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古桑国家森林公园(大兴古桑国家森林公园门票预约)
前沿拓展:
大兴古桑国家森林公园
北京大兴古桑森林公园位于大兴区 安定镇与长子营镇,森林公园距北京市区45公里,黄村卫星城18公里,河北省 廊坊市20公里。森林公园属永定河近代洪积平原,地势平坦,有部分自然沙丘地貌。总面积1164.79公顷。位于大兴区安定镇和长子营镇域,是目前华北最大、北京地区独有的千亩古桑园。作为全国惟一一家古桑森林公园,其中有的古树树龄最老达数百年之久。
该区域具有丰富的景观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突出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开发条件,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提供了绝佳的活动场所。同时,大兴古桑国家森林公园将以其具有的平原、森林、古桑、果园、遗迹、阳光等多种温带森林自然景观的优势,带动体育 广告、器械、运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军事教育与训练提供基地。以此,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教育产业、康体产业、桑产业、林果产业,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的机会。
国家**于2004年12月6日正式批准了该项目的建设。为了贯彻2008年“绿色奥运”的理念,加快首都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北京市大兴区投资环境、改变当地生产经营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和水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森林风景资源、打造全国唯一的以桑旅游为特色、蕴涵桑历史和桑文化的城市森林公园的优秀品牌,北京市大兴区**正式启动了大兴古桑森林公园的开发和建设。近几年来,经过不断的建设,现园区内已建有凉亭、小桥,餐饮、住宿等一应俱全的旅游观光服务设施,为广大市民提供踏青消暑的好去处。
安定的桑椹种植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及传统,据大兴史志记载,早在明清时期,安定出产的白色腊皮桑椹就曾作为进奉皇宫大内的“贡品”出现在皇家的餐桌上。大兴安定镇是北京市十大果品产区之一,尤其以桑树种植最为著名。这里的沙土洁净,透气性好,特别适合桑椹生长。桑树耐旱、不生病虫害、不用剪枝打药,结出的桑椹是真正的天然绿色食品,有利于人体健康。桑树浑身是宝,桑椹营养极为丰富,具有延年益寿之效。据《本草纲目》记载,桑椹有补肝益肾、补血明目等功效,历代有“东方神木”和“圣果”之称,中医认为桑椹味甘性寒,有生津止渴、补肝益肾等功效,自古以来就作为水果和中药材被应用,享有“果皇”之称。
安定镇利用桑树资源,大力发展桑产业,安定镇的桑树种植面积已达6500余亩,年产已经超过60万公斤。已初步形成了果桑、乔桑、饲料桑、观赏桑四大类,30多个品种。
现如今大兴区安定镇古桑森林公园面向公众开放,早已不是皇家大内的御桑园。这里种植着百年以上的古桑树逾千株,是本市面积最大的古桑景区,最“年长”的桑树种植于唐代,至今仍然枝繁叶茂,红色的桑椹挂满枝头。
今天为大家推荐春季踏青地点是大兴区安定镇。
安定镇位于大兴区东南部,北距城区30公里,西到黄村卫星城18公里,东距河北廊坊20公里
,环境优越,资源充足。镇域面积78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3万人口。
安定镇地名由来
传说之一:
明初燕王朱棣扫北时,大军曾驻扎在南阳屯。因这里水草肥美,适合军队驻屯休养,遂把南
阳屯改成了“安定”。安定作为朱棣统帅的几十万明军的总大营,营寨绵延周边几十里。为
便于往来送信的军士了解各处营寨所在,各营寨的房舍都根据各自职能张挂了标记。如“伙
房”、“水房”、“驴棚”、“马棚”等。因战马较多,马棚也就多,便把营寨统兵将领的
姓氏加在前面,如:“潘马棚”、“通马棚”、“查马棚” 等。后来,明朝从各地**来此
