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韩记(陕西韩记面馆站酷)

前沿拓展:

陕西韩记

据说开了20年的老店了,正宗陕西餐馆,做的很多经典西北菜都很有味道,经常到这里吃饭,服务质量不错,几乎每次出差深圳都要来这里吃饭。


2021年12月15日15时-12月16日15时,西安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例(病例1、2、3、4、5),均已转运到定点医疗机构隔离诊疗。自12月9日以来,西安市累计发现本土确诊病例10例,其中轻型6例,普通型4例;发现无症状感染者1例。

西安新增5例本土病例活动轨迹公布如下,未公布的时间段尚未发现有公共场所活动轨迹:

确诊病例1刘某某活动轨迹

12月4日10:00-11:30开元路农贸市场购买水果;11:30-13:00轨迹涉及开元路农贸市场附近德克士、开元路农贸市场小吃城刀削面店。13:08-14:00带孩子在长安医院打疫苗(室外临时接种点旁边草坪等待)。

12月5日10:00乘坐362路公交车(尚苑路松速物流站-明光路元朔路口站),10:30-11:30乘地铁4号线(元朔路站D口站-行政中心站),地铁2号线(行政中心站-南稍门站);11:30抵达唐乐宫宴会酒店(长安北路75号),乘电梯至3楼V1/V2包间,14:59乘坐地铁2号线(南稍门站B口-行政中心站)换乘地铁4号线至元朔路站,15:35出站后步行前往乘坐362路公交车(明光路元朔路口站-尚苑路松速物流站)回家。

12月6日-10日每日自驾车往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上班,轨迹涉及长安大学渭水校区行政楼四楼、交通运输平台工地等地。

12月11日15:55与12月15日确诊病例2杨某在学术交流中心见面,随后自驾车一同前往长安大学本部会议室开会。

12月12日7:00-8:30在长安大学渭水校区工作;8:30-10:00在草滩一路尚苑路口肉丸胡辣汤店内就餐;10:00-12:00朋友家做客(渭水校区住宅小区6号楼);12:00-14:30刘家沟陕北铁锅炖羊肉店内就餐;14:30-16:00返回居家;16:00-17:20凤城九路华润万家购物广场购物;17:20-18:20草滩八路农贸市场买菜。

12月13日7:50-11:50长安大学渭水校区行政楼四楼上班;11:50-14:30居家;14:30-18:10轨迹涉及渭水校区交通运输平台、行政楼四楼。

12月14日8:30-11:30轨迹涉及渭水校区行政楼四楼、交通运输平台工地检查现场;11:30-17:50居家;23:00发热,自行居家隔离。

12月15日凌晨5:00被隔离管控。

确诊病例2赵某活动轨迹

日常开车上下班,下班后曾于小区东门西侧厚信烟酒茶行、顺丰速运、菜鸟驿站、中通快递超市取快递,12月4日7:00-10:00前往佑贝儿科门诊(莲湖区唐元宫18号)给女儿复查眼睛。10:00-11:00左右开元商城(钟楼店)购物。16:00左右自驾车前往太白印象城B1层盒马鲜生购物。

12月5日7:00-12:00自驾车带妻女前往凯德汇豪云邸(雁塔区南二环西段64号)27层游泳。12:00-14:00大悦城购物中心温野菜日本涮涮锅就餐。

12月6日9:00-17:00长安大学本部北院工地及办公室办公。

12月7日11:39在楠火锅小寨店(兴善寺西街金尚文化广场A座66号)就餐,17:45凯德广场高飞披萨就餐,其余时间长安大学本部上班。

12月8日7:00-9:00送女儿至长安大学本部南院家属院,9:00-18:00长安大学本部北院工地及办公室办公,18:00-19:00 MOMOPARK商场4楼喜来稀肉就餐。

12月9日9:00-11:30长安大学本部北院工地及办公室办公,12:00-14:00自驾车前往阳光新天地(长安区西部大道)。

12月10日9:00-17:00长安大学本部北院工地及办公室办公。

12月11日7:00-11:00自驾车前往美年大体检(雁塔区二环南路西段)体检。11:00-13:30兴融东北风味餐厅(雁塔区朱雀大街250号)就餐。13:30-15:00长安大学校本部北院体育馆接种疫苗。15:00-17:00长安大学本部北院办公室开会。17:00-20:00太乙城门口半勺舒舒甜品店、先启半步颠小酒馆(太乙城生活中心3楼)购买食物。

12月12日9:00-10:00凯德广场南二环2楼牙科门诊女儿洗牙(诊室门外等候);10:00-12:00自驾车前往SKP购物就餐,轨迹主要涉及4楼、6楼、11层北京厨房。

