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华强北赛格大厦(深圳华强北赛格大厦晃动视频)
前沿拓展:
深圳华强北赛格大厦
总高355.8米,总建筑层79层,地上75层,地下4层,总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
位于深圳市交通干道深南中路与华强北路交汇处,由深圳赛格集团投资兴建,是深圳市跨世纪的标志性建筑。
深圳赛格大厦由高级工程师,著名建筑师陈世民**设计。
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
这种钢管混凝土结构有着很高的科技含量,也是当时国内最早采用的高科技技术。
深圳华强北赛格广场写字楼售价遭遇“腰斩”
赛格广场坐落于深圳深南路和华强北路的交界处,作为“**电子第一街”华强北路上的一栋超高层甲级写字楼,这座楼在2000年建成,曾经见证了深圳电子市场在十余年的起起伏伏。
如果不是因为赛格大厦“抖了一抖”,华强北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不会被人们提起。
2021年5月18日,深圳华强北赛格大厦突然发生晃动,楼中人员被迅速撤离。沉寂已久的华强北,靠着大楼晃动再一次进入人们视野。据说这几天,赛格大厦楼下多了很多拍照打卡的人。
这可能是近来华强北最火热的两天。昔日的“**电子第一街”,已然不是从前的模样。
1、
华强北位于深圳中心的福田区,占地约1.45平方公里,周围有4条地铁线,区域有42个出入口。
或许很多人想不到,改革开放以前,华强北还只是一片水田。
1979年,广东省电子工业局经过考察,决定将位于粤北深山的三家军工厂搬迁至深圳,重新组建为深圳华强电子工业公司。由于华强公司是最早落户的公司,**在规划建设时,就将周围最近的一条道路命名为华强路,而华强北位于华强路北,这就是华强北名字的来源。
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各大企业机构陆续来到华强北建厂,华强北逐渐形成了规模,其中最多的就是电子企业。
投资赛格大厦的赛格集团是在1986年进驻的,当时的名字是深圳电子集团公司,由广东省、深圳市和电子工业部所属的电子企业吸收其他部门所属的电子企业组建而成。
1988年深圳电子集团公司改名为赛格电子集团,设立了**第一家销售国内外电子元器件的电子产品交易市场——赛格电子配套市场,吸引了来自全国的160家厂商和10多家港商入驻,华强北的雏形就此形成。
90年代的**正是发展快速的时期,赛格市场的成立正好迎合了国内对于电子零件产品的需求。到1995年,赛格市场已经从900平方米扩大到12000平方米。赛格集团的崛起成为华强北以及深圳电子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
随着90年代后期深圳地价逐渐升高,在华强北,工厂纷纷迁走,商场相继入住,这里逐渐形成以电子产业贸易为主的商圈。
搭乘上了改革开放的顺风车,抓住机会的华强北,依靠国内电子产业的崛起,迅速发展起来。
2、
华强北最辉煌的时候,平均每日**量能达到50万人次,一天手机销售额超1亿,拥有600亿元的交易规模市场,电子市场占全国市场容量的50%。仅仅1.45平方公里的地方,拥有1万6千个登记企业、3万多家商户和15万从业人员,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
大街上流传着一句话:“华强北一个喷嚏,可以让全国电子产品市场感冒。”
2007年10月,**电子市场价格指数在华强北诞生。“华强北指数”成为被工信部认可的数据来源之一,而深圳也成为**电子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2008年,在第十届高交会华强北分会场开幕仪式上,华强北被**电子商会授予“**电子第一街”的称号,这是华强北的高光时刻。
一时之间,华强北风光无两。
2010年以前,人们谈起购买数码产品,第一时间就想到华强北。最成熟的手机市场首先出现在华强北,各地的零售商纷纷到华强北批发进货;无数帮客户挑选商品的“背包客”每天在华强北穿梭而过,寻找低价的二手元件,如同淘金一般。
华强北的一个铺面,出售就立刻有人接手。据本地的商户介绍,2008年时一个一米的柜台售价甚至达到30万元。
3、
