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计算表(个税计算器税率表)

前沿拓展:

个税计算表

一、2022个税税率表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
1.年度不超过36000元的税率为:3% 速算扣除数:0
2.超过36000-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速算扣除数:2520

3.超过144000-3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速算扣除数:16920
4.超过300000-42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 速算扣除数:31920
5.超过420000-6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 速算扣除数:52920
6.超过660000-9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 速算扣除数:85920
7.超过960000元的税率为:45% 速算扣除数:181920

(综合所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

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5000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从以上税率可以看到,如果工资刚好是5000元,那么是不需要纳税的。如果工资超过5000元就开始纳税,工资越高税率越高,那么纳税金额就越多。
工资一万元要交多少税?
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五险一金-起征点-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月收入10000元,起征点5000元;其他扣除0元;专项附加扣除0元;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10元。
税额=(10000-5000)×10%-210=290元。也就是说,税后工资是9710元。

二、2022年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
根据预扣预缴法,个税的计算公式如下: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本年度累计应发税前工资—累计个税起征点—累计五险一金个人部分—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三、个人所得税法律规定
《中华****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2022年这3个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延续了:

一、单独计税

1、国家宣布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税的优惠政策到2023年12月31日结束;

2、上升公司股份激励单独计税优惠政策到2022年12月31日结束。

在2021年,国家颁发政策个税改革,取消单独计税,肯定让很多人慌了心神。

因为对于个税财务是有两种处理的方式,一种是单独计税,一种是合并计税,而这两种方式最终计算出来的结果是大不相同。

如果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6万时,一般来说,年终奖是选择一次性单独计税的方式更加对个人有利。与之相对来说,中低收入者将年终奖并入当年工资去综合计算个税是会更加有利。

因此,对于单独计税的企业来说,可以好好利用这个政策,适当地调整工资和最后年终奖的收入,做好员工的税收筹划。

二、免于办理

国家宣布免于办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优惠政策到2023年12月31日结束。

如果想办理这个优惠政策,那么就必须满足这一个前提和一个条件。

其中一个前提是:个人如果在取得综合所得时,若存在扣缴义务人没有依法预扣缴税款的情况,那么就需要及时自行补缴个税。

两个条件可只符合其一,要么年度综合所得收入不超过12万元;要么汇算清缴补税金额少于400元。

三、外籍个人有关津贴

外籍个人有关津补贴优惠政策、**企业负责人任期激励单独计税优惠政策,延续到2023年12月31日。

此前国家是为了减轻外籍人员个税的负担,吸引更多的海外人员。

2022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

2022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是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

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总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分别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

免征额

公众对“起征点”存在误解。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起征点”与“免征额”有着严格的区别:

所谓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时不征税。一旦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或超过起征点时,则要就其全部的数额征税,而不是仅对其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所谓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数额。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二者的区别是:假设数字为2000元,你当月工资是2001元,如果是免征额,2000元就免了,只就超出的1元钱缴税,如果是起征点,则是不够2000元的不用交税,超出2000元的全额缴税,即以2001元为基数缴税。

个人所得税新规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好,纳税额也越来越少。其中,个人所得税作为一个**的税种,是指对**境内每个自然人取得的收入征收的所得税。由于个人所得税与我国的实际个人收入密切相关,我们非常关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规则和相关政策。

为了国民经济的更好发展,税收作为一个必须提到的部分,也在逐年升级。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包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2021根据人们基本工资的增长,提出了新的税收计算规则。

国家新发布的《关于个人所得税的通知》表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发生了变化,本应单独计算的奖金将纳入综合收益,统一纳税,2022年1月1号起正式实施。

这一通知立即在网民中引发了热烈讨论。众所周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是基于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简言之,超额累进税率是指工资超过规定数额需要纳税,不超过规定数额不需要纳税。这表明工资越高,缴纳的税款就越多。看来没有什么不对,但通知出来后很多人都不冷静。

那么在2022年个人所得税合规个人所得税管理的10种方法是什么呢?

一、子女的教育

现在生活压力的上升,国家为了缓解居民的生活压力,所以在子女的教育上,夫妻二人平摊50%的1000元的教育费用,这是不需要缴纳个税的。

不过这个前提是你结婚了并且有小孩了!

二、相关培训

有参加学历或者职业资格的相关培训的费用,也是不用缴纳个税的。这样子,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还能少缴税。

三、医疗费用

虽然说现在有医保卡,但是有些病还是会拖累一个大家子人。因此,若有超过医疗费用1.5万的部分,每年是6万元,这是不用缴纳个税的,但是这些的前提是有相关的材料证明。

四、首套房利息

每个月额度没有超过1000元的情况下,时间是20年内,并提供相关的证明首套房子的利息也是不用缴纳个税。

五、房租

1、在直辖市或者省会城市,每个月1500元;

2、人口规模大于100万的地方,每个月1100元;

3、其他,每个月800元。

以上3种房租情况,都可以不用缴纳个税。

六、赡养老人

有子女的教育费1000元可以免缴纳个税,赡养老人也有,满60岁以上父母,有2000元的赡养费,可以根据子女的数量自行均摊。

七、出差补贴

出差有补贴和误差费,若没有超过200元,是不会去计算个税的。

八、离职补偿金

年前年后,总有一些公司因为人员调整,会辞去一些员工,那么员工在离职的时候领到的补偿金没有超过在职时工年平均工资3倍之内,是不用缴纳个税的。

十、提高公积金额度

五险一金是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和公司协商提高公积金的缴纳标准,多出的部分就是自己缴纳。

以上10种合规个人所得税管理方法就是可以帮助个人去减少缴纳个人所得税,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年收入不超过12万也会全额退税的。

**国家税收环境极其复杂,不管是老板还是个人,虽然不是财务,但一定要有财税意识。

说到个人所得税管理,你可能会问:“纳税是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怎么能说合理的个人所得税管理呢?“个人所得税管理不是**吗?我们能做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辩证地对待它。个人所得税管理不同于逃税。个人所得税管理是以合理的方式减少税收支出,而逃税不是对需要纳税的项目纳税。

合法个人所得税管理是指纳税人在尊重税法、依法纳税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逃避纳税义务,减少税收支出。合理个人所得税管理不是逃税,它是一种正常的法律活动。合理个人所得税管理不仅是**门的事,还需要市场、商业等各部门的配合,从签订合同、资金收付等方面入手。

个人与企业合理个人所得税管理的方法很多,有这方面需求的可以评论区留言。

拓展知识:

个税计算表

个税计算器,又名“个人所得税计算器”,根据收入类型、金额等,计算每笔交易应缴纳税款与税后收入等。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
计算专项附加扣除个税,可以用专业的个税计算器。我们就有可以看看。个税计算器,我们有免费的,进入网站就能刚看到。

个税计算表

你问的是这个吧,继续教育考证的确是可以抵减个税。计算器没有,不过也很好计算的:

第三章 继续教育
第八条 纳税人在**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第九条 个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符合本办法规定扣除条件的,可以选择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选择由本人扣除。
第十条 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应当留存相关证书等资料备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个税计算表

“瑞人云”个税计算器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个税计算表

启录计算器,里面有最新个税计算器,简洁明了还准确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0815464883.html