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华大桥(嘉华大桥属于哪个区)
前沿拓展:
嘉华大桥
为把嘉华嘉陵江大桥系列工程铸造成精品,施工单位中铁八局一公司创新理念,科学组织,严格管理,积极应用“四新”技术,实现了自己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承诺,在大桥竣工通车之际,嘉华大桥、华村立交、嘉华隧道以其一流的施工质量,被重庆市民誉为重庆最好的大桥、最好的立交、最好的隧道之一,嘉华大桥薄壁空心柔性墩技术、高品质混凝土施工技术、高精度合龙以及大跨度梁式桥的施工技术范例入编由**、建设部、铁道部编撰的《面向创新的**现代桥梁》一书。2008年,该工程先后荣获重庆市巴渝杯优质工程奖和四川省建设工程天府杯金奖, 经**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审定,荣获2008年全国用户满意建筑工程,同时揽获2008年度**铁道工程建设协会火车头优质工程奖一等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今日(15日)上午,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38岁的郑群英穿着婚纱,凝望着身旁的老公张列东,他们的身后,是车水马龙的嘉华大桥。
今天夫妻俩在嘉华大桥前补拍婚纱照
这座桥,有郑群英两人太多的幸福和喜悦、汗水与泪水。
11年前的今天,重庆嘉华大桥通车前一天,当时27岁的嘉华大桥工程部技术员张列东开着车,载着郑群英在桥上来回跑了一圈。拿张列东的话来说,这是补偿,由于嘉华大桥赶工期,当年6月1日的婚礼被张列东推迟到6月22日。
但是结婚应该拍的婚纱照,还是推迟了,而且一推就推到了11年后的今天。“头发都开始白了,再不拍就老了。”站在嘉华大桥上,郑群英说。
高中就已经喜欢她
夫妻俩在嘉华大桥前补拍婚纱照
事情回到2005年1月,当时嘉华大桥才动工。大学毕业没多久的张列东从另外一个工地调到嘉华大桥工程部,成为一名技术人员。彼时,学工商管理的的郑群英是项目部的见习会计。
巧的是,他们都是四川仁寿人,还是高中同学。“高中我们没谈恋爱,不过心里很喜欢她。”用张列东的话说,到同一个工地,是他“蓄谋已久”的。
不过,现实却不是风花雪月。到公司办公室报到,没说上几句话,张列东就被领导安排到工地现场,当时一片荒地的嘉华大桥北桥头所在位置,工地领导安排张列东和另外一个同事做得第一件事,就是用3天时间把塔吊立起来。
“吃住都在工棚,哪有时间谈恋爱?”张列东记得,有一年情人节,由于在工地上干得太晚,他和男同事晚上跑到南坪吃了一碗米线和面条。
当时郑群英所在的项目机关在渝中这边,张列东所在的工程部在江北那边。“工程部和机关每天都是要沟通的,当时就租了条船。有事的时候,坐船过去。”郑群英就这样经常搭船,到江对岸看张列东。
为此,张列东和郑群英被同事们取笑,像牛郎和织女一样。
工期提前婚期延后
当年预订的婚纱照**
虽然被桥隔开,但是张列东和郑群英的爱情在不断升温。洗衣服、偶尔做美食为张列东打牙祭,成了郑群英最幸福的事。
由于工期紧张,张列东曾在嘉华大桥工地上呆了一个月,“吃喝拉撒睡都在上面,再忙晚上都给她打个电话。”张列东说,感觉近在咫尺,却像隔了千山万水,“不过她理解我的工作。”
2007年1月,张列东和郑群英悄悄去领了结婚证。领证后,两人去婚纱店交了两千多元订金,去酒店订了6月1日的婚宴。
“之前嘉华大桥计划在年底建成通车,后来工期被提前了半年,最多时桥上1000多人在施工。”郑群英说,婚纱照一推再推,在5月份的时候,经常在办公室连张列东人都找不到了。“我就有种预感,婚礼可能会被延期,因为他们一直在工地上啊。”
夫妻恩爱
5月中旬,郑群英接到电话,因为要修大桥配套工程李家坪立交,6月1日的婚礼办不了。“挂了电话,我愣了很久,不过想了一个小时还是答应了。”郑群英说,如果婚礼不推迟,他也不能安心工作。
不过,作为补偿,在嘉华大桥通车前一天,2007年6月15日,张列东开着车,第一次带郑群英在桥上来回跑了一圈。
孩子生病婚纱照再延期
嘉华大桥桥上走一遭
2007年6月22日,张列东和郑群英举行了婚礼。婚礼后,张列东又投入下一个施工项目,不过婚纱照就这样一直被搁了下来。那张交了订金的婚纱照收据却一直收藏着。
2012年,张列东和郑群英的儿子两岁了,郑群英心里还有个婚纱照愿望。虽然嘴上没说,身在广东中山负责项目工程的张列东却心里清楚。
当时张列东主动提出来,他6月8号回家,16日去拍照。“心里很激动啊,我想一定要去嘉华大桥拍照,当时我就找到婚纱照收据去补交了700多元。”郑群英说。
不过因为合同变动,张列东从广东回到重庆晚了,加上回来后孩子生病,两口子在医院轮番照顾。“身心疲惫,也没有那个心情拍照了。”郑群英了,孩子病好后,张列东又匆匆赶去广东。
最后,郑群英在重庆照一张以嘉华大桥为背景的照片,用手做半个心的形状,把照片发到中山,让张列东也以他准备修的桥的模型为背景,用另一支手做成半个心的形状,两张照片合起来就是一颗心。
弥补11年来的遗憾
当年嘉华大桥建设场景
如今,张列东已是中铁八局一公司昆明呈黄路项目经理。为了拍这次婚纱照,他13日专门从昆明施工现场请假回家。不过这次张列东回家,郑群英却因为公司安排在石家庄学习,由于航班延误了近4小时,15日凌晨1时才从石家庄回到重庆 。“这次我不能错过,错过又不知道要等多久!”
15日早7点过就起来化妆拍照的郑群英看得出来有点疲倦,但是脸上的喜悦和兴奋溢于言表。
当年嘉华大桥建设场景
“这个婚纱照等了11年,我们俩头发都在白了,再不拍就老了。”郑群英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干我们这一行10多年了,今天第一次化妆。”身材高大的张列东看着镜头有些拘谨和害羞,郑群英对他看了两眼后,他嘿嘿一笑,眼神、动作、手势,立马很配合摄像师。
“当时大桥两边很荒凉,这些高楼根本没有,连蚂蝗梁一带都是泥巴路。”搂着郑群英的张列东看看眼前车水马龙的嘉华大桥,又低头看看身旁的妻子,两人微微一笑。
重庆晚报•慢**全国爆料热线:(023)966988
——END——
上游**•重庆晚报慢**记者 何浩 毕克勤 通讯员 廖健雄 文/图
拓展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103487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