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大峡谷(莱芜大峡谷玻璃栈道)

前沿拓展:

莱芜大峡谷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九龙大峡谷堪称莱芜北部旅游风景线上的奇葩。九龙大峡谷是一条跨越槐树乡莱城区大王庄镇、鹿野乡、大一条总长约20多公里的大峡谷,因九曲十八弯而得名。在大峡谷深处,完整地保存着原始的自然风光。在这条大峡谷中,最有代表性,景点最多的要数起自“黑龙潭”上溯至“壶口瀑布”的一段,是九龙大峡谷的精华之所在。
从房干旅游区停车场向前行约一公里,但见山峰奇绝,峭壁如削,直插云霄。此是著名的擎天崖,俗称照壁峰。莱芜八景之一的“龙潭星现”就在此崖下,黑龙潭就隐在这深谷绝壑之中。黑龙潭共有三个潭,擎天崖之北是三潭。三潭分内外潭,由宽不盈尺的石口相连,口内是内潭,内潭形似亚亚葫芦,因石壁遮挡,无法窥视内潭全貌,只能望见黑洞似的潭中,雾气弥漫,瀑布声若沉雷。嘉靖莱芜县志诗曰:“水容漠漠镜光寒,灵物蜿蜒碧中蟠。一自雷雨绕潭后,野人香火向清坛。”诗中写的就是此潭,著名的“深潭龙见”景观就在于此。
去二潭须攀上西崖,北行140米,攀崖下潭即到二潭。置身二潭,北面高山峻拔;南望沟深险绝,三潭之“亚亚葫芦”尽收眼底,东面绝崖瀑布,飞花溅玉,十分壮观。攀上二潭东面的石壁,穿过一丛树林,在峰峦叠嶂深处有一大潭,此为黑龙潭一潭。水呈碧绿,东面瀑布三叠,碎玉飞珠;北边高山仰止,一岿然巨石横空出世,呼之欲坠。身置一潭,放眼奇山秀水,面对仙境奥域,心头百虑顿消,超凡脱俗油然而生。可谓:“龙隐深潭鹰恋峰,赤日照壁见银星;龙潭风景皆诗意,九龙峡谷尽豪情。” 沿峡谷北上,曲折蜿蜒,走涧越沟。来到一幽静处,这里没有瀑布雷鸣,只有鸟儿悦耳的啼叫,疑是桃花园,却是槐花峪。只见谷底、山岗一派槐林,翠绿欲滴。若春天到来,定会“漫山槐花香,蜜蜂伴花唱”。赏景莫忘赶路,继续前行。小道时有时无,峡谷越走越深,山越来越险。只见一处:石树参差不见天,高山突兀不见顶。崖壁怪石嶙峋,犬牙交错,狰狞阴森,冷风嗖嗖,鸟声凄凄,谷底一“人”字形深潭,水呈黑绿,使人神惊魄惧,毛骨悚然。逐拨开潭西侧的芦苇丛,快步走出“虎台北山夹”。
继续北行,远远看到一座洁白的大理石建筑,走近方知是三层巨大岩坡,高约50米,上有三潭,名曰“九女潭”。传说因玉皇大帝的九个女儿在此沐浴而得名。细品察确有一种仙风道气之感。此处山高且秀,水阔而柔,野花含媚微笑,青松有意招手,小鸟欢快歌唱,蝴蝶丛间漫舞,上下三个潭中,最令人称奇的是二潭,瀑布从崖壁缓缓流下,似落银散珠,艳阳照射流光溢彩。二潭石邦石底,光滑似玉,白腻如脂,是天然大浴盆。流水从一石槽中泻入三潭,此处即是天女浴后休息的云床。在洁白的大理石般“云床”上,留有她们所坐、所卧、所仰的痕迹。美潭圣景犹未忘,眼前景物又勾魂。只见前面两山相对,石门洞开,宽约六七米,巧夺天工,是九龙大峡的最窄处。水流冲门而泻,跌入深潭,潭水墨绿,深不见底,时有鱼儿跳跃戏嬉,大概在练“跳龙门”的绝招吧?
稍憩,起步登程,老藤牵衣,古枝拦路,时而侧身躲过,时而弓身爬行。经过一段艰难跋涉,见一巨石中开,一半掉落潭畔,从正面看,整块大石如一把直刺苍穹的青龙宝剑;从其左看,又如巨笔写成的“山”字,**苍劲,山中有潭,潭中有山,山潭相映,妙趣横生。故此石名曰“潭中山”,此水名为“山中潭”。美景串串,目不暇接,猎奇使然,促我们知难而进。但行走更为艰难。立着的是石壁,踩着的是顽石,虽不再披荆斩棘,为免湿鞋只能跳跃前进,真是“清流伴我行,顽石供我跳”。大约经过一千六百跳,眼前出现了一泓大水,两岸伟峰高耸,石壁光滑如镜,毫无落足之点,真个是“山穷水尽,路断行止”。这就是长约120米的“壶口瀑布”。其口有一块足有百米长的石梁,呈乳白色,远处约有百吨重的蘑菇石,下面有一大洞,水自洞口经百米石梁飞窜入潭,远看酷似巨大“龙头”,龙头左右各有大石,形似“龙眼”,洞门是张着的“龙口”,口内可容纳十余人,流水经龙口长年喷涌,此处就是闻名的“老龙口”,潭亦称“龙口潭”,巍巍乎--老龙口汇千沟之水经万年冲刷,造就了这奇险神秘的景观。在这段峡谷中还有“三叠潭”、“白龙潭”、“晒龟石”、“神龟守潭”、“龙女床”等20多处风景。


