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一段表查询2021河南(一分一段表查询2021河南对口)
前沿拓展:
一分一段表查询2021河南
什么是“一分一段表”?
这张表是填报**志愿的“神器”,用好这个表格,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你能去哪所大学、学习什么样的专业。因为它显示了每一个分数全省考生有多少名,能让你计算出自己的排位。
记者了解到,目前的一分一段表,是将全省同科类考生的档案分(考生总分+政策加分)从高到低排列(分数相同的则为并列)再按每1分一段,统计“本段人数”从本段向上一直到最高分段的所有“本段人数”相加,则为“累计人数”一分一段表上显示出每一个分数全省的考生有多少名,这个数据的参考价值最大。
“一分一段”有什么用?
“一分一段”表内对每一个分数线上有多少考生、该分数线以上有多少考生进行了详细统计。普通文理科从100分起一分一段一公布,一直公布到最高分,其中的分数已经包含政策性照顾分。此外,专升本、对口生按专业、类别公布到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下的不再一分一段公布,艺术、体育类文化成绩排序包含在普通文理科中,不单独公布。
在填报志愿时,首先参考自己在全省的排名,再看想选报学校的招生计划,最好是计算一下同等梯度的高校在河南招生计划的总和,结合自己的排名,从而较好地选报志愿。
2022年6月26日,山东省的夏季**文化科一分一段表公布。
下载打开文件以后,最上面会看到这些信息。我们慢慢解读一下。
解读1:第1行是总分680分,全省共有13人考了680分。累计55人,也就是说这13人的全省排名是43名-55名。继续下面选考物理本段人数是13,就是说这13个人都选了物理。继续下面这13个人都选了化学,也都选了生物。后面政治历史地理都是0,就是说这13位同学都没选政治历史地理。
解读2:如果某位考生成绩是685或683,其实他自己是不知道自己实际位次的。在他自己的成绩单中会标注前“50名”,他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全省第30名,还是全省第20名。如果某位考生考了700分,他自己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全省第1名,这样就防止了对于省状元的宣传。根据相关文件精神,不提倡社会上宣传省状元、市状元、县状元、校状元的。
解读3:668分及以上的同学共有254位,都是选的物理化学生物,都没有选政治历史地理,可见全省顶尖的学生是偏理科的。
解读4:弱化成绩,强调全省位次。一分一段表的意义,在于把全省的同学进行排队。想象着全省今年约60万编场考生(是指被编排了考场的考生),这60万的学生排成了一条很长很长的队伍,这60万人排队等着被安排学校和专业。在这一条很长很长的队伍中,你自己站在哪个位置呢?在2千名,在2万名,在20万名,在40万名?这一点很重要。是按名次依次安排,先安排你前面的同学,才能轮到再安排你。【参考文章:强调全省位次】
这其实就是平行志愿的核心,先排队,再依次安排学校和专业。
解读5:参照2021的投档表。知道了自己的位置,就可以大体上**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了。需要下载2021年的投档表。【如何下载投档表,请参考文章:**出成绩后,你需要这样做】。比如今年你是20万考生,那么查一查去年20万位次的考生,他们进了哪些学校和专业,那么今年你大体上就对应着这些学校和专业。
当然,2021年和2022年考生人数不同,招生计划数不同,这两年的全省位次需要稍微转换一下。我个人认为用2020年的全省位次除以1.09,然后得到的位次,大体上就对应着2021年的全省位次。为什么这样转换请看【**出成绩后,你需要这样做】。
解读6:我们向下看成绩,到467分全省有2552人,466分全省共有2550人。这两分的人数也是最高值,符合中间成绩人数多,两头成绩人数少的正态分布的规律。俗话说,多考一分,超过千人。其实应该说,在某个分数段,“多考一分,超过两千五百人”。
解读7:总分排名PK各科排名。我们举例说明吧。我们找到成绩是500分的这一行。如下图。
共有2318人都考了500分。选考物理的有1150人,选考化学的有1192人,选考生物的有1500人(最多),选考政治的有782人(最少),选考历史地的979人,选考地理的有1351人。
假如有两位考生,成绩都是500分。一位选了物理化学生物,另一位选了政治历史地理。他们两个的总分的位次应该相差不大,都在15万左右。但是他们两人小3科的名次却相差很大。
第一位:物理约9万多名,化学约9万多名,生物约10万多名。第二位:政治约4万多名,历史约5万多名,地理约7万多名。
我们看到,第一位同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小3科名次都在9-10万名。第二位同学小3科都在4-7万名。大家思考一下:是不是可以说第二位同学的小3科比第一位同学考得好呢?
上面问题的**是:错。因为在这个位置的学生,选物理化学生物的学生多,选政治历史地理的学生少。
根据权威文件《志愿填报百问百答》,总成绩的省位次才是最重要的,小3科的省位次相对的不是那么重要。只有考生总成绩相同时,才去比较各科的成绩。
拓展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100447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