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雍诗句

前沿拓展:


“让这刑场作为我们新婚的礼堂,让**派的枪声作为我们新婚的礼炮吧!”电影《刑场上的婚礼》,男女主人公在生命最后时刻的结婚誓言感动了几代**观众。电影中两位意志坚如钢铁的烈士的原型就是共产**周文雍和陈铁军。1928年2月6日,两人在广州红花岗刑场英勇就义。牺牲时,周文雍23岁,陈铁军24岁。

周文雍,1905年出生在广东**一个贫穷塾师家庭,1925年加入**共产**。陈铁军,原名陈燮君,1904年生于广东佛山,为表达铁心跟着共产**走,改名铁军,1926年4月加入**共产**。

1927年,广东国民****派发动“四一五”**大**,广州笼罩在白色恐怖中,时任**广州**组织部部长兼工委**的周文雍也被列入通缉名单。八七会议后,周文雍受**组织委派,与**广东区委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陈铁军假扮夫妻,为恢复广州**和工会领导机关、筹备广州**并肩战斗,建立了真挚的情谊。

1927年12月11日,在张太雷、叶挺等的领导下,广州**爆发,广州苏维埃**成立,周文雍被选为广州苏维埃****劳动委员兼**长。因敌我力量悬殊,寡不敌众,广州**最终惨遭失败。在此背景下,周文雍率领部分**武装,与10多倍于己的敌人短兵相接,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而与敌殊**搏斗,直到弹尽援绝后才杀出一条血路,突围撤离广州,辗转来到**,负责联络和安置撤到**的同志。

**失败后,广州的**组织受到严重摧残和破坏,几乎陷入瘫痪状态。为了重建**的机关和组织,周文雍和陈铁军回到广州坚持地下斗争。他们有时扮作富商,有时扮作苦力工人,找寻失去联系的**,重建秘密联络点。不幸的是,由于叛徒告密,1928年1月27日,周文雍和陈铁军同时被捕。

在狱中,敌人对周文雍和陈铁军进行严刑审讯,并对他们施以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竹签钉指心等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然而,面对种种折磨,两人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无计可施、恼羞成怒的敌人,决定判处两人**刑。

刑场上,周文雍与陈铁军脚步坚定,神态自若。他们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产生了爱情,但为了革命事业,只能将这份感情深深埋藏在心底。在为**的事业献身的最后时刻,他们决定在刑场上将这份真挚的感情公之于众,让刑场成为他们婚礼的殿堂。两人牺牲后的第二天,他们在铁窗下相依而立的照片便被刊登在报纸上,照片旁写着:“我们俩过去在一块工作,一直没有结婚,现在我们宣布举行婚礼。”

为了纪念周文雍和陈铁军,江门市修建了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陵园内,两位烈士的纪念碑岿然而立,左面刻着陈铁军的箴言:“一个革命者应该学习古今中外伟大人物的高贵品质和英雄气概。”右面刻着周文雍就义前写下的著名诗句:“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摘自2021年第8期《**建》)

拓展知识:

周文雍诗句

关于形容“革命”的诗句

夏明翰《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字桂根,祖籍湖南衡阳县,1900年农历八月生于湖北秭归。1917年春,夏明翰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追求进步,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波及湖南,夏明翰和同学们走出校门,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8年初,夏明翰被**调到湖北工作,任**湖北省委常委。由于叛徒的出卖,同年3月18**不幸在武汉被敌人逮捕。3月20日清晨,他被敌人押送到汉口余记里刑场。当敌执行官问夏明翰还有什么话要说时,他大声说:“有,给我拿纸笔来!”于是,夏明翰写下了上述那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 为了****的革命事业,夏明翰悲壮地牺牲了,时年仅28岁。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017480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