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福利院(闵行区儿童福利院)
前沿拓展:
上海儿童福利院
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徐汇区宛平南路465号 64392283
上海市第二社会福利院 崇明港沿乡 59461357
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 宝山区富锦路660号 56692361
上海市第四社会福利院 松江区松汇西路480号 57822397
徐汇区社会福利院 虹漕南路601号
长宁区社会福利院 西郊虹井路鸭场浪41号 64060539
嘉定区黄渡福利院 嘉定区黄渡镇幸福路 59595715
长宁区第二社会福利院 闵行华漕镇中华美路38号 62202062
普陀区社会福利院 枣阳路475号 62609245
闸北区社会福利院 阳泉路429号 56913815
虹口区社会福利院 密云路623号 65429496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 松花江路55弄5号 65489251
黄浦区社会福利院 浦东东园四村427号 58829962
宝山区社会福利院 长兴岛解放街 56851473
闵行区社会福利院 七萃路700号 64921381
闵行区第二社会福利院 兰坪路37号 64352980
嘉定区社会福利院 嘉定镇塔城路286号 59528498
松江区社会福利院 松江新城区其昌路尤兴路口 57725978
奉贤区社会福利院 奉贤南桥镇古华路环城南路口 57193030
上海新长征福利院 普陀区清峪路130弄57号 62063108 62062109
今年46岁,面色**、身材微微发福的王永霞,大咧咧的,爱笑。外表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位孤儿。
2004年得知亲生父母的零星信息后,王永霞便开始了漫长的寻亲之旅。
寻亲15年,王永霞从洛阳到上海、江苏寻亲三次,都无功而返。她结识了各地的寻亲群和志愿者,在网上张贴寻亲启事,登上自己的照片,留下自己和老公的手机号码。可惜,音信全无。2016年,她邮寄血样到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做DNA比对,依然石沉大海。但她心中找到亲人的执念一直支持着她,继续找下去。
养父养母恩重如山
从有记忆开始,王永霞就跟随养父母生活在河南开封杞县城关镇王堂大队崔庄村第六队。养父名叫王德智,曾在杞县五里河拖拉机机械厂上班,是一名司机。养母名叫侯传花,家庭妇女。王永霞是大姐,家里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分别比王永霞小3岁和6岁。3个孩子都是养父母抱养的,这是全村人尽皆知的秘密。
农村生活虽然艰苦,但王永霞乐在其中。“养父母、包括爷爷奶奶,对3个孩子都可好咧。”提起童年,王永霞声音中充满幸福。
村里别人家全家都务农,养父在县城上班,领工资,收入相对丰厚些,加上3个孩子,在当时的农村,人口(一家人)算少的,别人家生个五六个都正常,所以家里生活条件可好咧,经常能吃上牛奶、面包。
王永霞记得,自己7岁时,家里还养了一只奶羊,专供几个孩子喝奶。
养父开车上班,有时会带上小王永霞。车开到离家很远的不知道什么大队,养父总是请人专门照看王永霞,自己再去忙碌。在王永霞幼小的心灵中,跟车出门玩耍是她最开心的时刻。
襁褓纸条暗藏玄机
2004年的一天,王永霞追问姨妈(养母的妹妹),关于亲生父母的蛛丝马迹。当时王永霞31周岁,已经成家,育有一儿一女,家庭美满,与丈夫在洛阳市做劳保用品批发生意,虽然辛苦,生活水平在村里也算中等偏上。
听姨妈讲,养父在1973年农历三四月份在上海一家儿童福利院无偿抱回王永霞,当时襁褓中藏着一张纸条,大意为:
上海西门大街,门牌17号,母亲王秀芝,有2个姐姐,父亲当时生病,家中困难,不得已把女儿送走。
当时养父已经去世,养母健在,但已记不得更多了。
在人海茫茫的上海,仅凭一个30年前的旧地址和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还能找到亲生母亲吗?从那天开始,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王永霞心头,久久不能释怀。
为了在有生之年见到亲人,尽尽女儿的孝心,王永霞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亲之路。
三次寻亲无功而返
2004年,在小姑子的陪同下,王永霞第一次来上海。她按照地址信息去找,无奈“西门大街17号”早已搬迁。
她又找到黄浦区某派出所,派出所民警得知她要寻亲,照例问她:“你父亲30多年前就有病,现在可能已经不在了,你母亲也已经70岁高龄,身体可能也不好,见到你万一心情激动,落下什么毛病,你能承担这个责任吗?”
这一问,王永霞竟无言以对。
她没想过自己的行为可能伤害至亲。想到这儿,她突然感到心里一个最柔软的地方被刺痛了,当天就买车票打道回府。
2008年,王永霞偶然得知,曾有一封家书,来信地址是江苏省江阴市公园路28号,姓徐。她马上报名参加了《洛阳晚报》组织的寻亲团,几十人乘坐一辆大巴,去往江苏无锡,参加寻亲大会。会上,数不清的父母前来寻找失散的儿女,但王永霞没找到亲人的任何线索。
2018年4月,王永霞同70多名孤儿一道,再次坐上开往上海的巴士,在洛阳孤儿群的组织下,参加上海嘉定寻亲会。会后,她们还将事先印制好的“寻亲启事”发到上海的大街小巷。可惜家人依旧音讯全无。
“只想报答父母的生育之恩”
寻亲15年间,王永霞结识了各地的寻亲群和志愿者,在各地网站、论坛上张贴寻亲启事,登上自己的照片,留下自己和老公的手机号码,可惜,石沉大海。2016年,她邮寄血样到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做DNA比对,依然了无音讯。但她心中找到亲人的执念一直支持着她,继续找下去。
“苏州大学这个DNA比对是自动进行的,”王永霞说,
我的血样先输入到数据库,虽然现在比对不成功,但未来,一旦我的亲人将血样输入,计算机就会自动配对成功。真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
王永霞感恩所有支持她的人。丈夫一直默默支持着王永霞的寻亲行动。家里的劳保批发生意虽不如前几年那么好,倒也还稳定,店里人手不够,还雇了两个伙计帮忙。他说: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希望她找到亲人,完成一生最大的心愿。
在王堂居委**王红臣眼中,常年在洛阳做生意的王永霞、在开封开饭店的妹妹,以及在家务农的弟弟,三个孩子对养母一直尽心尽力、关照有加,与对待亲生母亲并无二致。勤劳、朴实的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踏踏实实。
遇到不理解甚至非议,王永霞一笑置之。有人说王永霞,“亲爸妈不要你,你还找她们干啥?” 王永霞内心澎湃:
这些人真的不理解我们这些孤儿的心。我们找的是根,是血浓于水的亲情。爸妈给了我们生命,他们也是万般无奈才送走我。我能理解,不怨恨。在我的余生,想报答父母的生育之恩。养育之恩我们更不会忘记。
每年,王永霞都会与一群寻亲的孤儿聚会、聚餐一两次,把胸中的郁闷、烦恼倾诉出来,他们之间更容易互相理解、鼓励和安慰。
现在,女儿已经上大学了,王永霞不知道,下一次来上海寻亲会是什么时候,但她早已想好了,她要再去黄浦区某派出所请求帮助,这回,民警再问她同样的问题,她就答“能负责”。
拓展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01948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