华强北的衰落是从2010年开始的。2010,**电子商务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据**编著的《**电子商务报告(2010-2011年)》显示,2010年,****人数达到1.60亿人,较2009年底增长48.6%;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4.55万亿元,同比增长23.7%;网络零售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010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091.04亿元,较2009年的2586亿元增长了96.7%。**成为**人重要的消费形式。
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相继崛起,瓜分了本属于线下零售商的大部分市场,华强北也难以避免地受到了强烈冲击,本在华强北购物的人们纷纷转向**。
由于背靠深圳口岸,长期以来,华强北靠着低廉的价格吸引着来自各地的客户。但随着电商的崛起,价格不再是华强北的优势。
除此之外,在电商平台购物,货品价格透明,能够清晰地“货比三家”。而在华强北,“你不能是个外行,不然很容易被坑”,一个华强北的背包客这么说。
靠着信息差赚取高额利润的华强北开始衰落了。
而华强北的名声也变得恶劣了起来。
由于在华强北电子产品零件品类众多、价格低廉,装配一部手机的成本大大降低。2003年起,在华强北,完整的**产业链很快形成。Iphone魔改在华强北一度很流行。“不管你的手机是什么型号,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外壳改造成Iphone。”
华强北的**曾一度十分流行,但随着电商平台的崛起和社会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的提升,这些组装产品逐渐也变得无人问津。
但是华强北从此给人留下了“山寨盛行”的印象。搜索华强北,立刻就能弹出“山寨”、“水货”等关键词。
而深圳期望能摆脱这种印象。
2010年底,深圳市启动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专项行动,行动持续了半年以上。最终,华强北电子市场3600余商户退出市场。
据澎湃**报道,2011年,在华强北路曼哈数码广场以东的居民楼上,近千部山寨的苹果、诺基亚手机被从18层楼上扔下,碎片铺满一地。这是当地**打击**的行动,而**生产者则在抛弃手机销毁证物。
4、
2018年左右,华强北开始寻求转型的机会,做起了“女人的生意”。
明通化妆品市场是华强北首个全面做美妆的市场。除去明通,华强北48个商城中有超过10家已经开始做起了美妆生意。靠着毗邻**的天然优势,华强北的美妆产品价格低廉、品类众多,生意火热。据说最火爆的时候,美妆档口比电子市场柜台的租金贵30%左右。
但是华强北的美妆生意也遭到了怀疑。知乎上有一个关于华强北美妆的问题:“华强北美妆,是**吗?”提问和回答的网友们都对华强北低于专柜一半的价格发出了质疑的声音。
2020年底,华强北卷入“6亿”**案件。新华社评论称:“海外**拉着行李箱说要出国,可能只是在华强北转了一圈。”
2021年1月,深圳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对华强北化妆品档口**、售假、偷税漏税等行为展开检查,明通化妆品市场从1月4日起便歇业整顿。整顿过后,市场中大量化妆品专柜撤柜。
在电子产品市场日渐衰落的情况下,华强北的美妆市场又遭到打击。昔日的“**电子第一街”,早已不复往昔的模样。
未来怎样发展还未可知,但是华强北并没有放弃转型的探寻。
2019年华强北建成国内首个5G体验街区,期望走向创新道路,摆脱传统的电子批发零售模式,以“智造”代替传统的“制造”。
距华强北街道办发布数据显示,**之后华强北恢复较好,2020年新增注册企业约6000家,经核查实有1300家,辖区规模以上企业累计营收1711.56亿元,同比增长7.4%,区域日均**量超10万人。
据中新网22日最新消息,专业机构对赛格大厦进行了实时监测,未发现异常。21日零时起,大厦已经禁止进出。目前专业机构正全面加快推进各项监测、检测、鉴定工作。
或许被赛格大厦吸引来围观的人们,能被如今的华强北留住?