12月13日9:00-11:00长安大学渭水校区办公。11:00-15:00自驾车前往雨润市场(未央区尚苑路8号)购物。15:00-17:00长安大学本部北院工地办公,期间16:14前往交大一附院门诊部前院给母亲送东西。

12月14日,9:00-17:00长安大学本部北院工地加班。期间,12:00在高新区咖啡创业园区“鳗鱼饭”店就餐,18:00被管控。

确诊病例3滑某某活动轨迹

12月4日,9:30左右自驾前往省体育场威克多羽毛球馆。

12月5日,13:00左右步行前往长安大学南校区体育馆参加比赛,19:00-21:30,乘自驾车至49坊老村长铁锅炖羊肉(雁塔区东仪路丈八东路8号)就餐。

12月6日,全天均在长安大学校本部上班,中午12:00-14:00在钱塘月色(雁塔区南二环东段398号)就餐。17:29左右乘坐601路公交车前往曲江风景线小区。18:25左右乘坐601路公交车至大雁塔北广场公交车站下车,步行至勇利赵家烧烤(翠华北路店)点餐并等待10分钟左右,将饭菜打包后步行返回家中。

12月7日,全天均在长安大学校本部上班,14:30-16:30在学校会议室参加会议。

12月8日,上午7:30-8:30自驾前往长安大学渭水校区开会,9:00-10:00在会议中心第三会议室开会。10:20乘校车(西旅汽车公司)返回。11:30抵达长安大学校本部后步行回家。约12:00左右和妻子自驾前往省体育场威克多羽毛球馆,14:00自驾返回家中。下午长安大学本部上班。

12月9日,全天于长安大学本部上班。

12月10日,全天于长安大学本部上班。

12月11日,9:30-12:00自驾前往省体育场威克多羽毛球馆打球,结束后回家。14:08自驾送人前往临潼。下午18:00步行前往长安北路14号四季荟餐厅(YP18包厢)吃晚餐。21:30步行回家。

12月12日,上午9:30-12:00自驾前往省体育场威克多羽毛球馆,12:10-14:11含光路盛安广场虾捞叨就餐。

12月13日,7:30-11:30于长安大学本部上班;15:03-15:24乘坐601路公交车(车牌号:尾号93X)至曲江风景线小区。16:08-16:23乘坐出租车(车牌号:尾号02B)前往德佑房产海德堡店。17:28左右步行至黄渠头B口乘坐地铁5号线至建筑科技大学地铁站,步行至办公室,22:30步行回家。

12月14日,全天于长安大学本部上班。

12月15日凌晨被集中隔离。

确诊病例4 穆某某活动轨迹

12月5日6:50乘坐224路公交车(朱雀门站-文艺路口站),步行前往翠华路泰生药店上班;22:40乘坐31路公交车(文艺路口站-朱雀门站)。

12月6日15:00步行至泰生医药红缨路药店,23:00步行回家。

12月7日6:55-14:13乘坐224路公交车(朱雀门站-文艺路口站),步行前往药店。期间曾到麻辣粉店、佳兴打字店(雁塔区兴善寺东街25号)、兰州牛肉拉面店。14:13乘坐401路公交车(翠华路站-祭台村站)。14:33至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机关服务中心办事,14:48乘坐401路公交车(祭台村站-翠华路站)返回药店。约22:00下班,乘坐31路公交车(文艺路口站-朱雀路口站)回家。

12月8日13:08楼下水果店购买水果。

12月9日6:52乘坐224路公交车(在朱雀门站-文艺路口站),步行上班。11:40-13:40轨迹涉及雁塔区会侠蔬菜店购物、杨家麻辣粉肉夹馍店(雁塔区翠华路371号)就餐。22:40下班乘坐31路公交车(文艺路站-朱雀路口站)回家。

12月10日无公共场所活动轨迹。

12月11日6:58乘坐224路公交车(朱雀门站-文艺路口站),下车步行前往药店上班,21:55在麻辣粉店就餐,22:43下班乘坐31路公交车(文艺路口店-朱雀门路口)回家。

12月12日14:29乘坐出租车(尾号308)至泰生翠华路药店上班;16:09乘坐224路公交车至环城南路民政局家属院亲戚家。

12月13日6:53乘坐224路公交车(朱雀门站-文艺路口站),步行上班。13:46-14:30至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办事,乘坐521路公交车、出租车(尾号681)返回药店上班,期间在杨家麻辣烫店内就餐。22:38下班乘坐31路公交车(文艺路口站-朱雀门站)回家。

