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预缴怎么计算(个人所得税预缴怎么计算的)
前沿拓展:
个人所得税预缴怎么计算
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公式
根据预扣预缴法,个税的计算公式如下: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本年度累计应发税前工资—累计个税起征点—累计五险一金个人部分—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2019年新个税税率表
1、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
2、工资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的,包括8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
3、工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
4、工资范围在17000-30000元之间的,包括3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
5、工资范围在30000-40000元之间的,包括4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5%;
6、工资范围在40000-60000元之间的,包括6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0%;
7、工资范围在60000-85000元之间的,包括8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5%;
8、工资范围在85000元以上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45%。
公众号后台有读者发来这样一张图片,是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的申报图片,问为什么这里累计减除费用就是6万了,不应该是5000吗?
这个是一个新政策,如果持续关注二哥的朋友应该都清楚这个新政策。
依据:国家**公告2020年第19号 国家**关于进一步简便优化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公告
二哥是二哥税税念公司的一名小会计,2020年1-12月在A单位取得工资薪金50000元,单位为其办理了2020年1-12月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明细申报。2021年,公司1-6月给其发放6000元工资,7-12月每月发放4000元工资。在不考虑“三险一金”等各项扣除情况下。
在原来的减除费用算法下,也就是按照雇佣的月份算减除费用。
那么二哥前6个月会预缴税款,全年看没有税款,需要次年做汇算清缴进行退税(综合所得全年收入额不超过6万元且已预缴个人所得税的,税务机关在网上税务局提供便捷退税功能。纳税人可以在2021年3月1日至5月31日期间,通过简易申报表办理年度汇算退税)。
在新的算法下,从第一个月开始直接就扣6万,那么二哥全年就并不会预扣个税,这样也不用次年做汇算清缴了。
当然,新政策是有享受的前提条件的。
条件如下:
所以,这个朋友看到的这种情况肯定就是符合新政策的人员在2021预扣预缴时候减除费用的算法了。
当然,目前预扣预缴环节,除了上述情况,减除费用的计算方法还是有2种计算方法。
第一种,也是最常用的一种,那就是按照国家**公告2018年第61号规定的,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二哥是二哥税税念公司的一名小会计,月收入5000,公司不给买社保(注:虽然不合法,但是这就是现实,二哥也没啥实力,在西部十八线小城市,也没法找到更好的了),什么专项附加扣除也没有(说实话,5000的工资,有专项附加扣除其实最终也用不上)。
好了,二哥的工资薪金结构非常简单了,每个月5000,公司给申报个税(当然这个事情也是二哥在做),在累计预扣法下,个人所得税怎么算?
2020年1月应预扣预缴税额
=(5000-5000)*3%-0=0
2020年2月应预扣预缴税额
=(5000*2-5000*2)*3%-0=0
2020年3月应预扣预缴税额
=(5000*3-5000*3)*3%-0=0
……
这里的减除费用就是按照二哥在公司的任职受雇月份来累算的。
第二种、年度内首次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居民个人的个税预扣预缴。可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月份数计算累计减除费用。
依据:国家**公告2020年第13号 关于完善调整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公告国家**公告
这个和第一种是不同的,比如二哥是7月入职,按第一种情况7月发放工资只能扣1个月的5000,而第二种可以让你扣7*5000的减除费用。
二哥税税念公司2020年高校毕业季招聘了一个新员工小A,7月1日正式入职,每个月工资8000,社保和公积金扣除由于没有上年数,按照当年实际收入为基数,扣除情况如下,小A无其他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7月个税如何算?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8000-0-35000-1792-0-0
=-28792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0
申报系统如何实现这个功能呢?关键在于选择入职方式,大家看仔细。
在增加人员信息时候,入职年度就业情况要选择,这里分了两种,都代表首次就业的情况,也就是政策规定的,一个纳税年度内首次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居民个人。
我们这选择新入职学生。
好了,选择好后,我们再在系统计算个人所得税。
看到没有?系统累计减除费用自动变成了35000,这完全就是根据你在维护人员信息时候,选择了入职年度就业情形的原因,也就是告诉系统,这个员工符合政策的要求。
以上就是新政策的第一条内容的实**解读。
值得注意的是,7月1日之前入职的,不适用这个政策,系统入职年度就业情形自动是灰,不可选择。
还有这个新政策不是只针对新入职大学生,其他首次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居民个人也可以,包括未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或者未按照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过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居民个人。
更多相关资料,尽在财税百问百答,点击查看左下角了解更多~
来源:二哥税税念
拓展知识:
个人所得税预缴怎么计算
预扣预缴个税的计算公式是,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减除费用: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百分之二十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的超;额累进预扣率,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预扣率。
居民个人预扣预缴方法: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按以下方法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年度预扣预缴税额与年度应纳税额不一致的,由居民个人于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
非居民个人扣缴方法:扣缴义务人向非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按次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按月换算后的非居民个人月度税率表计算应纳税额。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123499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