(作者丨市界 李惜 编辑 丨老猫)
拓展知识:
深圳华强北赛格大厦
深圳华强北,72层的赛格大厦突然剧烈摇晃,楼内办公人员迅速撤离。深圳靠近海边,当天风力较大,大风是造成大厦剧烈摇晃的一个主要原因。还记得2020年虎门大桥在大风下剧烈摇摆吗?没错,他们两个相距只有几十公里。当然它们两个的摇摆不一定是同一原因,只是都有可能是风造成的。
赛格大厦高200多米,这么高的大楼一定有防摇摆阻尼装置,最有可能是这个装置出现故障,导致无法平衡大楼因为风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摇摆。
如果万一倒塌,那一定是一个世纪大灾难
从爆料的视频可以看出,大楼摆幅明显,在大楼上班的人大部分感觉到了晃动,并且出现头晕,当时在塞格上班的人大约八千多人,在半个小时之内全部撤离,有当事者爆料:太可怕了,我的鞋都跑丢了!这起事件迅速发酵,引起整个公众的恐慌。如果万一倒塌,那一定是一个世纪大灾难。
地下修地铁,高铁,周围其他建筑工地挖地基,还有自来水管爆裂,等等导致赛格大厦地基平衡被打破。但是如果发生这几种现象,大厦地面混凝土抗拉肯定不够,会出现明显的裂缝,还有地基沉降有观测标记,很容易发现。
赛格大厦非常高,达到300多米,虽然当天没有风,但是不排除小涡流气旋
赛格大厦非常高,达到300多米,虽然当天没有风,但是不排除小涡流气旋,如果有,这种涡旋气旋发生在赛格楼层顶端,有可能造成赛格大厦发生摆动。对于小型涡流气旋,夏天经常发生,周围基本没有太大的风,你会发现不远处杂物被吹起来发生旋转。
如果真的有涡旋气流,那么要多大的涡旋气流才能撼动整个赛格大厦发生摆动呢?如果有大的涡旋气流,难道顶层的人感觉不到吗?感觉依然理由不充分。
深圳赛格大厦摇晃原因不明,目前已经封闭现场
深圳赛格大厦摇晃原因不明,目前已经封闭现场,专家分析:可能是偶然性的共振现象;深圳住建局表示:赛格大厦的主体结构安全,也没有在周边场地发现地面开裂的情况,目前也没有发生二次晃动,具体晃动原因待调查结果出来以后会及时向社会公布。
赛格大厦,也就是很多人说的赛格广场,从修建完成之后就成为了深圳跨世纪的一个地标建筑,355.8米的总高无疑是周围楼群中的大个,79层的总建筑分为4层地下结构和75层地上结构,虽然通过钢管混泥土结构有效节省了地面空间。
其实一般的台风等恶劣天气,通常不足以让一座利用最新技术修建的大厦垮塌
赛格大厦的修建时间要早很多,从1996年动工到1999年完工,历时3年左右,而且还在当时创下了每2.7天建好一层楼的记录。而上海中心大厦的开工时间是2008年,直到2016年3月才完工,然后于2017年的时候向公众开放了“上海之巅”观光厅。
如今的建造技术,其实一般的台风等恶劣天气,通常不足以让一座利用最新技术修建的大厦垮塌,一些违建、或质量有严重问题的大厦一般都会被拆除,能够正式启用的大厦一般都没有重大质量问题,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出现过被风吹倒的大厦。
深圳华强北赛格大厦
深圳华强北赛格大楼发生晃动后,相关部门进行了紧急处理,目前专家组正在对大楼进行相关安全检测。造成大楼晃动的原因,专家组还正在调查中。
事件回顾。
赛格大楼是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的标志性建筑,建成于1999年,楼高355.8,米,共有79层,地上75层,地下4层,是目前最高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大厦。
因华强北赛格大楼发生楼体晃动,赛格大楼再一次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当时大楼内的商户和租户,发现晃动后第一时间从大楼内撤离,并未发生人员伤亡。
据商户回忆,刚开始晃动时,并不明显。但之后室内的水晶灯、门和椅子,都有明显的晃动声音。大家感到晃动后,连忙跑出去。
当时坐电梯的人比较多,51楼的一户商家,他走楼梯下至45楼后再坐电梯到的一楼。他说当时楼下有人疏导秩序,并不拥挤,也没感觉太恐慌。
开始人们怀疑是否和地震有关,但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回应,当时该地区并未发生地震。目前相关**部门,已经组织专家正在对大楼进行检测。
从现场可以看见,赛格广场大楼已拉起警戒线,陆续有商家从楼内往外搬货物。事后大楼已经禁止外人进入,允许商户往外搬货物,不允许再运货物进入。
据悉此件大楼三天出现三次晃动,大楼从21日凌晨起,暂停所有业主、商户、租户进出赛格大厦,具体的开放时间,需要等相关的通知。