12月14日13:00-15:00,轨迹涉及大学东路路口砂锅店、泰生红缨路店、便民超市等地,其余时间无外出。

12月15日7:16乘坐224路公交车(朱雀门站-文艺路口站),期间轨迹涉及西安正大卜蜂贸易有限公司、华鑫嘉苑里的公共卫生间、韩记三鲜煮馍(四府街店),后被安排居家隔离。

12月16日8:00被集中隔离。

病例5 高某某某活动轨迹

12月4日,9:00-9:40同父亲前往朱雀路天佑儿童医院接种**疫苗;18:00-20:00随父亲步行前往城市立方晨曦篮球培训机构。其余时间居家或小区玩耍。

12月5日周日,12:34-41随父亲在小区门口“富平肉夹馍店”买饭带回;16:00左右,随父亲乘自驾车前往新城区中建世纪领域A座亲戚家,20:00左右返回家中。其余时间居家或小区玩耍。

12月6日-10日,每天乘父亲电动车上下学,晚上放学后,自己乘坐18路或229路公交车回家。上学期间早餐在天佑医院门口小吃摊、子午路与小寨十字的放心早餐点购买。放学后,多次去学校南边文具店买东西。

12月11日周六,除居家或小区玩耍一小时外,18:00步行前往城市立方晨曦篮球培训机构,20:00返回家中。

12月12日周日,居家或小区玩耍,8:00长安区福泽巷一汉中热米皮店就餐。17:30-19:00和亲戚一家,一行8人,分别自驾两辆车前往清凉山森林公园游玩,游玩项目有小火车、碰碰车等。19:00,随父亲步行前往城市立方晨曦篮球培训机构,20:00步行回家。

12月13日,11:00在学校采集核酸后居家,18:00步行前往城市立方晨曦篮球培训机构进行篮球培训,20:00步行回家。

12月14日,因停课在家休息,期间居家或在小区玩耍,18:00步行前往城市立方晨曦篮球培训机构进行篮球培训,20:00步行回家。

12月15日10:00左右在学校采集核酸,混检结果异常,随即被转运隔离。

12月16日早上7:30分左右,负压救护车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

5例病例活动轨迹复杂,涉及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交通工具;医院、综合商业体、餐馆、学校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请广大市民务必做好个人防护。

1.主动并及时报备行程。同时段内与上述病例活动轨迹有交集及健康码异常(黄码或红码)的人员,特别是活动轨迹与上述病例轨迹中室内人员聚集、通风不良场所有交集的市民请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单位、街办、酒店)报备;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并积极配合开展**排查、核酸检测、隔离观察等防控措施。

2.做好自身及家人的健康管理。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肌痛、腹泻、嗅觉减退、咳嗽等症状,请自觉佩戴口罩及时就近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就诊,就诊时请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实报告相关的旅居史和接触史。

3.务必严格坚持扫码(健康码、行程码)、测温、戴口罩,保持一米线社交距离等常态化**防控措施。

来源:“秦闻”客户端

拓展知识:

陕西韩记

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讲过这么一个故事:说有小两口,男人好吃懒做,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会做。这天媳妇有事要回娘家,又怕三天两天回不来,饿**丈夫可不是小事。就到灶间烙了一个很大的饼,放在男人面前。男人看了一眼,懒的手都没想动一下。媳妇一看这样不行,就在大饼中间掏了一个大洞,套在男人脖子上。男人低了一下头,狠狠的咬下一口,媳妇放心走了。没成想,媳妇回到娘家,天不作美,一连数日,阴雨连绵,河涧发水,小桥冲断,半月有余。这天回家,待推门一看,大饼前端咬成豁豁,其余周边动都没动,男人早已体凉发硬,饿**了。

虽是一则编出的故事,成为笑话那些懒人,不自己动手终会被饿**的笑资。也反映了面饼的第一属性:出行、方便、充饥。

陕北。位于陕西省北部,由延安和榆林两个市组成。平均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45%。其北部为毛乌素沙漠边缘半风沙区,南部是丘陵沟壑区,呈现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黄河水“几”字形流过,把比邻的甘肃、宁夏、山西省自然分割。形成西南与甘肃相壤,西北衔接宁夏**自治区,北与内蒙古游牧区相连,东邻山西省,南与八百里平川的关中相望。在几千年的夹裹中既包容吸纳,消化接收,又辐射传播,延伸扩散,逐步显现多元文化、本土文化相结合的独特“陕北文化”。

陕北文化渗透于陕北人的骨骼和血液中。构架起淳朴、憨厚、爽直、勤劳的基本秉性和特征。流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民风民俗、歌舞戏剧、居住建筑、穿戴装饰及饮食文化的基本延展和习俗。细淌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如住窑洞、赶驴车、穿皮衣、喝老酒、吃熟米和大红大绿的基本构件和喜好。进而表现于“吃”的基本生存要件中。