地垦荒。最早到来的**大多暂居在当初军队遗留下来的房舍里,并按原籍语言习惯改“水
”为“汤”,“水房”便成了“汤营”,又把“驴棚”的“棚”改为“房”,成了“驴房”
、“潘马房”等。
传说之二: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有一回途经此地驻跸南阳屯,一夜平安无事,即降旨改南阳屯为安定。
民俗旅游
前安定村是京郊地区十分典型的种植村。全村以耕种小麦、玉米为主,老百姓祖辈务农。由
于农业基础不好,老百姓收入微薄,在212户农户中,低收入户有12户。近年来,乡村旅游成
为热点,基于这一趋势,2013年6月,前安定村成立了北京盛佳源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
前安定村南北主街的家庭都加入到了专业合作社,着力打造前安定无公害农夫产品加工产销
一条街,实现农副产品统一管理、同意销售的产业模式。目前,该村已经建成一个传统手工
小磨香油坊,一个传统压榨花生油坊,一个手工石磨坊,一个传统卤水豆腐坊。生产具有前
安定特色的农产品。。
其周围其他景区有:大兴古桑国家森林公园,半壁店森林公园,中华耕织文化园,驱车不过20分钟。交通便利,不必舟车劳顿,是一个观光采摘、假日休闲为一体的民俗旅游好去处。
御林古桑园
安定御林古桑园,是安定镇的地域明珠,被国家**2004年正式批准建立的大兴古桑国家
森林公园叠翠环抱,古朴韵华。园内枝叶繁茂的百年古桑,欧洲风情的别墅小屋,绿树华盖
的碎石小路、水波荡漾的清潭绿水和起伏延伸的天然草坪,构成了一幅幅清幽雅致的园林画
卷。置身京南唯一的万亩天然氧吧中间,游园、采摘累了,您可以在御林古桑园就近走进淳
朴好客的民俗旅游户家中,领略一番安定新农村的绿海田园美景,饕餮一顿绿色无污染的农
家珍馐美食。
双塔寺遗址银杏树
双塔寺遗址银杏树位于前安定村南。该树身高16米,主杆直径为1.78米,周长5.6米,按年轮
验证该树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此树位于前安定村南约一公里。此处原有古刹一座,名为
双塔寺。据1958年文物调查记载,树南不远,原有明朝景泰五年五月“重修双塔寺石碑”一
座,其文曰:“都城正阳门外二十里南海子之南,乃顺天府大兴县之礼贤,社北南阳屯,总
离京七十余里,有古刹曰双塔寺,相传汉光武时原有双砖塔,而今以为名焉。”
东白塔**寺
东白塔**寺建于公元1596年(明万历23年)。当时该村只有几十户**,修建的**寺规
模不大,但该寺东侧向北的街门修建的精致雅观。为了纪念这座寺的建成,在完竣时期,曾
刻了一块长2尺宽约1尺许德木牌,放在大殿顶上。以后经两次重修都给予保存(因该牌将当
时的村名、捐资人名及竣工年限都详细刻上)放于殿顶上密处。第一次重修是在清朝康熙37
年(公元1669年),第二次重修是民国30年(公元1941年)。这次重修时,大殿尚极完好,
但因为东白塔村的人口增加,在各民族习惯节日礼拜时容纳人少,根据需要进行扩建,并提
高建筑质量,扩大了面积,但对角门仍然保存,一直到1958年后拆毁。**寺总占面积为
1500平方米,做西朝东的正殿占250平方米,南配房10间占200平方米,北配房10间占200平方
米,寺前设有50平方米高台。
中华耕织文化园
园内丰富的馆藏诉说着农业大国的古往今来,展示了我国悠长绵延的农业历史和灿烂辉煌的
农业文明。中华耕织文化园介绍了**各个朝代的农民生产历史, 包含了过去犁耕、 播种
、 施肥和收割四个过程, 展示了男耕所做出的农具贡献。 展厅的“女织”部分介绍了古时
妇女从采摘棉花到纺线再到织布的过程, 并由工作人员现场展示作为国家非遗项目之一的手
工纺织技艺。 工作人员在五谷种植园内按照我国五谷种类种植了农作物, 同时在建设农村
场院的场景, 井、 碾子、 磨、 牲口棚、 马车等等应有尽有, 用来为前来参观的学生普
及知识。 残疾人博物馆汇集了当地残疾人捐献的生活老物件, 包括陶制品、 红釉制品、
石器医用、 玻璃瓦器、 木质器具、 文化文艺、 时间传媒展厅。
以上就是为大家推荐的春季踏青其中一个地区哦,接下来还有更多推荐!希望大家多多订阅我,关注我,并将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各种场所告诉我!
拓展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115494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