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泰利路径(台风泰利路径北调)
前沿拓展:
台风泰利路径
今年第18号台风“泰利”(热带风暴级,英文名:Talim;名字来源:菲律宾;名字意义:明显的边缘)的中心9月10日早晨5点钟位于菲律宾马尼拉偏东方向约2160公里的洋面上,就是北纬15.7度、东经141.1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1000百帕,七级风圈半径80-180公里。
未来将会有哪些影响?
预计,“泰利”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最强可达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14-16级,45-52米/秒)。14日前后擦过我国**岛南部近海海面后向粤闽沿海靠近,并可能在这一带沿海登陆。
广受关注的18号台风“泰利”已于9月9日晚上8点生成。在此之前,****官方已经“钦定”它为超强台风,引发大量媒体报道和公众关注。我们在前天的文章中也指出,它将是2017年首个“真正的大台风”。
它将是2017年首个“真正的大台风”
因为长期没有台风消耗,长期被太阳暴晒,菲律宾以东的太平洋“暖池”,现在已经暖的不像话,有大范围30度以上的暖洋面,海水热焓普遍高于75千焦/平方厘米,超过大西洋历史性强飓风“艾玛”路径上的洋面。需要知道,在其他条件合适的情况下,35千焦/平方厘米的热焓已经可以支持超强台风。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生在暖池中心的泰利,有着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
本周天气舞台上原本的关键词是“降温”,现在还得加一个“台风”!
任性的今年第18号台风“泰利”一直在北调路径,调着调着,向浙闽沿海靠近了。
**气象台今天(9月12日)6时发布台风蓝色预警:
今年第18号台风“泰利”已于昨天晚上加强为台风级,今天早晨5点钟其中心位于我国**省宜兰县东偏南方大约104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20.8度、东经131.0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7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60-31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60-100公里。
预计,“泰利”将以每小时25-3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增强,最强可达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15-17级,48-60米/秒),逐渐向浙闽沿海靠近,并将于14日夜间到15日早晨在福建北部到浙江一带沿海登陆(台风级或强台风级13-14级,38-45米/秒),但不排除15日在浙江近海北上、以后转向东北方向移动的可能。
省气象台表示,“泰利”的威力不容小觑,而且“泰利”路径趋于北调,这意味它可能将是今年对浙江产生影响最大的台风。
在此之前,****官方已经“钦定”它为超强台风,引发大量媒体报道和公众关注。据@**气象爱好者预测,它将是2017年首个“真正的大台风”。
气象专家介绍,目前“泰利”的走势仍具有多种变数。14日晚上,随着“泰利”强度的加强,副高将在其压迫下断裂成东西两段,引导气流的变弱使得“泰利”的移动方向呈现较大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位于其西侧的低压系统未来12小时内可能发展成为今年第19号台风,“准19号”台风的强盛也可能对“泰利”产生一定影响。
省防指昨天提前发出《关于做好18号台风(泰利)防御准备工作的通知》,并于昨天17时30分提前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要求各地各部门思想上务必高度重视,坚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认真分析“泰利”可能带来的影响及危害,按照预案规定认真组织做好台风防御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组织会商,分析当前防御形势,明确防御重点,研究部署防御对策措施;要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对发现的隐患和薄弱环节,提前落实防范和应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要根据防台风预案落实防范措施;要加强对小流域山洪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等薄弱部位的监测巡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并组织做好群众转移避险;要做好信息报送和防台风宣传工作。
突如其来的雨,让出门的市民和街头的环卫工猝不及防。时补法 摄
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防台风预案积极做好相关防御准备,防汛、水利、气象、海洋与渔业、国土等部门加强值班,及时做好监测预报。省**已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业务服务四级应急响应。
金华市防指今天上午10时,也发布通知要求台风防御准备工作。
本周多雨水,市民出门要带上雨具。图为市民用泳圈遮雨。时补法 摄
上海铁路局今早发布,因受台风“泰利”影响,暂停发售9月14日杭深线、合福线56趟列车车票。暂停发售列车车次及时间,请以车站公告为准,若有疑问请致电铁路客服热线021-12306咨询,合理安排行程。暂停发售车次时间具体如下:
具体分日预报是这样的:
9月13日(星期三):白天多云,夜里多云到阴有时有阵雨,温度22~30℃,偏东风1~2级
9月14日(星期四):阴有中雨,温度22~27℃,偏东风3~4级
9月15日(星期五):白天阴有中雨,夜里阴有时有阵雨,温度22~26℃,偏东风3~4级
9月16日(星期六):阴有时有阵雨并渐止转阴到多云,温度23~27℃,偏西风2~3级
9月17日(星期天):多云,温度23~29℃,偏西风1~2级
9月18日(星期一):多云,温度22~30℃,偏东风1~2级
9月19日(星期二):多云,温度22~30℃,偏东风1~2级
拓展知识:
台风泰利路径
专家介绍称,此前洋面经过整个夏季阳光的加热作用,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热量。初秋时节,阳光的直射区向南移动的过程中再次加热热带海洋,使得海洋热量达到顶峰,所以强台风更容易出现在这个时间。当对流比较活跃时,会在多个地点、前后时间相差不太大的情况下,出现多个台风共同出现的情况。
据悉,今年第14号台风“灿都”已于昨天(9月12日)晚上由超强台风级减弱为强台风级,今天13日早晨5点钟其中心位于浙江象山东南方约185公里的海面上,就是北纬28.3度、东经123.3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5级(4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4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20-30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80-13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40-60公里。
预计,“灿都”将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13日下午穿过舟山群岛,有可能于13日傍晚至夜间在上海浦东到江苏启东一带沿海登陆(33-40米/秒,12-13级,台风级),也有可能在杭州湾到长江口一带回旋,16日开始转向东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
台风的形成:
台风和北美地区的飓风和印度洋上的旋风一样,都是一种热带气旋。只有发生在西北太平洋或南海地区的热带气旋,并且风力达到12级以上时,才有资格被称为台风。热带气旋的形成原理,直到现在也不是特别清楚,不过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目前大多认为其形成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在温度高于26.5℃的热带洋面上,太阳把海面晒热,海水大量蒸发形成的湿热水蒸气密度较小,因此向上升入高空并冷凝,形成了积雨云。水汽在凝结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加快了空气的上升,从而使这一区域形成了低气压中心。
周围较凉的空气涌向这个低气压中心,并且在地球自转导致的偏向力(科氏力)的作用下,形成了涡旋。由于科氏力方向的原因,北半球的涡旋都是逆时针旋转的。而赤道附近地区几乎没有科氏力,反而形不成涡旋。
这些涡旋未必都能成长为热带气旋,还需要一些苛刻的条件。当气旋形成后,如果海水温度高,水汽充足,周围的空气流向气旋中心后遇热上升,同时在低气压的作用下蒸发加大。
这些水汽上升后冷凝,会释放出热量并使得风速加快,由此获得的能量比付出得更多,使热带气旋进一步增强,形成了正反馈,强度就会不断增加,直到形成台风乃至超强台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023482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