可能导致大厦晃动的三点因素。
大楼发生晃动后,很多人都想知道大楼为何会出现晃动,大楼还安全不安全。事后相关部门组织专家组,分别对大楼主体的沉降、倾斜、振动等进行了布点监测。
并组织人员对楼体结构进行排查,初步检测结果,大楼主体结构安全,并未出现脱皮、开裂等情况。
专家一致认为该大厦并未出现倾斜,大厦倾斜率小于0.2%,是符合相关要求。据悉大厦出现晃动并不是左右摇摆,而是上下震颤。
而高楼发生震颤可能受三方面的影响,分别是地铁、风力和温度。而当地的地铁已经修建很久,当天风力也不大,但温度温差过大。
还有的专家分析此次晃动,也可能是大楼共振的现象。目前这些原因只是初步的猜想和推测,一切要以官方公布的结果为准。
此前曾有一篇发布很早的论文,谈及大厦建筑初期存在的问题。比如边设计边建造,楼顶天线出现剧烈摇摆等问题。
但之后有关人员表示,这篇论文并非专业人士发布,不具备权威性,只是个人的观点和想法。大厦是不是存在建筑问题,要以专家组的官方权威调查结果为准。
现在一般高层大楼都会安装阻尼器,帮助大楼减轻震动。就像上海的中心大厦,就有独特的阻尼器,被称为“巅峰之器”。
因为华强北赛格大楼建于1999年,当时还未推出建筑阻尼器。有相关人士提议,建议大楼安装阻尼器,以减轻震动感,提高安全性。
大楼商户生意受影响。
赛格广场是**电子第一街,当地电子城遍布大街小巷,拥有世界最完善的电子元件总汇,而华强北赛格大楼,便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大楼内分别有电子市场和商务办公两种商户,出现晃动后,为了更好地检测结果,大楼21日起便暂停出入,很多商家连夜搬货,但时间太少,有的商家货物太多一天都搬不完。
此次事故受到影响最大的便是商户们,有的商户反映因为无**常进入大楼内办公,只好就近租了一个临时办公点。
之前大楼附近被闲置的商铺,房价已经水涨船高了。因为不知道具体大楼开放的时间,商户们是按天租的商铺。
而且商家的发货量也受到影响,以前一天可以发几百个货,现在发货量却下降了八成。受到商家发货量影响的还有快递,现在一天有时只有三四十几票。
如果再这样下去,商家一直拿不到货,很可能会出现产品涨价的情况,商家的生意会更难做,这导致很多租户开始犯愁。
言到此处。
深圳华强北赛格大楼出现晃动,大量商户生意受到牵连,造成大楼摇晃的原因,还要等待专家组的调查结果。希望结果可以早日公布,让商户们安心。
深圳华强北赛格大厦
截止到目前,官方最新回应:深圳华强北赛格大楼晃动的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并且该大楼的各方面数据都符合标准值,这无异于增加了调查的难度。我们不能随意猜测该大楼晃动的具体原因,因为官方未给出事故的原因,所幸现场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情发生之后,相关人员立刻进行了人员疏散,减少了人员伤亡事件。
5月18日,大楼出现明显的晃动,相关人员立刻进行疏散人群
大约是在5月18日,部分网络媒体曝光了深圳华强北70多层的赛格大楼出现明显的晃动。与此同时,该大楼的住户和商家在朋友圈发布相关视频,相关人员发布的照片和视频可以明显地突出该大楼已经出现明显的晃动。为了保证住户和商家的生命安全,赛格大楼的工作人员立刻对人员进行疏散,于是我们在大楼下方的广场上看到了许多聚集而来的商家和住户。
当时赛格大楼的晃动比较明显,有些人直接从60楼下降到一楼,甚至还弄丢了拖鞋。除此之外,网友开始猜测大楼摇晃的原因,有些人认为地基不稳是导致大楼摇晃的原因,有些人认为大楼太高,风太大,会使大楼摇晃。不过这只是网友的猜测而已,相关人员在进行多项数据的审查过程中,并没有发现明显的数据异常。所以相关人员还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并且保证大楼摇晃原因真实有效。
5月21日零时,赛格大楼封锁,既保证**群众的生命安全,也可以使检测人员进一步检测事故原因
既然这件事情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那么赛格大楼的检测人员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检测出大楼摇晃的原因。除此之外,赛格大楼不排除有再次摇晃的可能,所以赛格大楼的工作人员在5月20日发布通告。通告中明确写出了大楼封锁的具体原因,那就是保证用户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为了进一步保障检测人员顺利检测出大楼摇晃的具体原因,这才实行了封锁大楼的方案。