记者 李睿

每逢周末和小长假,济南市莱芜区都分外热闹,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着大量游客纷至沓来。在雪野湖畔露营,在彩色环湖公路上骑行,寻一处山间民宿享受悠然宁静,品味鲜美的“一鱼三吃”和特色炒鸡……

莱芜区凭借山水相融的自然优势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不断创新聚力,将把文旅康养纳入全区重点打造的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东强”核心增长极、“南美”靓丽新名片,将莱芜区建设成为极具生态康养特色的高品质全域旅游目的地。两年以来,莱芜区成功创建“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和“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两块金字招牌,打造了一座宜居宜游的山水之城。

莱芜大峡谷(莱芜大峡谷玻璃栈道)

莱芜区文旅局供图 摄影:邵凯

全景覆盖

生态旅游“优等生”

随着周边游和自驾游的火热,莱芜区成为最受济南市民青睐的目的地之一。秋天的雪野湖再次迎来旅游旺季,不少游人在长达13.6公里的“彩虹”环湖路上漫步、骑行,在澄澈旖旎的雪野湖边露营、野炊,流连忘返于湖光山色的美景之中。雪野湖是济南50公里范围内最大的水域,水面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相当于30个大明湖的水域,有“济南小洱海”之称。

继去年年底获评第三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之后,今年6月,莱芜区再次获评首批“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的荣誉。两块“金字招牌”,既是对一个县域的综合承载力、核心吸引力、经济影响力的充分肯定,也是对环境竞争力和创新发展力的重要认可。

莱芜大峡谷(莱芜大峡谷玻璃栈道)

莱芜区文旅局供图 摄影:邵凯

莱芜区地处齐鲁腹地,“五山两水一湖一池”的生态禀赋得天独厚,拥有1个雪野省级旅游度假区、19家A级旅游景区,入眼即是画、处处皆美景,丰富的山水生态资源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近几年,这座宜游宜居的山水之城,吸引省会城市经济圈3000多万人“来一场‘说莱就来’的旅行”,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座群山环抱、碧波荡漾的“济南后花园”。

地处莱芜区西北部的房干村生态旅游区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村内汇山、水、林、泉、潭、瀑、峡、洞、石等自然景观于一处,具有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生态环保、农业观光的特有魅力,森林覆盖率达97%,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具有“天然氧吧”的美誉。“以前的房干村可以说是穷山恶水,周围20平方公里都是石山,500亩耕地丰歉由天,是一个进村无路、山上无树、沟里无水、家里无粮、住的无房的贫困落后山村。”房干生态旅游区运营经理朱英明告诉记者,房干村从昔日的穷山恶水变为今天的园艺式现代新农村,离不开几代人的开拓创新。

莱芜大峡谷(莱芜大峡谷玻璃栈道)

房干旅游生态区九龙大峡谷 莱芜区文旅局供图 摄影:王啸

30多年以前,房干村是一个以鞭炮厂、水泥厂等工业为经济支柱的村庄,工农业迅猛发展,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生态环境却恶化了。90年代开始,房干人做出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决定,开始着手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关停塑料厂、水泥厂、蛭石厂、塑料厂、瓶盖厂、养殖场等多家村办企业;治山治水,连续奋战10个春秋,先后建起42座水库,修配套环山水渠2.4万米、环山路60公里;全村2万余亩宜林荒山全部绿化,共栽植各种生态树1000余万棵、经济树8万棵,成为全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村庄。

