类型,工资即员工的薪资,工资可以分为底薪、佣金及额外津贴等。
工资定义
工资是指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在**,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1)社会保险费;(2)劳动保护费;(3)福利费;(4)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5)计划生育费用;(6)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在政治经济学中,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法定最少数额的工资叫最低工资,工资也有税前工资、税后工资、奖励工资等各种划分。在政治经济学中,资本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工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正确叫法是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或者免征额)是指国家为了完善税收体制,更好的进行税制改革,而制定的税收制度。2011年4月2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拟调至3500元。2011年6月中旬,调查显示,48%的网民要求修改个税免征额。2011年6月30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并于2011年9月1日起施行。2011年7月初,国家**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刘佐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
1、月工资未超过3500元(包含3500元)是不用交税的。这里所说的月工资是指扣除了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后的金额。
2、月工资超过3500元,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至45%,分七个阶段计税。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3500)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举个例子来说,A本月工资为2400元,未超过3500元,不用纳税。B本月工资为6000元,那么他应该纳税145元。
有法律问题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咨询专业律师↓↓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客户端查看)
拓展知识:
个人税计算方法
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方式: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财产租赁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财产租赁所得(不超过4000元)-800元/财产租赁所得(超过4000元)×(1-20%);财产转让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其他。
【法律依据】
《中华****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cen.cn/20221124499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