吃对于任何生命都反映为第一本能。为维系生存的最低要求,人类把能吃的植物、动物。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尽收眼中,尽果腹中。想着法儿,变着法儿,把一种食品做出几种,几十个种类,名曰调剂生活,丰富餐桌。实为利用植物特性,发挥其智慧,为满足人类对吃的贪欲。陕北人也不例外,除各类大餐充斥酒店、饭店,名目众多的小吃在陕北各地,城市乡间,大街小巷,家庭餐桌,相拥而出,做为一道风景,一种文化,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陕北人做面饼的方法多种多样,从形制上看,既吸纳了周围居民做面饼的特色,也发挥了自己地域特色。形成四季时令,随即应景,就地取材,看菜吃饼的特色。如出门远行做出了素饼,既不加油,还易携带,随时可食。早餐吃油饼,晚餐吃盒饼,喝汤吃油旋饼,羊肉泡吃硬面饼等等,不一而足。充分说明了“饼文化”在陕北人生活中的凸显位置。

款款步入小吃街,一座座烤炉,新式烤箱,一块块大面案,一堆醒好的面,一个个擀好的面饼。正等待头戴高帽,身系围裙,手握擀杖的师傅放进炉内烤制。膛火红红,油香氤氲。小孙子牵起**手,巴巴望着刚出炉的烧饼,买几个搁在提篮中,转身又走向牛油油茶小吃摊的板凳前。一人一碗漂起蛋花、芝麻的牛油茶,咬一口油旋,喝一口油茶。一餐早点用罢,把奶奶、孙子身影送进熙熙攘攘的菜市场。这就是陕北老人和孩子早餐微缩图,老人已经长年习惯,孩子正在承接前辈遗传,也许还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现代城市快节奏,更加剧了市场小吃摊点发展,尤以方便、快捷食品为人们所衷情。上班族中午休息时间短,经常不回家。今天你请我,吃烩菜烙饼,明天我还你,吃粉汤烩饼,后天他请大家,吃羊肉泡饼。一个星期的中餐食品在大家互请中热热闹闹过去了,回想一下似乎没离开过一个“饼”。陕北人爱吃面食的同时也爱吃饼,面饼与陕北人结下了深深渊源。

那天撞到一位朋友,正好在市场里做烧饼,与他约定,用了一个休息日,亲手实践了一回,体味了一次大饼的制做。于是,才有了这篇亲历后的文字。

无论做什么饼,面和的好坏非常重要,和好面醒不到也不行。大多和面的时候要放入少量精盐,以增加劲道和韧性。冬天用稍热一点的水和面,易于和均。夏季则可用凉水或稍有点温度的水和面。有句常言: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和面真是做饼师傅的一道硬功,一袋五十斤的面粉虚松膨飞,在他们手里经过加水,反复挤压,上下翻飞,左右揉杵,不一会柔软似棉,润则如肤。还要盖上盖子,不然面也会像人的皮肤一样,发生皴皱,生起一层硬硬的面皮。同时也是为了醒面,让所有面粒吃到水,更有黏性,为下一步做饼打好基础。

在陕北颇有名气的饼有:子长煎饼、绥德油旋、子洲枣果馅,定边炉馍、镇川干炉、榆林糖棋子、佳县酥面饼,还有烩菜饼、发面饼、烫面饼、甜面饼、糖饼子、小酥饼,芝麻饼、夹肉饼、油煎饼、菜盒饼等等,数不胜数。在火车上、汽车上、渡轮上,甚至老乡赶着的毛驴车上,或许送亲朋好友的礼品盆中,冷不丁就有陕北人掏出来的大烧饼,就一口老咸菜,喝一口纯净水,美滋滋的一餐,让你看着痛快、爽气。有时也可能生出几分寒酸、吝啬的问询,可你哪儿知道,这是他们血脉里的情种,一生割不断的情缘,黄河水孕育的子民,生来所特有的德性。

陕北人爱吃饼,陕北人也会做饼,下面简单说几种饼的制做,以供分享,

绥德油旋:

步入绥德城,可以看到很多打油旋的招牌和作坊。就像那句:米脂婆姨,绥德汉一样出名。成了绥德县对外宣传美食的一个品牌。从清代顾仲编著的《养小录》中这样记载油旋的制作:“和面作剂,擀开。再入油成剂,擀开。再入油成剂,再擀如此七次。灶烙之,甚美。”油旋是用精粉、温水和面(加少许盐、碱水),先和硬,后蘸水搋(chuai以手用力压和揉)软,醒两小时。分剂置油案上擀成长片,抹上化开的熟大油(熟猪油),抓住一头边摊边拉薄。越薄越好,拉至不断为止。撒上葱花、盐、花椒粉,卷为面团,竖立压扁成饼状,擀圆上炉,抹油,放在鏊子上反复抹油翻转烙烤。基本定型后,放入烤炉膛,直至烤熟。出炉后用双手顺着圆边,向中间挤压,使油旋层松软,美观,显出千层饼页。这时的油旋色泽金黄,内软外酥,葱香扑鼻。

在当地制作油旋很有讲究。首先是和面,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和面时的掺水量是不同的。和完面后应做到“三光(手光、盆光、面光)”,意思是面的软硬、黏湿程度恰到好处,手上和盆里干干净净,连一点多余的面也留不下。其次,在打制油旋时,手中的擀面杖要不时地敲击案板,发出有节奏的“鼓点”声,师傅们说这叫“打点”,是老一辈油旋艺人传下来的。因为油旋作坊在屋里,卖油旋不靠吆喝,他们用打点声音代替吆喝声。久而久之这种清脆的打点声,成了这个行当的特有专利。再则,油旋行当有一个规矩,要恪守“师训”,不卖过夜的油旋,他们知道油旋应趁热吃,刚出炉的油旋最好吃,如果卖过夜变硬的油旋等于砸自己的牌子。于是,在打烊前的几个小时,做油旋的师傅不做多余的,即做即卖,买油旋的人只得站在边上去等。还有,烤制油旋的炉膛内必须烧的是蓝炭(有烟煤烧至无烟后,留下的炭块)或焦炭,待煤烟彻底燃尽后,才能开张做油旋。这时膛内有火无烟,火焰硬,火苗冲而均匀,烤出的油旋,外层金黄、酥脆,内里保有水份,口感绵软、适中,老少兼宜。

油旋制做看似简单,可简单工艺里蕴含了几代人经验累积。他们春夏秋冬,夏背酷热,胸面烤炉,汗水落地能砸肿脚梁面。而他们的后顾之忧是这个手艺很可能会失传,现在年青人没几个能看好这个行当,后继乏人才是最大的忧怨。

子长煎饼:

子长县:民族英雄谢子长的家乡。在今瓦窑堡和安定镇。煎饼:因在铁鏊上摊煎而成的饼子而得名。子长煎饼是子长县最著名的风味小吃之一。可分为白面煎饼和荞麦煎饼两种,其基本做法大同小异。荞面煎饼。用荞麦去皮磨成糁子,加水渗透,用手磋成面筋,再加水和成糊状,以挂勺为宜。用细密箩过滤后,用小勺浇在铁鏊子上,使小刮子摊烙成薄如纸,透而亮,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饼状,瞬时而熟,简单易学。

食用时,根据各人口味,把做好的酥肉切成条卷进煎饼皮,这谓酥肉煎饼,或叫肉煎饼;把洋芋丝、豆芽、粉条、豆腐干调成凉、热两种菜,卷进煎饼里,此为素煎饼或叫菜煎饼;把豆腐干切成条卷进煎饼皮内,名谓豆腐煎饼;冬季,把豆腐切成片状,放进锅内加水煎煮,然后捞出切成条状,用煎饼皮卷成卷,这叫热豆腐煎饼。卷以条形的猪头肉、红烧肉、酥肉、鸡丝名谓酥肉煎饼,“煎饼香,全凭汤”。汤为煎饼特色所在。煎饼汤清澈透凉,用蒜泥、香醋、芝麻调和而成。另配有辣椒油,随意调用。子长煎饼酥韧相辅,酸辣适度,醇香余生,回味悠长,具有生津解暑功能。子长煎饼除本地生产、销售外,西安、银川、兰州、太原等地亦有子长人设点经营,颇得食客赞誉。印证了陕北美食文化的延展性和辐射传播的特点。

子洲枣果馅:

先得介绍一下李子洲:1892年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1929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同年6月18日病逝狱中。**x题词:“陕北xxx奠基人”。1944年初,根据**群众的愿望,经XXX**西北局和陕甘宁**批准,将原绥德县西川、横山、米脂、清涧4县的部分区域划分为一个县,取名为子洲县,以志纪念。

当我读罢这段文字后,为陕北xxx人在陕北这块土地上,为**xxx能在陕北,能在延安站稳脚跟,指挥千军万马,打败日本侵略者,从而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做出的牺牲而感慨。在陕北地区二十四个县中,就有刘志丹、谢子长、李子洲三个县的县名,用他们的名字命名,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且子洲县是从他的出生地划出一块土地,组合而成一个新县名,一直保留至今,就更让人肃然起敬了。

