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前沿拓展: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计算方式为:[佣金收入*(1-40%)-营业税金及附加-税法规定的扣除比例]*20%

根据目前保险营销员展业的实际情况,佣金中展业成本的比例暂定为40%。

税法规定劳根据目前保险营销员展业的实际情况,佣金中展业成本的比例暂定为40%。务报酬扣除比例为每次收入不足4 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 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

根据《国家**关于保险营销员取得佣金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6〕454号文件规定:

据**《关于明确保险营销员佣金构成的通知》(保监发〔2006〕48号)的规定,保险营销员的佣金由展业成本和劳务报酬构成。按照税法规定,对佣金中的展业成本,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劳务报酬部分,扣除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后,依照税法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扩展资料:计算公式编辑

个人所得税 =(工资 – 三险一金 – 个税起征点)x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其中小括号里的“工资 – 三险一金 – 个税起征点”通常被称为“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额”

工资: 即初始收入(合同上所写的收入)

三险一金: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属于五险一金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不算在这里)

起征点: 自2011年起,起征点由2000元上调至3500元

举例说明:假设月工资为6000元,工作地点是广州(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1%、住房公积金8%),那么“应纳税额”=6000 – 6000x(8%+2%+1%+8%) – 3500=1360元。

查上表可知,与1360元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3%和0,因此个税=1360×3% – 0=40.8元。也就是说,在广州月工资6000元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40.8元。虽然最后实际到手只有4000多元,但至少知道了,“少了的钱”几乎都用来缴纳五险一金了,只有极少一部分用来缴纳个税而已。

参考资料:


假如某公司小A是独生子女2022年从1月到12月每月工资均为15000元;三险一金每月为2000元,有63岁的父亲,59岁的母亲,有首套住房贷款,有2021年12月出生的女儿及一个上小学的10岁儿子,以上专项附加扣除全部提交了,婴幼儿专项扣除政策出来后,第一时间提交给任职受雇单位,假如全部在小A名下扣除,无其他减免,小A2022年1月的个税是多少?2月是多少?3月个税是多少?4月个税是多少?全年个税是多少?

1月的个税:15000-5000-2000(三险一金)-2000(独生子女赡养父母)-1000(房贷利息)-1000(子女教育)=4000元,9500(累计)<36000(累计),

1月个税为4000*3%=120(元)

2月的个税:(15000-5000-2000-2000-1000-1000)*2=8000元,8000(累计)<36000(累计),2月个税为8000*3%-120(1月个税)=120(元)。

3月的个税:因为4月提交了婴幼儿扣除专项附加,所以3月份的时候可以享受累计扣除,【15000(工资)-5000(免征额)-2000(三险一金)-2000(赡养父母)-1000(房贷利息)-1000(子女教育)-1000(婴幼儿)】*3=9000,9000(累计)<36000(累计),3月累计应纳个税为9000*3%=270,3月缴纳的个税为:270-120(1月个税)-120(2月个税)=30(元)

4月的个税:(15000-5000-2000-2000-1000-1000-1000)*4=12000,12000(累计)<36000(累计),4月累计应纳个税为12000*3%=360,4月缴纳的个税为360-120-120-30=90(元)。

1-12月个税:(15000-5000-2000-2000-1000-1000-1000)*12=36000,36000(累计)等于36000(累计),1-12月缴纳的个税为36000*3%=1080(元),此时还是按照3%的税率计算全年个税,如果全年个税应纳税额为36001,就要按高一级的税率来计算个税了。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拓展知识: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计算方法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标准

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3500元)×税率-速算扣除数,税率和工资参考此图: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交个人所得税=(工资-个人交五险一金金额-个人所得税扣除额35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低一级为5%,最高一级为35%,共5级。

比例税率。对个人的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中,对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税外,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工资薪金缴纳个税所得适用的税率:(全部工资薪金扣除1600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500元以下 5%
2.500-2000 10% 25
3.2000-5000 15% 125
4.5000-20000 20% 375
5.20000-40000 25% 1375
6.40000-60000 30% 3375
7.60000-80000 35% 6375
8.80000-100000 40% 10375
9.100000以上 45% 15375
计税金额=全部工资薪金-(社保+医保+失业险+公积金) -1600
应纳个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0818465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