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2020年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专项附加扣除)

前沿拓展:


国庆期间霸屏朋友圈的一款小游戏“羊了个羊”,近期因为背后持股公司公布的利润分配方案,再次引起广大投资者的兴趣。

020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2020年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专项附加扣除)"

北京简游研发小游戏:“羊了个羊” 北京简游研发小游戏:“羊了个羊”

“羊了个羊”到底赚了多少?

据游戏分析师廖旭华称,“如果数据属实,双平台日活破亿,单日收入保守算也有千万。"

在如此大火的前提下,其投资公司厦门吉比特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大手一挥,堪称“壕”气分红。

020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2020年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专项附加扣除)"

“羊了个羊”投资方吉比特公布的前三季度利润分配方案

吉比特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4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0.06亿元(含税),相当于将前三季度利润全部分配。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吉比特间接持有北京简游(研发商)20%股权,其中10%股权为近日增持。从投资板块的整体上来看,“羊了个羊”的爆火影响有限。

虽说如此,截至三季度末,吉比特股东人均将获得4.1万元分红,也令人羡慕不已~而吉比特实控人、董事长卢竑岩持股比例达到30.1%。

020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2020年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专项附加扣除)"

按照利润分配原则,他将拿走3.03亿的天价分红款,且不用交个税。

七种视同股息红利分配情形需缴个税

为什么卢竑岩本次分红不需缴纳个税?因为自然人取得股息红利有一种情况是不用交税的。

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早在2020年1月,卢竑岩所持股已全部解禁,到本次分红持股期限已超一年。

020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2020年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专项附加扣除)"

吉比特股东持股详情,图源梅松讲税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获得的股息、红利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比例税率,按次征收个人所得税。

又到一年年底,关于分红如何缴税问题,在此提醒自然人股东,七种情形应视同股利分配:

第一,股东向公司长期借款视同股利分配。

第二,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视同股利分配。

第三,资本公积金转增资本视同股利分配。

第四,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视同股利分配。

第五,应付股利挂账未支付视同股利分配。

第六,股东将公款用于消费性支出视同股利分配。

第七,股东将公款用于财产性支出视同股利分配。

以上,都是需要申报与缴纳个人所得税。

自然人持股是股权架构中,最简单粗暴的一种,只要涉及分红基本需要照章交税,没有任何腾挪空间。

所以,在实务中企业通常会进行股权架构设计,利用优惠政策节约个税。

分红税负高,比拿工资如何?

既然自然人分红个税税负无回转余地(在未做股权架构前提下),那么年底以传统发工资形式如何呢?

基于两者的个税税率差异问题,在新《个税法》实施后,工资薪金计入综合所得,按年汇算,税率3%-45%;分红属于股息、红利所得,税率为20%。所以会有这样潜在的选择。

由于工资的税率是超额累进,不同的收入对应不同的税率,就会出现一个临界值。

超过这一临界值工资的个税税率会超过股息红利所得,反之则低于。

于是,老板们是拿工资还是给分红适用的税率就不一样。

举个例子

#假设老板一年收入36万

为计算简便我们不考虑五险一金及专项附加扣除,只考虑每年的基础减除费用6万(每月5千)。

第一种:发工资

36万-6万=30万,为应纳税所得额

对应的个税税率是20%,速算扣除数16920。老板交税30万*20%-16920=43080元

第二种:分红

36万*20%=7.2万

两者相差将近3万。

如果年收入100万呢?发工资对应的税率为45%;而分红依然是20%。这时候孰低孰高就显而易见了。

所以,财务或老板自身在考虑分红问题的时候,需要据实计算,根据老板的实际情况找到这个临界值。

采取部分发工资部分分红的形式,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税负。你学会了吗?

部分内容来源:上观、大众网

如转载,请备注来源

拓展知识:

2020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法律分析:(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法律依据:《中华****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119497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