并且大楼开放的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毕竟相关人员正在检测赛格大楼摇晃的具体原因。与此同时,这份通知中还详细说明了大楼需要在工作人员完成检测后开放,具体事务另行通知。5月21日,记者通过走访调查,他们发现商家已经不能进入赛格大厦,这和通知中详细描写的内容相一致。
赛格大楼中的住户感受到非常明显的摇晃现象
一位在赛格大楼51楼工作的女士向记者说出了自己经历的事情,当时这位女士正在和同事一起吃饭。同事感觉到大楼出现了摇晃现象,可她并没有察觉到大楼的摇晃,所以她觉得同事在开玩笑。当她吃完饭之后,准备休息一下,这时她才感受到了剧烈的摇晃。于是这位女士和同事赶紧到达楼下的广场,听从工作人员的具体安排。
这位女士还向记者分享了自己当时的感受,她表示:赛格大楼出现的摇晃现象与地震发生的摇晃现象截然不同。大楼中的桌子椅子出现了明显的晃动状况,就连赛格大楼的柱子都有摇晃的迹象。当时这位女士非常慌张,她从51楼走楼梯下降到45楼,再从45楼乘坐电梯到达一楼。现如今,赛格大楼已经被封锁,专业机构和相关人士已经对大楼进行多方面的检测。
赛格大楼出现严重的晃动之所以会引起各方的关注,是因为72层的建筑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人力,而且赛格大楼上拥有多个商家和住户。一旦出现比摇晃更为严重的现象,这不仅会使**群众陷入危险之中,还会导致大楼的安全性备受考验。为了防止大楼进行出现意外,所以大楼相关人员才发布了封锁通告。小鲤鱼**养家,我们的安全才是关键。工作人员及时疏散群众,避免人员伤亡。相关人员和专业机构进入现场调查原因,这也可以看出团结一致有多重要。我们还不敢推测大楼摇晃的原因,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的检测人员和机构。
深圳华强北赛格大厦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值班室接报: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街道赛格大厦出现摇晃。经查看并分析全市各地震监测台站数据,今日深圳市未发生地震。赛格大厦摇晃原因相关部门正在核查。
中建科工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高楼大厦都是有地震分析的,一般情况下是在地震时才会有震动和摆幅。如果没有地震的话赛格大厦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太正常的。从目前掌握信息看,这是一种偶然的频率的。
一、事件回溯
2021年5月18日12点31分,赛格广场值班人员接到租户反映感觉大楼晃动,大楼管理处迅速通过楼层广播通知楼内人员应急疏散,并安排工作人员引导人员有序撤离。13点55分,赛格广场内所有人员已安全疏散。
福田区接报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区相关职能部门已组织专家到场对大楼安全进行检测,经专家初步检测排查,大楼周边场地未见地面开裂情况,未见幕墙板块脱落损坏。
相关具体情况及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二、理论上来说
超高层建筑让风吹晃了一点都不稀奇,不晃才不太可能。即便是用钢铁和混凝土打造,一个超高层建筑依然是一根细长的杆,很容易受到风的影响。所以超高层建筑在设计的时候都要充分考虑风对它的影响,和它扰动的气流对别的建筑的影响。许多除了要做力学上的理论设计外,还要去吹风洞。
为了减少风的影响,一方面建筑的外形和结构、材料要精确设计,比如上海中心的旋转结构就跟防风有关。另一方面在超高层建筑顶端要安置减摇的装置。
深圳华强北赛格大厦的晃动,大概率也是风造成的,当年可能在空气动力学设计上不是特别上心,后来城市建设造成风场的变化也可能是诱因。如果风造成的震荡正好跟全楼的共振频率吻合了,能让人感觉到也就不奇怪了。
虽然结构受损的可能性不大,但接下来要做评估,如果是风造成的,看看能不能用空气动力学的办法解决一下,比如在建筑外墙上增加什么东西改变一下气动外形。
三、总结高度达到了355.8米,有70多层,如果在较高的楼层,即使下面有一点的晃动上面也会感觉非常剧烈,难怪人们会如此害怕。深圳近期没有地震,那为什么大楼会有晃动?如果周围没有巨大的施工等等其他因素,那就是大楼自身的原因了,不知道是不是质量原因?这栋大楼建成于1999年,才使用22年左右的时间,按说不是老旧的楼房,如果真是成了危楼,那可真麻烦了!
