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杠杆公式(中级财管经营杠杆公式)
前沿拓展:
经营杠杆公式
经营杠杆定义 又称营业杠杆或营运杠杆,反映销售和息税前盈利的杠杆关系。 经营杠杆原理 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由于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规律。根据成本性态,在一定产销量范围内,产销量的增加一般不会影响固定成本总额,但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降低,从而提高单位产品利润,并使利润增长率大于产销量增长率;反之,产销量减少,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升高,从而降低单位产品利润,并使利润下降率大于产销量的下降率。所以,产品只有在没有固定成本的条件下,才能使贡献毛益等于经营利润,使利润变动率与产销量变动率同步增减。但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这样,由于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规律,在管理会计和企业财务管理中就常根据计划期产销量变动率来预测计划期的经营利润。为了对经营杠杆进行量化,企业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中把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或销售收入)变动率的倍数称之为“经营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率”,并用下列公式加以表示: 经营杠杆系数也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在求得经营杠杆系数以后,假定固定成本不变,即可用下列公式预测计划期的经营利润: 计划期经营利润=基期经营利润×(1+产销量变动率×经营杠杆系数) 在某一固定成本比重的作用下,销售量变动对利润产生的作用,被称为经营杠杆。由于经营杠杆对经营风险的影响最为综合,因此常常被用来衡量经营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的大小一般用经营杠杆系数表示,即EBIT变动率与销售量变动率之间的比率。 (1)经营杠杆系数计算。 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常常使用经营杠杆来衡量,经营杠杆的大小一般用经营杠杆系数表示,它是企业计算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盈余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之间的比率。 第一,它体现了利润变动和销量变动之间的变化关系; 第二,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杠杆作用和经营风险越大; 第三,固定成本不变,销售额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经营风险越小,反之,则相反; 第四,当销售额达到盈亏临界点时,经营杠杆系数趋近于无穷大。 企业一般可通过增加销售额,降低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措施来降低经营杠杆和经营风险。 控制经营杠杆的途径 企业一般可以通过增加销售金额、降低产品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比重等措施使经营杠杆率下降,降低经营风险。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经营杠杆 一方面是从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来,单价和销售量增加,边际贡献就会增加,经营杠杆系数=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因为分母还要减去一个固定成本,分母总是小于分子的,因此同时增加一个数值时,相对于金额较大的分子来说,它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小,而相对于金额较小的分母来说,它增加的幅度相对要大,所以分母增加比例越大,则整个式子越小,即经营杠杆系数越小,举例:如边际贡献=100,固定成本=20,则经营杠杆系数=100/(100-20)=1.25,当由于单价上升而使边际贡献增加20时,即边际贡献=120,固定成本不变,则120/(120-20)=1.2<1.25,即经营杠杆系数变小,两者呈反方向变化,其他也一样分析。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知道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则越大,如果单价和销售量增加,那不相当于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吗?经营风险就会越小的,经营杠杆系数也会越小,所以其与经营杠杆系数呈反方向变化。 经营杠杆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DOL=(EBIT+F)/EBIT 或者DOL=Tcm/(Tcm-F) F即固定成本 EBIT为息税前收益 Tcm为边际贡献 经营杠杆理解 一方面:是从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来,单价和销售量增加,边际贡献就会增加,经营杠杆系数=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因为分母还要减去一个固定成本,分母总是小于分子的,因此同时增加一个数值时,相对于金额较大的分子来说,它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小,而相对于金额较小的分母来说,它增加的幅度相对要大,所以分母增加比例越大,则整个式子越小,即经营杠杆系数越小。 举例:如边际贡献=100,固定成本=20,则经营杠杆系数=100/(100-20)=1.25,当由于单价上升而使边际贡献增加20时,即边际贡献=120,固定成本不变,则120/(120-20)=1.2<1.25,即经营杠杆系数变小,两者呈反方向变化,其他也一样分析。 另一方面: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则越大,如果单价和销售量增加,那相当于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经营风险就会越小的,经营杠杆系数也会越小,所以其与经营杠杆系数呈反方向变化。
企业在筹资方式的选择和资本结构的调整方面,需要考虑如何利用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作用,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衡量。财务杠杆是由债务利息等固定融资成本所引起的,经营杠杆是由与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有关的固定经营成本所引起的。那么,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区别和联系?
一、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区别
1、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定义不同。
财务杠杆是由企业负债融资成本所引起的。固定融资成本是引起财务杠杆效应的根源,但息税前利润与固定融资成本之间的相对水平决定了财务杠杆的大小。
经营杠杆是由企业固定经营成本所引起的。固定经营成本是引起经营杠杆效应的根源,而企业销售量水平与盈亏平衡点的相对水平决定了经营杠杆的大小。
2、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计算公式不同。
财务杠杆的计算公式。财务杠杆=净利率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根据财务杠杆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息费用越高,其财务杠杆越大,财务风险越大,反之越低。
经营杠杆的计算公式。经营杠杆=息税前利润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根据经营杠杆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企业的固定成本越大,其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越大;反之越低。
3、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度量指标的不同。
1、财务杠杆是度量企业财务风险的指标。当企业利息或财务费用的负担增加,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风险越高。会影响税前利润减少,企业的盈利能力就会下降,从而削弱了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财务风险增加了。
应该说,财务杠杆放大了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化对每股收益变化的影响程度,并通过杠杆系数评价财务风险。
2、经营杠杆是度量企业经营风险的指标。当企业的固定成本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大,所引起收益的变化越大,一旦收益波动的幅度大了,也就说明企业收益的质量降低了,那么,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就增加了。
应该说,经营杠杆放大了企业营业收入变化对息税前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需要通过经营杠杆系数判断经营风险。
二、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联系。
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联系表现在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共同作用导致企业的总风险。总风险是由于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引发营业收入的下降,以及负债政策不合理引发的财务费用的增加,最终会导致企业盈利能力或净利润的变化。
而度量企业总风险的指标为总杠杆(或联合杠杆),总杠杆=财务杠杆*财务杠杆。在营业收入和变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固定成本和利息费用越高,企业的总杠杆越大,总风险越高,反之越高。
企业的总风险可以分解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那么企业可以通过总杠杆度量企业的总风险,从财务管理的角度,通过营业收入,降低固定成本、降低变动成本,降低利息或财务费用,都可以直接降低企业的总风险。
总之,财务杠杆是由债务利息等固定融资成本所引起的,经营杠杆是由与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有关的固定经营成本所引起的。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即有区别又有联系,通过杠杆系数度量企业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和总风险。
我是智融聊管理,欢迎持续关注财经话题。
2022年7月16日
拓展知识:
经营杠杆公式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0830467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