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什么(个人所得税怎么算的计算公式)
前沿拓展: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什么
个人所得税的具体的计算公式为:(个人收入-5000-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对应个税利率。
例如某人月薪1万元,每月社保公积金缴纳金额合计1000元,其有一个子女正在上学,每月可扣除1000元,那么其个人应纳税额为10000-1000-1000-5000=3000元,对比个税利率表可计算出其个税纳税额为:3000*3%=90元。
扩展资料: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可分为按月计征和按年计征。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从**境外取得的所得,实行按年计征应纳税额,其他所得应纳税额实行按月计征。
在**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个人所得税
导读:个人工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是很多会计从业人员在日常核算中运用的比较多的内容,应纳税所得额涉及的会计科目有很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下文中会计学堂搜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大家可以作为参考进行阅读思考。
个人工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答:单位代纳税义务人负担税款,其收入项目的费用扣除标准一定时的计算,单位代纳税义务人负担个人所得税款的,应将纳税义务人取得的不含税收入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额-速算扣除数)÷(1-不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应纳税款=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速算扣除数上述公式适用于费用扣除标准一定的应税项目,如工资薪金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和不含税收入不超过3360元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
对于费用扣除数按比例扣除的应税项目,则用以下公式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1-税率(不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1-20%)]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率-速算扣除数
单位为个人按比例负担税款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的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负担比例)÷(1-税率×负担比例)
单位为其个人定额负担税款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取得的工资+单位代个人负担的税款-费用扣除标准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税×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或,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上述文章中个人工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不知道大家都看明白了吗?想要了解更多这个类型的财务知识,小编建议各位前往会计学堂的官网咨询专业的老师.
拓展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120498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