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最新消息(养老保险最新调整最新消息)

前沿拓展:

养老保险最新消息

互联网保险购买决策平台-多保鱼保险网是一个保险购买决策平台,提供意外险、健康险、医疗险、人寿险、重疾险评测、攻略、百科、问答知识,帮助用户科学购买合适的保险。学保险知识,选择互联网保险购买决策平台-多保鱼保险网。

问:2016年江西省养老保险费率调整最新消息,养老保险缴费标准是多少

答:艳伟解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费率分为几种情况。一是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费率。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和《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费率,原则上分别是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6%左右和2%;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实行行业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有关费率确定按照国家相应规定执行。职工本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费率,分别为本人工资的8%、2%和1%。二是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费率。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费率为20%,其中8%计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费率,按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地区可以参照当地基本医疗保险建立统筹基金的缴费水平确定。三是城镇居民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采取定额方肌供冠佳攉簧圭伪氦镰式缴纳社会保险费。


日前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1部门

联合发布《“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

养老保险最新消息(养老保险最新调整最新消息)

其中明确——

■到2025年,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其中,在老有所养方面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养老保险最新消息(养老保险最新调整最新消息)

为什么提出这一部署?正在推进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将对职工带来哪些转变?劳动报记者围绕这一问题,采访了****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忠,来看详细解答↓↓↓

基本养老保险为什么要全国统筹?

赵忠表示——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从现有水平90%提升至95%,意味着保险覆盖范围更加广泛,让更多群体受益。

■而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和完善的重要举措,是有利于个人、家庭、企业和社会的重大决策。

■ 第一,基本养老保险是重要的基本公共服务,是二次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可以更好地使全国**分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缩小老龄人口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 第二,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可以进一步加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可持续性。

统筹层次越高,越有利于风险的分担,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全国统筹,也是基本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

通过全国统筹,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幅员辽阔的优势,同时兼顾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全国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成为我国先富带后富的重要体制机制。

■ 第三,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有助于全国统一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建设。

若各地的费基、费率不同,就会造成各省份之间制度环境的不公平,其后果是劳动者与市场主体不愿意前往缴费水平较高的区域。

而缴费水平较高的这些区域往往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继而会导致恶性循环,扩大区域差距。

“十四五”期间,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这对于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公平市场环境是一项利好。全国统一的市场,对市场主体更加公平,更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经济均衡发展,从而做大夯实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有利于基本养老保险的良性循环。

到手的养老金会一样多吗?

或许很多人会问,所谓“全国统筹”是否意味着大家拿到手的养老金一样多?

对此,赵忠解释,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并不意味着大家到手的养老金一样多。

一般而言,养老金来源于三个渠道:

●基本养老保险,也称为养老保险第一支柱。

●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即养老保险第二支柱。

●商业养老保险,即养老保险第三支柱。

■基本养老保险属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由**主导,其目的是保基本,全国统筹涉及的也是这部分。

■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的主体是用人单位,起到提高养老待遇的作用。

■商业养老保险则主要是个人行为。

显然,养老保险第二和第三支柱都不属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也不由**主导;来源于第二和第三支柱的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单位和个人,不会大家都一样,也不存在全国统筹。

需要注意的是,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后,仅仅来源于基本养老保险的部分也不会大家都一样。

赵忠表示——

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资金筹集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个人账户的部分归个人所有,显然不可能大家都一样。

■社会统筹的部分具有再分配功能,但个人能从社会统筹部分得到的养老金也与缴费年限、缴费水平等相关,而这些是因人而异的。

因此

基本养老保险将全国统筹

到手养老金会因人而异

来源 | 劳动报

来源: 天津广播

拓展知识:

养老保险最新消息

陕西省2022年养老金调整最新消息:

1、增加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养老金。

2、退休人员15年及以内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工龄,下同)部分,每人每月增加养老金;超过15年的缴费年限部分,每满1年每人每月同步增加养老金。缴费年限按整年计算后,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

3、以退休人员本人2021年12月的基本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不含职业年金)为基数增加1%。

陕西省2022年

养老金资格认证正式开始了,未完成的养老金将暂停发放:陕西省明确要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要在2022年4月30号之前完成养老金待遇资格认证,然后西安市的2022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认证工作也己经开始,所以各位相关的城乡居民要及时办理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养老保险最新消息

陕西省2022年养老金调整最新消息如下:

1、增加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养老金。

2、退休人员15年及以内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工龄,下同)部分,每人每月增加养老金;超过15年的缴费年限部分,每满1年每人每月同步增加养老金。缴费年限按整年计算后,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

3、以退休人员本人2021年12月的基本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不含职业年金)为基数增加1%。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同:

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高于企业退休人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养老保险最新消息

7月19日,海南、山东、河北、湖北、广东、甘肃等省份纷纷印发《关于2022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为2021年12月31日前(含当日)已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以及2021年12月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以2021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计发基数计发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进行养老金调整。

截至7月18日,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山西、吉林、辽宁、甘肃、内蒙古、江西、安徽、河北、天津、广西、宁夏、河南等20多个省份发布了养老金调整细则。

注意。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印发《关于2022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从2022年1月1日起,为2021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21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

此次调整,继续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调整办法,定额调整体现社会公平,同一地区各类退休人员调整标准一致;挂钩调整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使在职时多缴费、长缴费的人员多得养老金;适当倾斜体现重点关怀,主要是对高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等群体予以照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养老保险最新消息

陕西省2021年养老金资格认证正式开始了,未完成的养老金将暂停发放:陕西省明确要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要在2022年4月30号之前完成养老金待遇资格认证,然后西安市的2022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认证工作也己经开始,所以各位相关的城乡居民要及时办理了。

陕西省职工养老金将迎来18连涨:随着经济复苏,今年的养老金上涨预计涨幅也可能会扩大,去年陕西的定额调整56元、工龄的价值超过15年的部分,每一年对应每月涨2元,15年内是一次性增加25元,高龄倾斜的年龄门槛是70岁,期待今年陕西的养老金上调、能够有更好的表现。

2022年陕西省职工医保迎来大变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医保:陕西医保局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的指导意见》,明确陕西省的灵活就业人员可参加职工医保,并且要求各下辖地区在上半年、出台相关的具体办法并落实——然后陕西的职工医保也有调整,将会推出门诊费用共济报销。

计划职工医保普通门诊报销的支付比例不低于50%,然后会改变在职职工医保卡个人账户的金额注入办法。

以上内容参考  **网-2022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 一图带你了解涨多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113492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