1998年,房干村抓住自身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开发了九龙大峡谷、石云山、梦幻情人谷、音乐谷等100多个旅游景点,村经济迅速得到全面发展。如今,房干村青山绿水两相依,成为众人留恋的世外桃源。目前,房干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也是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示范基地、省级森林旅游示范基地。

莱芜大峡谷(莱芜大峡谷玻璃栈道)

房干旅游生态区 梦幻情人谷

房干村只是莱芜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一角缩影,包含其在内的王老村、卧云铺村等11个村入选省级景区化村庄,茶业口镇、大王庄镇、牛泉镇等一批主题鲜明的特色小镇和数十个旅游体验类产品。

不止于此,雪野航空科技体育公园入选首批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雪野养生休闲度假小镇入选首批省级精品文旅小镇;莱芜区依托雪野省级旅游度假区、南部山区,融入全省“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建设北部旅游度假休闲带和南部红色文化旅游带,全力打造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文化旅游休闲度假胜地。还以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景区为节点,建设旅游公路串联各景点,打造“廊道牵引”的全域共振模式,加速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旅游资源向经济效益转化,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锦阳关段)保护利用项目列为国家“十四五”文化传承利用重点项目。近年来,莱芜全区接待游客、消费总额实现大幅增长,旅游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

莱芜大峡谷(莱芜大峡谷玻璃栈道)

齐长城锦阳关段 莱芜区文旅局供图 摄影:王啸

文旅+康养

产业升级迎来新机遇

在雪野养生休闲度假小镇养生度假,体验帆船运动;走进房干森林康养旅游基地,畅享天然氧吧;嬴城宏济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莱芜本地的道白花丹参等道地药材实现深加工,有力支撑康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依托山水相融的自然优势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莱芜区不断创新聚力,把文旅康养纳入全区重点打造的产业体系,坚持全景覆盖、全业融合、全局联动,以文化为引领、旅游为主体、康养为支撑,综合打造极具生态和齐鲁特色的高品质康养旅游目的地。

“莱芜区获评山东省文旅康强县和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全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注入了强大动力。”莱芜区文化和****组成员、文化执法大队大队长张爱鹏介绍,在创建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的过程中,创新性的示范做法是创建成功的最大亮点。

莱芜大峡谷(莱芜大峡谷玻璃栈道)

雪野湖绿道 莱芜区文旅局供图 摄影:邵凯

莱芜区坚持全空间规划,立足8大主类、292个旅游资源单体,全区一体、多规合一,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发展等系列规划,构建“双核引领、三带串联、四区共建、五大集群支撑”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坚持全产业链接。把文旅康养纳入全区重点打造的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水城、绿城”,以旅游产业化助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助推全区高质量发展。坚持全要素保障,将全区资源要素系统整合、优化配置,打通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规划建设一批乡村绿道、自行车慢道和健身步道,构建“快行慢游”的路网游览体系,加快完善全域旅游**服务网络体系,实现旅游公共服务全域覆盖。

据悉,莱芜区内康养机构门类齐全,涵盖医疗卫生机构1070所,莱芜医药产业园入驻企业42家,养老机构8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家,城乡日间照料中心31家,农村幸福院358家,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养相结合的康养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在打造重点文旅康养项目上,莱芜区精准发力,积极打造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中华嬴秦文化产业园、雪野养生休闲度假小镇、雪野湖文旅康养综合体、山楂之恋田园综合体、嬴城宏济堂中药生产项目、房干森林康养旅游基地等32个重大文旅康养项目建设,推动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叫响“雪野山居”“故乡的云”等高端民宿品牌,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医养结合、农康融合”旅游康养新业态。

莱芜大峡谷(莱芜大峡谷玻璃栈道)

莱芜城区 莱芜区文旅局供图 摄影:王啸

“接下来,莱芜区将在规划引领上再发力,在资源整合上再深挖,在招大引强上再突破,在运营管理上再提升,全力推动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张爱鹏表示,下一步,莱芜区将按照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部署,立足做大做强,在打造“国字号”品牌荣誉上精准发力积极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坚持问题导向,在补短板强弱项上精准发力,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将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指标融入各部门日常工作,坚持多部门合作、多系统联动、多行业协同,推动全区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找准产业支撑点,在打造重点文旅康养项目上精准发力,抓好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鲁中茶业抗战小镇、华润江中制药等重大文旅康养项目建设,推动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新莱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拓展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005476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