子洲县产红枣不多,可他比邻吴堡、清涧,这些黄河边上产红枣大县。据说清末年间有一条从清涧通往西域的大道,路经现在的子洲县,子洲人就把大枣做成馅子,逐步演化成枣果馅烙饼,不能不说这是子洲人的聪明。如此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像新疆很少产水稻,可当地人用大米做的手抓饭,不比扬州炒饭逊色。宁夏麦子产量也不高,可他们的面食,像各类烤饼和面条、面片,做的不但有特色,从数量品种上并不比以麦子产量居高的陕西关中地区差。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会**那句:靠山吃山,有水划船的老说法。同时也对文化交流跨地域传播,民风民俗相互影响和渗透提供了佐证。

秋后,收获了的干枣洗净,加水放在锅里煮熟,在杵成糊的同时捡出枣核。因有部分枣皮不易杵碎,再把枣泥置于案板上用刀反复剁,使枣皮彻底粉碎,于枣泥成为一体,枣馅就做好了。

枣果馅饼从外形分,大致有两种。一种用开水和面,揉均,稍醒,擀成尺五长,六寸宽,二厘米厚,枣泥馅均匀摊在中间,从四边向中间对折,再擀平。置于鏊子上,不加油,烤至成形,放于炉膛内,熟后取出,从中间一切为二。叫硬枣果馅饼,它可能是原生态枣果馅饼,由于这种饼可长久保存,非常易于出门长途携带。从制作工艺,简约单纯外形看,除了食用、充饥再无其它功能。所以,现在城市市面上并不多见,在个别农村集市上偶然能看到。说不定再过几年,只能从文字记载中去寻找了。现在交通的便利,已把距离缩短,再不需要牵骆驼赶毛驴,十天半月的长途奔波于两地之间了。硬枣果馅饼退出食品舞台,很符合自然淘汰法则,也不必遗憾和留恋了。

第二种做法:有别于其它饼的制做方法在于,得用食用油和一块面,叫油酥子。其它面和好,醒到,擀薄,把油酥子均匀抹在上面。从一头卷起来,竖立压平,用手套皮,成窝状,包入做好的枣泥,捏口朝下放在案上。用一块特制的木模压成外沿鼓园如轮,中间凸起如倒扣碗形,正中点一红记号。摆入平底炉锅内,上下文火,烤至焦黄。其皮酥内甜,枣香宜人。由于在擀薄皮的时候,抹上了油酥子,烤出来的果馅外皮,如千层纸片,金黄透亮,油而不腻。

早时,枣果馅又名“果献”。有记载说:当地人取红枣包馅,烙成饼状物,在年节时敬供神灵或用来祭祀祖先,求吉顺,保平安。果物祭洒山野,献大地,呼苍天,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叫果献。由于此枣果馅好吃,有吉祥喻意,逐步演变成馈赠亲友的佳品。子长、子洲、清涧、米脂、横山等地枣果馅更是订婚时的必需品。男方送女方家8至24个果馅为礼,女方又将果馅分赠给亲戚好友。意谓认可此门亲事,早(枣)成姻缘,香甜美满。因之有些地方群众戏称待嫁女子为枣果馅或花果馅,平添了几分依人情感在里面,让人浮想翩跹。

吃过许多枣果馅,总觉得子洲周家硷的果馅最好吃。有人说他们在做油酥子时加进了驴油,驴油做饼更加酥软,润爽。因此前些年子洲月饼买的最红,叫的最响,也是这个原因吧。

榆林糖棋子:

当你步入位于陕西省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处,一座年代久远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榆林”时。会被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和这里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遗址及大大小小的古遗址、古城堡、古庙建筑所吸引。这里是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汇聚、交融、延展、互补的集聚点,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北方四合院,南方塔楼建筑,可以听到有别于周边地区的乡土俚语,更可以吃到天南地北的美味佳肴。榆林糖棋子很可能是那些走边人,从内蒙古学来的一种饼食早点之一。

糖棋子:看了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在明清一条街上,有一不大的商铺,xxx‘韩记**糖棋子’。引得我们好奇,近前一看,所谓糖棋子,就是用麻油烙的一种糖面饼。我们一下子买了两大包,一尝,味道还真不错,若不知道光听名字,还真以为是用糖做的棋子呢。”这段文字中提供了几个关键词:明清街,韩记**,糖棋子,买了两大包,味道不错等。这是表皮的浅显了解,没有介绍糖棋子的制做工艺和制做特点,也没追溯它的渊源和来历,就有了欠缺和遗憾的感觉,所以且做以下补白。

