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2020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放假几天)
前沿拓展: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之一。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等。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风土记》中说“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即“初五”。《说文解字》中说“端,物初生之题也”,即端为初的意思。《岁时广记》中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端午节最早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龙**的日子。《易经·乾卦》中说:“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寓意大吉。上古先民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跳汨罗江自尽,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祭龙习俗体现了先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现今,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赛龙舟。
中华民族以“龙”为图腾 很多地方每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就是赛龙舟。赛龙舟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要请龙、祭神。祭祀时气氛严肃,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攘灾异、事事如意。
吃粽子和爱国诗人屈原有关。相传,屈原力主联齐抗秦,遭到强烈反对,被革去官职,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天问》、《九歌》等诗篇。后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划船捞救……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就拿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演变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已深入人心。因此,老百姓把端午节赛龙舟和吃粽子,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拓展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015479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