这样的大楼如此高,住的人如此多,57楼下来只有两部电梯,如果真是发生了什么危险,真是很难逃生。万一发生了地震、晃动等情况,还不能坐电梯,不然万一停电就麻烦了。可如果不坐电梯,从70多层楼上下来,走楼梯要多长时间?真要有危险的话这段时间楼可能就倒下了,根本来不及下来。高层建筑的逃生问题一起是世界性的难题,尤其是发生火灾、地震等情况时,看看美国当年的双子大厦受到袭击的情况就知道了。
现在官方正在调查,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也不能贸然说是楼房的质量问题,还是耐心等待一下官方通报。但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一定要及时准确地公布原因,不然大家的恐慌感不会消除,这栋大楼也不能轻易启用。
针对本次事件,我来说下我的的看法:
1、总高度350多米应该包含了,顶部类似大哥大手机天线的构架,实际主体结构高度好像只有300米左右。
2、300米左右高度的建筑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设置阻尼器,没必要浪费成本,效果也不好。一般来说会可能会把消防水池设置在屋顶,客观上也起到部分阻尼的效果,虽然结构计算的时候几乎不考虑消防水池阻尼的作用,但这属于结构概念设计的范畴了。
3、对于深圳300米建筑的主要抗震设计,除了结构本身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二道防线外,会设置带状桁架和伸臂桁架的加强层,其目的就是减少水平荷载带来的位移。水平荷载就是指地震,风的作用。但由于照片上幕墙遮挡了,就看不到是否设置的加强层。
4、由于没有设计资料和数据无法估计原因,但从仅有的照片来看,这栋楼的平面有一个不利的因素,正六边形较为对称,可能会导致扭转周期和平动周期接近,对抗扭不利。
5、至于晃动的原因,我认为还是风。风这个玩意产生的结构效应太复杂,反正我是搞不太懂得,能按依样画瓢按规范提供的公式来计算,或者按照风洞实验提供的数据计算,至于这些公式和数据怎么来的,到底能多大层度上模拟大自然的真实情况,我也不清楚。
补充:我觉得可能是出现的横向风振效应。通俗来讲,大家可以试试,拿一张A4的纸,用嘴使劲向垂直于纸张厚度的方向吹一口气,大家会发现纸张在垂直于厚度方面发生剧烈的振动。
6、不过有一个情况我们需要注意,赛格广场大楼是90年代设计的,当时对于超高层设计,不管是设计理论,项目经验还是计算软件,和现在有很大的差异。我估计这个项目的结构设计,至少是结构的方案是老外团队搞的。
7、风荷载设计而言,现在已经距当时设计时有20多年了,所以当时做风洞实验的时候,周边高层建筑的情况是无法模拟。也有可能是周边高层建筑,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地貌,让赛格大楼周边空气的流动产生了变化。通俗的说,大家看平整无障碍的河道和有乱石的河道,其水速和水流情况是不同的,这属于流体力学的范畴。
8、虽然体感上有晃动,但好像并没有出现类似地震晃动那样严重,不知道内部**的画面有没有流出,桌椅板凳,书柜花架有没有倾倒。有待后续。
9、对于现在超高层结构设计而言,我们允许楼层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形,但我们要考虑人体感的舒适度,虽然从设计角度上讲,些许的晃动不影响主体结构的安全,但谁都不愿意在能明显察觉晃动的建筑里工作。
10、后续的加固,增加阻尼器我估计是没有这个空间了,多半可能是在顶层或者中间的某避难层增加桁架,加强建筑的整体刚度。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107489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