榆林糖棋子选用尚好面粉,先将一定数量鸡蛋打开、加入面中。植物油加热烧熟,红糖用开水溶化,(红糖比例可视个人口味,喜好加减)加少许食用碱搅均,乘热一并倒入面粉(这种烫水和面方法在做饼中,也经常见到)中和均。搁置二至二十分钟醒面,上案搓条,分成一两左右的小剂子,表面蘸油,擀成饼子状,上炉烤熟,即可食用。由于面粉用热油和开水烫熟,面粉中的麦芽糖被激活,再加红糖后,糖棋子黑里透红,由于几乎不加水,酥甜绵软,口感温润。是驼城人离不得的首选早餐。

做糖棋子最特别的是那根擀面棍子。长约二十公分,十公分粗的圆柱体上,间隔二毫米有一深槽,柱体中心线两边安两根细轴,很像碾杆长在碾轱辘上。擀面棍从面剂子上走过,留下深一条浅一条的线条。擀糖棋子时横竖各擀一下,留下的印痕就是一张下棋的棋盘,由此就给这种糖饼子起名“糖棋子”。

榆林糖棋子与内蒙厚糖饼子非常相像。从外表看,只是大小、薄厚与表皮的差异。内蒙糖饼子厚而大,表皮没有棋盘线,并且加入少量酥油,烤制时间加长,更加酥散、清香,可以长途携带不腐坏,尤显地方特点和民族生活习性。

有野史传说,内蒙厚糖饼子最早产于成吉思汗西征凯旋盛宴上。也有传说,在明初那达慕大会上犒劳勇士的最好食品中,就是马**、厚糖饼子。哪种说**确,现已无从考证。榆林糖棋子应该是从内蒙厚糖饼子演变而来。榆林人走边,做生意的习惯由来已久。最少可追溯到明万历三十六年复修长城的年代,在榆林城北有一座长城烽火台,叫镇北台。它的边上有一座小城,叫易马城。据《陕西通志》载:“嘉靖四十三年,令榆林西北古梁,易马修筑城堡。”又“嘉靖中俺答开市凡十一处,在延绥者一,曰红山寺堡。”易马城为蒙汉商民互市之地,每年正月十五以台开市,隔日一次。人畜聚会,交易兴旺。在此过程中,蒙商可能也用厚糖饼子与汉商交易砖茶等食品,榆林人继而改制为糖棋子。这是商品交易互惠最原始,也是最快捷延伸和发展的途径。

榆林糖棋子只在榆林市内制做,周边市县不见影迹,这一现象很是费解。按常理,一种好的食品,只要客观条件允许,就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蔓延开来,特别是周边地区吸纳最快。糖棋子现象,可能反映了榆林人对食品的认可度和忠信度。试分析,如果出来第二家或第三家糖棋子制做商,从价格、质量的角度看,若胜不过第一家,在没有销路和知名度的情况下,会在短时间内倒闭,这种现象并不鲜见。所以前文中提到“韩记**糖棋子”,这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韩记制做的糖棋子,确实名不虚传,在榆林的各大超市和许多食品商铺都能见到。它以口感润爽,甜度适中,易于保存,包装明快,便于携带,不易变质占领着市场。

榆林糖棋子含有明显地方色彩,多少年来主宰榆林百姓早点食用,成为不可或缺的晨食美餐,不能不为它独树一帜、经年不衰的韧性和特色而叫绝。

定边炉馍:

定边县位于榆林地区的最西端。北与内蒙古的鄂托克旗接壤,南与延安市吴旗县相接,西与宁夏盐池县、甘肃环县为邻,东与靖边县相连。是个特殊的省市属边缘级县,地方文化融会南北所长,滋生了一个特定的食品种类:炉馍馍(也叫月饼)。

从字面理解炉馍馍,应该是在炉子里烤制的馍馍,馍馍也叫馒头,通常指不包馅蒸熟的食品。可在当地人的语言里,也把馍当作饼来讲。这就于我们通俗理解的月饼有所差异了,也可能于一个传说有关,从而延续下来的吧:

一六九七年康熙帝率师西征葛尔丹,四月初二从榆林出发,“羽辔行边六日程”来到安边堡。遂命大军宿营,自己扮成脚户私访,与当地人一姓高的人谈得开心。高将几位客人请回家,从里屋抱出一个罐子来,从罐子中取出炉馍招待客人,客人品尝后,连声称好,并向高了解炉馍的做法。临别时高送了客人一罐炉馍。客人脱下马褂,赠于高。后来高发现褂内刺有龙图,方知是皇上爷所赠。

