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个税的计算方法(工资个税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前沿拓展:
工资个税的计算方法
法律分析: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1.应缴纳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费用减除额 2.应纳税额=应纳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法律依据:《中华****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作为发工资计算个税的财会人员或HR人员,2019年大半年来经历的压力是公司其他员工不能理解的。每个月都会被询问个税的计算,专项附加扣除的**作,而具体算法和**作又不是一两句能说得清楚的。
今天,就为大家准备了这么一个个税计算的案例,大家可以收藏,或者打印出来,员工来咨询,直接把这篇帖子耍给他。一起来看看——
案例
张女士在某企业任职,2019年1月-12月每月在某企业取得工资薪金收入16000元,无免税收入;每月缴纳五险一金2500元,从1月份开始享受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共计3000元,无其他扣除。
请计算张女士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情况明细。
在计算之前我们要了解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和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如下: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计算吧——
一、2019年1月
1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16000-5000-2500-3000=5500,对应税率为3%。
1月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5500*3%=165元
2019年1月,企业在发放工资环节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165元。
二、2019年2月
2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16000*2-5000*2-2500*2-3000*2=11000元,对应税率3%。
2月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11000*3%-165=165元
2019年2月,企业在发放工资环节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165元。
三、2019年其他月份
按照上述方法以此类推,计算得出张女士12个月的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情况明细表,如下:
在这里相信有许多想要学习会计的同学,大家可以关注小编号,私信【学习】即可领取一整套系统的会计学习资料!还可以免费试学课程15天!
拓展知识:
工资个税的计算方法
工资税的计算公式是应纳税额=(工资收入-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计扣除数。免税额为5000,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纳税=每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计扣除数。实际工资=应发工资-五险一金-纳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5000。扣除标准:个人所得税按5000元/月的征收标准计算。
工资个税的计算方法
“个人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公式是:应纳税额=应纳税收入额×税率-速算扣除数。个人企业所得税的起征点为5000元。应纳税收入额=月度收益-5000元(增值税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减-依规确认的其他扣减。”
工资个税的计算方法
“个人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公式是:应纳税额=应纳税收入额×税率-速算扣除数。个人企业所得税的起征点为5000元。应纳税收入额=月度收益-5000元(增值税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减-依规确认的其他扣减。”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118497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