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河火山嶂(陆河火山嶂是火山吗?)

前沿拓展:

陆河火山嶂

属陆河境内名山是火山嶂,也叫许山。跨界有乌凸、圣峰嶂、茶山嶂、猪麻嶂、人字嶂、三天嶂告等。

火山嶂位于汕尾市陆河县内。七山二田一分水的汕尾市陆河县,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峰,共有7座。海拔763米的火山嶂居于第四,排在乌凸山、茶山崎、双髯山之后。这些山峰,是绵亘的莲花山脉的延伸,它们异峰突起,犹如莲瓣,使汕尾市陆河县状似一朵绿莲。火山嶂恰好是这朵绿莲的花心。这里面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从前,一只凶鹰抓住了一只小鸡,飞到火山嶂欲作顿美餐,恰好一和尚看到,他急忙中拿起一把利刀向凶鹰砍去,凶鹰被砍,滚下山去,只剩下一个锐硬的鹰嘴留于山上,竟与被啄的小鸡化成石头。那和尚被加杀生罪,不准得道,他一气之下,坐在火山嶂上不起来,也变为大石头。

 


说到山上的野果,我此前在《回不去的故乡》一书中已经说过,对于陆河人来说,最为出名和最难忘的莫过于是“当梨(山稔)”了。除此以外,恐怕就要数油甘了。

陆河火山嶂(陆河火山嶂是火山吗?)

“油甘”学名余柑子,别名油柑、油甘子、牛甘子、喉甘子、杨甘、回甘子等。古名庵摩勒、庵摩落迦及余甘果。油甘喜光喜温,生于旷野、山坡、疏林下,耐旱耐瘠,适应性强,在沙质壤土、土层浅薄瘦瘠的山顶或山腰均能正常生长。其具有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等功效。在我国分布在南方地区,包括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海南、四川、贵州等省,江西、湖南、浙江等省部分地区也有。

据查,古代之所以称“油甘”为“余甘”,意思是说吃了之后口里久久都会有余甘。后来年长月久,叫着叫着就被叫成了“油甘”。其实说到吃油甘,刚吃入口的时候,其呈苦涩味,再细细咀嚼一会,满腔甘甜才涌出来。这也就是生活中所说的“先苦后甘”。

旧时,农人们在山上捡樵(砍柴)或放牛之余,农人们会采摘油甘等野果吃。尤其是放牛娃们,待时节到来之后,知悉山上哪个位置有油甘,会相约前去采摘。有时候,这些小伙伴们也会因为争抢油甘而发生矛盾,甚至乎吵架或打架。不过,好在这些孩童的脸就像农历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往往是上午吵闹打架,下午或次日早上就又和好如初了。

记得小时候,我也曾多次和小伙伴们到村里的后山,即火山嶂(广东陆河县河田镇)的山腰处采摘油甘。有一次,和小伙伴们发现一片野生油甘树,结的果实又大又多,我们几个人个个都摘得笑逐颜开,最终每人拎了一大包回家,路上逢人就塞一把给他。这种果子也不贵,且不能一下子吃太多,所以在乡人们眼中并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天气炎热的时节,当采摘到油甘之后,走到山里的小溪边,就着满溪清澈见底的溪水,先吃一个油甘,再手捧一捧山泉水将其送下去,那甘甜的味道令人久久难忘。这是吃油甘最好的方法了。旧时的山里人,干活干得累了,能摘到几颗油甘送山泉水,就是最好的享受和歇息了。

山上野生的油甘树并不高大,往往也就成人一人来高。油甘的叶子很细小,树枝也不粗大。油甘的果实,大的比大拇指大,小的跟尾指一样大。油甘结的果实往往比较多,一杈树枝上,结的密密麻麻,多的时候甚至会把枝条压弯。

在陆河等海陆丰地区,油甘还有一种吃法,那就是将其腌制了吃。逢年过节的时候,街上往往会有一些小贩在贩卖腌油甘、腌芒果和腌糖梨等。经腌制之后,油甘的味道完全不同了,没那么甘甜和爽脆,但是却有另一种不一样的味道,也是蛮好吃的。

自从出来工作生活之后,我就再也没到山上去采摘油甘了。也曾想能否在油甘成熟季节,约上几个小伙伴回老家的后山上去采摘一次油甘呢?可是,时隔多年,这久未经阵仗的双手双脚还能拨开那荆棘密布的山野,从中找到隐藏在杂草杂树里的野生油甘树吗?

(文字/幽壹)

拓展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026483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