时隔不久,朝廷派人专程来安边请高师傅赶做炉馍。消息一下传开,各州府县衙官吏借机向朝廷敬贡。各路商客炉馍生产火爆,“销东晋,售南庆,通西凉,出北塞”。民间则“家皆以月饼相馈”。从此以后,百姓称有关炉馍面叫上面(皇上用之)。麻油叫做清油(大清珍品)。称铁炉为“鏊”(传说康熙帝看了后称鏊)。百姓吃炉馍用双手捧着,是对圣上的敬重。定边东滩现在还保存着写给康熙帝品尝炉馍的对联:“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照万岁灯”。

这段传说中就把“炉馍亦称月饼”,可见当地人“饼”与“馍”的称谓相近。倒让我想起了关中人吃的羊肉泡馍,而泡馍中的“馍”,也是一种**面烙制的“饼”。可见“馍”与“饼”之间在陕西人看来,可似一种类同的食品。“炉馍”起源于何时?远不可稽。相传元朝未年就有百姓在炉馍中夹纸条,传信息的事情。炉馍是定边东滩(包括安边,石洞沟一带)的传统美食。由于选料精、做工细且极其考究,历经三百年,赢得了四海美誉、八方食客,人们都知炉馍好吃。于是,九洲月下,清韵几重,桂花对影相思愁,忽闻一阵扑鼻香,觅之,良久未遇。花影过,水深流,皎月之下,佳人持盘玉立,款款月饼,精巧可人,暗香悠然,几欲垂涎。这般可餐美色给予炉馍倒觉得有几番近似了,也是陕北人的口福升华吧。

炉馍在配料上比较讲究。选用上等优质白面粉、高级精练油(胡麻油)、红枣、青红丝、白红糖、(核桃仁、芝麻、花生仁炒熟,去皮)、果脯、葡萄干、枸杞子、梅桂酱、陈皮面、烧酒等做馅。为满足市场需求,近些年又改进工艺,生产出枣泥馅、八宝馅、水果馅等系列炉馍。

炉馍馍做工精细。先将l/3的面粉全部用油和起,叫“酥子”,余下2/3面粉,倒入剩下的清油中,再用开水和面,加入少许烧酒,即为皮面。皮面和酥子分为若干份,一个皮面包一个酥子,擀成长条状,反复折叠擀三四次,擀成圆形,包上馅子压平。擀面皮要手放轻、放活,不能压的过**,包馅时要底薄面厚。将包好的馍馍,点上红绿花,放进鏊子内烤熟。

做好的炉馍馍,层层多,火色适中,酥脆清香,用口吹其表面,可将表面一层一层吹掉。风动飞纸屑,轻若似鸡毛。怎一个工艺了得?

炉馍馍是定边群众春节、中秋节必备的食品,也是走亲访友所带的上等礼品。更是集色、香、味、形俱佳,营养丰富,酥而不腻、味道纯正、皮薄多层、酥软可口、老少皆宜的独特地方风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距中秋还有一个多月,步入定边街市,你会看到:合家福、付翔、四季酥、李四、姚记、芙和等厂商已在紧锣密鼓赶制中秋炉馍。简包装、礼盒装炉馍如山似的,被搬上车运往外地,抓紧节前时机进行销售,基本形成了地方产业化。随即会被弥漫在空气中的浓浓炉馍香味,醉至心底。再看塞在手里的宣传名片: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八月十五即是圆圆好日子,月上中天时每个家庭都要团聚在一起,喝茶畅叙。此时,桌上美味炉馍、美色果蔬。像十五的月亮,都是圆圆的,现出美满的象征。古色古香,古风古韵,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出千古流传的饮食之道。于是,眼迷了,心醉了,脚步沉了,拎起炉馍,急切切盼着中秋月挂中天时,与嫦娥、吴刚、玉兔和那桂花树切语对饮了。

在魏晋以前,古人将各种形式的面食均称为“饼”,而“饼”字最早见于战国早期的《墨子》一书。可见“饼”渊源之久远直指我国“面食文化”,是面食主杆上的一大分枝,已无任何异议,所以在我国北方以面食为主食的陕北地区,食品中抛开“饼”而不谈,是个非常遗憾的空白点。

饮食传承不光包括生活习惯,它与当地的民风民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虽在文化体系中形成分枝,但不可脱离母体的滋养。在现代社会,虽然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游离于时空的频次和距离逐渐拉长,则“根”的渊源永远不可能割断。就像陕北面饼一样,它是一张原籍名片,会牢牢把你系牵。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024482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